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個人投資者交易佔比首次降至70%以下説明了什麼?
皮海洲 | 立方大家談專欄作者
近日,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在“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對中國股市十年來的發展成果進行了介紹,不僅十年來股票市場規模增長238.9%,而且股票市場投資者也超過2億,5月末達到2.05億,其中A股投資者達到2.04億。
為此,李超還表示,十年來,中國股市投資者結構逐步優化。專業機構投資者力量持續壯大,截至今年5月底,境內專業機構投資者和外資持有流通股市值佔比達到了22.8%,比2016年提升了6.9個百分點。2021年個人投資者交易佔比首次下降到70%以下,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性投資的理念逐步建立。
個人投資者交易佔比首次下降到70%以下,這對於A股市場來説,確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畢竟在過去相當長一個時期,個人投資者貢獻了A股市場80%以上的交易額。比如,2015年,A股市場有一個短暫的瘋牛行情,當年個人投資者貢獻的股票交易額佔比達到87%。因此,個人投資者交易佔比在2021年首次下降到70%以下,這確實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動向。
那麼,個人投資者交易佔比首次下降到70%以下,這是否就是中國股市投資者結構優化的一個標誌呢?本人以為,僅以個人投資者交易佔比下降作為投資者結構優化的標誌其實是並不妥當的,實際上,也得不出投資者結構優化的結論來。因為有兩個明顯的事實,是不支持投資者結構優化的結論的。
首先是投資者的開户數還在不斷增加,比如,截至今年5月末,投資者開户數達到了20,490.88萬户,其中自然人開户數達到20,442.29萬户,非自然人達到48.59萬户。自然人賬户也就是個人投資者賬户。因此,在A股市場,個人投資者還在大量增加,個人投資者顯然並沒有被“優化”掉。在這種情況下,顯然還不足以得出投資者結構優化的結論。
其次是投資者的持倉情況。根據申萬宏源不久前發佈的報告,按照申萬宏源研究所的A股投資者結構五分法,2021年一般個人投資者是A股最大的投資者類別,持有流通股比例達到34%(持股市值達到25.6萬億),產業資本緊隨其後,持股佔比31.2%,專業投資者、個人大股東、政府持股比例分別達到22.4%、7.2%和5.3%。2021年個人投資者持股佔比達到34%, 這一比例接近2015年水平。因此,2021年個人投資者的持倉情況更加不支持投資者結構優化的結論。
那麼,個人投資者交易佔比首次下降到70%以下説明了什麼呢?它至少説明了這樣三個方面的問題。
其一,機構投資者隊伍得以發展壯大了,在A股市場擁有了越來越大的話語權。一個基本的事實是,多年來,管理層一直都在致力於發展機構投資者,相對於10年前、20年前、30年前來説,目前A股市場的機構投資者隊伍明顯發展壯大了。比如,越來越多的外資進入了A股市場,越來越多的社保基金與養老金也進入了A股市場。尤其重要的是,投資基金的規模有了突飛猛進式發展。正如李超副主席所言: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目前為26萬億元,十年增長了8倍,行業實力大幅增強。機構投資者的發展壯大,貢獻更多的交易份額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其次,個人投資者交易佔比首次下降到70%以下,表明個人投資者的交易變得不活躍了。畢竟與2015年相比,個人投資者的持倉並沒有減少。而個人投資者的交易變得不活躍,也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個人投資者大量被套牢,他們的賬户慢慢地變成了殭屍賬户,交易自然也就減少了;二是隨着股市的擴容,投資者選股越來越困難,同時市場也缺少賺錢效應,為此,投資者減少了交易。就後者來説,雖然個人投資者貢獻的交易量減少了,但實際上卻是個人投資者走向成熟的一種表現。
此外,在個人投資者的持倉並未明顯減少的情況下,個人投資者交易佔比卻下降到了70%以下,這與個人投資者的持倉結構也存在很大的關係。比如,最近幾年,機構投資者重點持倉的一些賽道股、行業龍頭股、白馬股等,在市場的炒作下,這些股票的股價較高,個人投資者基本上都會迴避這些股票,個人投資者選擇的可能是低價股、題材股等。但從行情的發展來看,機構投資者重倉的股票往往會上漲,而個人投資者持倉的股票則會受到市場的冷落。因此,經常受到市場炒作的是機構持倉的股票,個人投資者想交易也沒有交易的機會。這也是導致個人投資者交易佔比下降的重要原因。
責編:王時丹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