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物價瘋漲,美國都扛不住了,中國通脹為什麼還能保持這麼低?

在中國之後,美國最近也發佈了5月份的通脹數據。和美國高達8.6%的CPI同比漲幅相比,中國5月份CPI同比增長僅為2.1%,形成了鮮明對比。與此同時,歐元區通脹率也達到了8.1%,英國4月的這一比例則飆升至9%。在美國、歐盟和英國升息之際,這樣温和的通脹數據為中國提供了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的空間。

全球物價瘋漲,美國都扛不住了,中國通脹為什麼還能保持這麼低?

為什麼中國的通貨膨脹率遠低於西方國家?

我國的學者將這種差異歸因於西方的刺激措施,尤其是為拯救受疫情打擊的經濟而史無前例的“印鈔”。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在過去兩年中翻了一番,達到8.9萬億美元,而對全面刺激持謹慎態度的中國則避免過度放鬆貨幣政策。

全球物價瘋漲,美國都扛不住了,中國通脹為什麼還能保持這麼低?

另一方面,這還與構成中國CPI籃子的商品和服務的權重有關。我們國家更重視衣食,而美國則更重視住房和交通,後者更容易受到全球能源價格和國內貨幣狀況的影響。

中國CPI籃子的權重在2021年發生了變化,雖然官方並未披露過,不過,中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分析師估計,中國食品的權重升至18.4%,而美國為7.8%。在服裝方面,中國的比重為6.2%,而美國為2.8%。

分析師表示,租金在中國佔比為16.2%,約為美國32%的一半,而交通運輸佔比為10.1%,低於美國的15.1%。此外,美國經濟嚴重依賴消費品進口,而中國龐大的工業能力意味着我國有更大的空間應對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為什麼中國不斷上漲的生產者價格沒有影響到CPI?

PPI和CPI過去有很強的相關性。如果生產材料價格上升或下降,消費者價格也會隨之上升或下降。然而在我國,由於生豬和糧食週期的影響,這種相關性近年來一直在減弱。2020年5月,中國PPI下降3.7%,在去年10月則增長13.6%,但是國內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卻一直保持相對穩定。

中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在1月份的一份報告中表示:“中國的豬週期導致食品價格和工業品價格出現分歧,其他原因包括下游需求下降和競爭加劇。”豬肉價格在消費者通脹週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CPI籃子中的權重估計為2.4%。2022年前5個月,豬肉價格同比下降37%。

全球物價瘋漲,美國都扛不住了,中國通脹為什麼還能保持這麼低?

一些人認為,中國通脹率較低的部分原因是疫情導致的國內需求大幅下降。今年5月,中國零售額繼續收縮6.7%,但降幅低於4月份11.1%的大幅降幅。與此同時,基於中國在全球製造業中的重要性,在2020年初疫情爆發後,不斷上升的生產成本主要被海外買家或生產商消化。

中國能否控制住消費通脹?

到目前為止,國家仍對通貨膨脹保持高度警惕。中國央行行長易綱在4月份表示,中國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是穩定物價和就業。

政府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糧食價格同比上漲2.2%,雞蛋價格上漲6.8%。食用油價格上漲3.7%,蔬菜價格上漲8.7%。與此同時,受國際原油價格同比上漲68%的影響,中國汽油價格也在不斷上漲。因此保障國內糧食和能源供應是當下的一項關鍵任務。

一些分析師擔心,中國的CPI可能會隨着原油和糧食價格的飆升而上漲。世界銀行估計,今年布倫特原油和小麥價格將較2021年上漲約40%。

全球物價瘋漲,美國都扛不住了,中國通脹為什麼還能保持這麼低?

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週二在一份報告中表示,中國通脹主要受到俄烏衝突引發的價格上漲、外部需求下降和人民幣反彈的影響。它表示:“在國內,豬肉價格的上漲週期和經濟反彈將推高消費者價格,但中值水平可能仍是良性的。”其預計全年漲幅在2.1%左右,仍在目標範圍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51 字。

轉載請註明: 全球物價瘋漲,美國都扛不住了,中國通脹為什麼還能保持這麼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