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紀連虧5年股價低迷 高研發投入能否“砸”出未來?
《投資者網》喬丹
編輯 吳悦
剛被股東減持套現超過13億元的寒武紀(688256.SH),又面臨被股東拋售的局面。
2月23日,寒武紀發佈公告,公司三名大股東擬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合計減持不超過2334.19萬股,不超過總股本的5.82%。以上擬減持股份均為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前取得的股份,按照當日81.45元/股的收盤價估算,三名股東擬減持市值約19億元。
寒武紀是國內AI芯片行業的獨角獸,擁有“AI芯片第一股”光環。公司於2020年7月上市,上市首日開盤即上漲290%,市值一度高達1194億元,但好景不長,此後股價一路下挫,截至2月25日收盤,公司總市值為322億元,較最高點跌去約870億元。
投資者“用腳投票”背後,是對其業績的擔憂。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2020年,公司累計虧損超20億元,近期公司預告2021年最高可能虧損9.35億元。也就是説,2017年-2021年,公司可能虧損近30億元。而從公司的發展基調來看,未來或仍將處於難以盈利的狀態。
5年虧損累計或近30億元
寒武紀成立於2016年3月,主營人工智能芯片產品的研發。公司擁有中科院系背景,實控人陳天石曾就職於中科院計算所,公司系陳天石與中科院實控的北京中科算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算源”)共同出資組建。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截至2021年9月30日,陳天石及其實控的北京艾溪科技中心(有限合夥),作為公司的第一、第三大股東,合計持有37.53%的股份,中科院則通過中科算源間接持有16.41%的股份,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公司的主要產品線包括雲端產品線、邊緣產品線、處理器IP授權及軟件,產品主要分為邊緣智能芯片及加速卡、訓練整機、雲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終端智能處理器IP、智能計算集羣系統。
從歷年的營收結構來看,在2018年以前,公司的終端智能處理器IP的銷售佔比最高,佔比超99%,但這一格局在2019年被打破。一方面由於該業務最大的客户華為海思開始自研芯片而不與公司合作,使得公司的營收結構發生了改變;另一方面則是新拓展的雲端產品線及邊緣產品線兩類業務營收佔比增加。
目前,公司的營收大頭為邊緣智能芯片及加速卡,營收佔比超60%,終端智能處理器IP的營收佔比則降至4.48%。
公司2021年上半年的營收構成
數據來源:公司財報
營收結構改變後,公司的營收增長情況未受影響。2017年-2020年,寒武紀的營收分別為0.07億元、1.17億元、4.44億元和4.59億元,但虧損局面依然未得改善,同期的淨利潤分別為-3.81億元、-0.41億元、-11.79億元、-4.35億元,累計虧損超20億元。
公司2019年-2021年前三季度的業績簡況
數據來源:公司財報
另據寒武紀近日發佈的2021年年度業績預告,淨利潤將虧損7.65億元至9.35億元,同比擴大76.06%-115.19%;扣非淨利潤預計虧損10.17億元至12.43億元,同比擴大54.38%-88.69%。
整體來看,營收無法覆蓋研發投入是公司常年虧損的原因之一。2017年-2020年,公司的研發費用分別為0.3億元、2.4億元、5.4億元、7.7億元。
對於公司2021年預虧的業績表現,國金證券點評公司“虧損難改善,費用高於預期”。國金證券認為在研發費用方面,公司預計在2021年投入了10.44億元-12.76億元,同比增長 35.9%-66.1%,明顯高於其之前9.5億元的預期。
在公司連年虧損之際,大股東們則上演了減持再減持的戲碼。
根據公司2022年2月15日-22日發佈的公告,在2021年8月到2022年1月之間,股東寧波瀚高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寧波瀚高”)、蘇州工業園區古生代創業投資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古生代創投”)和蘇州工業園區智科勝訊創業投資企業(有限合夥)分別減持5.95億元、3.81億元和3.29億元,合計減持金額超過13億元。
