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走向碳中和仍需面對四大挑戰
碳中和現在是國際社會特別重視的一個問題,我們看到過去兩年各國政府、社會對碳減排、碳中和問題的重視,尤其是今年以來,無論是G20峯會,還是格拉斯哥氣候大會,都有一些重大的,國際協調、協作的進展。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當前碳減排面臨一個負外部性的問題。為什麼人類社會過去幾十年都在強調應對氣候變化,但是效果有限?這其中在於,碳排放經濟活動的收益是個體的,但帶來的損害是全球的,整個社會來承擔,所以個體沒有足夠的積極性來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這就需要政府的公共政策干預。
中金公司研究部、中金研究院在今年出版的《碳中和經濟學》裏引用了綠色溢價的概念,綠色溢價是目標明確下的一個成本有效性分析的工具,其核心是清潔能源成本和化石能源成本之差,就是我們怎樣來促使經濟主體實現碳減排,把清潔能源成本降低到低於化石能源成本。這樣的基礎上,經濟主體才有動力從化石能源轉換為清潔能源的使用。
那怎樣實現綠色溢價的下降呢?通常有三個方式,一是碳價格,比如碳税增加化石能源的成本,增加煤炭、石油的使用成本。二是科技創新、技術進步,降低風能、光伏、太陽能、水電、核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成本。三是社會治理,社會治理是個廣義的概念,包括人們的文化、價值觀的改變,通過基礎設施的設計、城市的規劃來降低能耗,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科技創新、技術進步。
另外,碳減排走向碳中和有幾個挑戰?尤其對我們中國而言,這個挑戰體現在幾個方面。
第一是怎樣平衡全局和局部利益,比如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中國每個地區可能由此帶來的碳排放,有些地方可能是減少,有些地方可能甚至是增加的。
第二是效率與公平的問題。部分地區對化石能源行業的依賴比較高,所以在整體綠色轉型的過程中,這些地區的經濟可能面臨一個比較痛苦的轉型過程。整個社會、國家,尤其是中央財政怎麼來幫助這些地區更平穩地進行綠色轉型,這也是另外一個挑戰。
第三是綠色金融市場改革,碳減排從綠色技術來講是製造業,需要技術進步、研發投入以及製造業相關的投資,所以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持。這就涉及到我們怎樣來通過綠色金融支持研發投入和投資。
最後是國際協作,碳排放實際上是個全球性的問題,所以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協同、協作非常重要。但這裏存在一些爭議,比如發展階段不同,它的價格是不是應該有差異?經濟運行機制不同,碳的價格是不是也應該有差異?
北京商報記者 劉宇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