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銀行因掩蓋不良吃罰,壓力分化之下“掉隊者”如何自救?

多家銀行因掩蓋不良吃罰,壓力分化之下“掉隊者”如何自救?

即將在今年3月底退出的普惠小微企業延期還本付息政策,涉及貸款規模達萬億元量級,這被視為銀行資產質量的一個“考點”。

“考點”還沒到,一些銀行已忙着掩蓋不良,也因此被罰。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據銀保監會官網公告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包括浦發銀行、萊商銀行、天津農商行等在內的至少5家銀行因虛假處置不良貸款、掩蓋不良資產等事由被罰,中小銀行不良處置壓力再受關注。

巧合的是,今年初記者剛採訪到其中一家銀行的信貸部人士。該人士稱去年最難忘的事就是加班,加班原因是該行普惠金融部線上業務不成熟,因此響應支持小微企業的政策相對吃力。

這或也是不少中小銀行貸前審核環節的一個短板,併為貸中貸後管理埋下隱患。在銀保監會公示的罰單中,貸前調查不盡職、違規發放貸款等情形出現的頻次遠高於貸後違規,且同樣多數指向中小銀行。業內人士認為,增強中小銀行資本實力、完善信貸產品風控模型等是提高其應對風險能力的關鍵。

浦發、天津農商行等多銀行因掩蓋不良被罰

記者據銀保監會官方公示梳理,今年已有至少5家銀行因掩蓋不良被罰。

1月6日,天津銀保監局公示,天津銀行華豐支行因違規發放貸款、以貸還息掩蓋資產質量、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處罰30萬元,相關責任人被予警告。

1月18日,安陽銀保監分局公示,浦發銀行安陽分行因貸款風險分類不準確、人為掩蓋資產質量真實性被罰40萬元。

1月27日,菏澤銀保監分局公示,萊商銀行菏澤分行因違規轉讓不良資產被罰40萬元,相關責任人被予警告。

2月1日,阜新銀保監分局公示,阜新農村商業銀行因虛假處置不良貸款被罰50萬元,兩位相關責任人被予警告並分別罰款5萬元。

2月2日,濱海銀保監分局公示,天津農村商業銀行漢沽支行因違規發放貸款掩蓋不良資產被罰30萬元,相關責任人被予警告。

上述掩蓋手段實際都不算新花樣,業內曾有總結,銀行騰挪不良的三種常見方式,一是“時間換空間”,即直接給企業續貸或給相關企業授信,企業再以授信資金還貸。較為轟動的案例是2017年東窗事發的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違規授信千逾空殼公司775億元事件,換取相關企業出資承擔浦發銀行成都分行不良貸款,該行因此被開4.62億元罰單。

二是“拆東牆補西牆”,指銀行協調或直接利用客户資金補自己的壞賬;三是“假出表”,指通過信託等通道,以“抽屜協議”或回購形式將不良資產挪至表外。

粉飾報表行為持續被治理,緣何機構仍違規不止?

從近年不間斷的罰單和監管表態都可看出,粉飾報表、掩蓋不良等行為持續受到治理。去年6月疫情後銀保監會首場發佈會的焦點之一,就是銀行資產質量問題。銀保監會強調,要有效應對銀行不良資產反彈,堅決治理各種粉飾報表的行為。

但為何機構違規行為不止?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認為,首先需要滿足監管指標要求,以及完成內部業績考核標準,其次因為經營監管環境變化,疫情衝擊下不良壓力大幅上升,加上中小銀行處置不良往往難以取得較好的市場價格,處置成本較高,因此有動力隱藏不良,留待日後處置。

技術短板、管理成熟度等也是硬傷。今年初記者採訪到上述一家受罰銀行的信貸部人士,該人士稱去年最難忘的事情就是加班。“疫情爆發,央行及銀保監會陸續下發了支農支小貸款、再貼現貸款、信用貸款等一系列支持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的相關政策,線上業務很不成熟的銀行普惠金融部門面臨巨大壓力,我們每天都加班加點。”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一些實力不俗的銀行在近年金融科技的浪潮下建立了大數據中心,信貸管理更為精準,對客户的分層分級也更到位。

無論出於主觀或客觀原因,貸前環節的不到位都可能給貸中貸後管理埋下隱患。一位金融研究員分析稱,如果貸前環節調查不到位,可能在貸款之初就埋下風險隱患,像客户誠信度差導致賴賬風險,或銀行對客户借款真實用途瞭解不實,最終貸款被挪用等。

銀保監會公示的罰單中,貸前調查不盡職、違規發放貸款等情形出現的頻次遠高於貸後違規,且同樣多指向中小銀行。如陝西銀保監局1月6日公示,長安銀行西安曲江新區支行因發放虛假商用房按揭貸款形成大額不良,且未向監管部門報告,處以40萬元罰款;陝西周至農村商業銀行向關係人發放信用貸款,被罰50萬元。

不良“考點”還在後面,中小銀行增強資本實力、完善風控模型是關鍵

去年疫情爆發後,監管出台了延期還本等企業支持政策,各界對貸款集中到期後銀行業的不良貸款問題十分關注。

何時會有一波集中到期?根據央行等部門今年初的通知,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延期至今年3月31日。涉及多少貸款規模?據銀保監會2021年工作會議披露,去年全年累計為中小微企業和外貿企業實施延期還本付息6.6萬億元。

在此之前,銀行業已開展一輪力度空前的不良資產處置。根據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2020年銀行業共處置不良資產3.02萬億元。截至2020年末,不良貸款率1.92%,較年初下降0.06個百分點。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兼新聞發言人肖遠企透露,已對潛在可能增加的不良貸款做了壓力測試,有相應的預案。

記者近一年採訪的工行、農行、北京銀行等多家銀行的信貸人士認為,銀行壞賬確實有滯後反應,但不是所有銀行不良率都必然上升。各家銀行因主要客户所屬行業、客户結構等不同,面臨的資產質量壓力也不一樣。

不良壓力分化下“掉隊”的銀行應該怎麼做?一位接近監管人士近期接受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解決對策就是多渠道給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加強風險控制。

2月8日央行發佈的2020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提到,支持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和完善治理,加大對中小銀行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的支持力度,提升銀行服務實體經濟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能力。

前述受罰銀行內部員工談及2021年行業觀察時表示,隨着經濟的平穩運行,企業經營趨於正常,小微企業信貸需求仍然較大,不過疫情期間大量的信用貸款預計存在難以償還的情況,小微企業普惠金融信用貸款是銀行日後需要不斷探索和完善風險模型的信貸產品。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程維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06 字。

轉載請註明: 多家銀行因掩蓋不良吃罰,壓力分化之下“掉隊者”如何自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