減持還在繼續。2022年2月23日,公司再度發佈公告稱,古生代創投、寧波瀚高及國投(上海)科技成果轉化創業投資基金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國投創業基金”)因自身資金需求,自公告披露之日起3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擬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1026.41萬股、506.15萬股、801.63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56%、1.26%、2%,共計不超過5.82%。
上述減持完成及擬減持股份均為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前取得的股份。其中,國投創業基金和寧波瀚高均系由國投(上海)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管理,構成一致行動關係。
邊緣智能芯片進展亮眼
公司從事的智能芯片業務擁有集成電路及人工智能的雙重技術門檻,高研發投入是公司維持技術創新及產品升級迭代的要素之一。
從核心技術來看,公司是目前國際上少數幾家全面系統掌握了智能芯片及其基礎系統軟件研發和產品化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能提供雲邊端一體、軟硬件協同、訓練推理融合、具備統一生態的系列化智能芯片產品和平台化基礎系統軟件。
公司掌握的智能處理器指令集、智能處理器微架構、智能芯片編程語言、智能芯片高性能數學庫等核心技術,具有壁壘高、研發難、應用廣等特點,對集成電路行業與人工智能產業具有重要的技術價值、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
在產品迭代方面,公司自成立後便快速推出了手機AI系列IP,包括寒武紀1A, 1H, 1M, 並被華為海思於2018年大量應用在其麒麟芯片系列,在華為海思於2019年自主研發其手機AI芯片未與公司繼續合作後,寒武紀又推出了雲端AI推理芯片思元100及雲端AI 推理訓練芯片270,雲端訓練思元290、加速卡,及設計並外包生產銷售智能計算集羣系統。另據公司今年年初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表,公司還新發布了推訓一體思元370,較270能輸出更高的算力。
公司目前的產品架構
資料來源:公司財報
在市場空間方面,根據招股書,雲端推理和訓練產生的雲端智能芯片市場需求預計將從2017年的26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136億美元,年複合增速為39%,國金證券曾預估,全球人工智能雲端半導體市場於2019年-2024年的年複合增速應有36%,邊緣運算及設備端半導體市場於2019年-2024年的年複合增速應有55%。
市場擁有巨大的想象空間,作為一家初創的人工智能芯片設計公司,從其高研發投入的發展基調來看,公司未來仍將面臨無法盈利的陣痛。另外,公司部分業務面臨的競爭也日趨激烈。
一方面,在雲端智能芯片方面,除了英偉達的 V100、 A100,華為海思的昇騰910系列產品外,英特爾、超微、賽靈思、比特大陸也陸續推出相關產品,而提供AI處理器IP的廠商除了ARM外,還新進了 CEVA、Cadence等企業。
在終端智能處理器IP業務方面,公司在2019年與華為海思停止合作後,短期內難以再開發同等規模的大客户, 同時還面臨英偉達、英特爾、高通、聯發科、ARM等國際巨頭的競爭壓力。
雲端智能芯片及終端智能處理器IP在寒武紀營收中仍佔據相當的比重,若在市場競爭中無法保持優勢也將會影響業績的穩定增長。
不過在營收大頭邊緣智能芯片業務方面,公司取得了不錯的進展。
公司與人工智能邊緣計算領域、車路協同、電力、能源、教育等行業的頭部公司進行了深度技術合作,另外,隨着智能駕駛應用場景的深入拓展,高等級智能駕駛產生了更高的人工智能計算需求,公司也由此進入了車載智能芯片領域。其子公司行歌科技正在設計、研發面向高等級智能駕駛應用場景的車載智能芯片,根據汽車行業自身更注重功能性、安全性以及軟件平台的適配性等特點,行歌科技將在既有的芯片技術組件基礎上疊加設計符合車規級要求的芯片,助力公司構建“雲邊端車”統一智能生態。
根據公司發佈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表,邊緣智能芯片在2021年處於持續推廣及出貨狀態,商業化場景的豐富落地帶來了營收的增長。根據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營業總收入為6.7億元至7.5億元,同比增長45.99%-63.42%。(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