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利空!“牛市旗手”突然熄火 市值蒸發800億
昨天盤後,千億券商合併事項突然“告吹”,惹得全網刷屏。不少網友紛紛猜測“或和內幕交易調查相關。”
10月13日早盤,併購牽頭者國聯證券果然大跌,集合競價階段股價直接逼近跌停,隨後跌幅收窄。相應,國金證券反而開盤逆市飄紅,截至午盤漲超5%以上。
不過在利空消息打擊下,當天,A股“牛市旗手”券商板塊集體飄綠,超四萬億市值板塊一度蒸發超800億,其中熱門券商股浙商證券大跌超6%以上。龍頭股中信建投、中信證券等先後大跌。
更令人意外的是,當天上午,某大型券商此前爆出流動性風險指標一度跌穿預警線的消息重新發酵。多方消息佐證,該大型券商確為中信證券,“券業一哥”再度受市場熱議。
千億券商合併“黃了”
國聯證券盤前競價逼近跌停
萬萬沒想到,曾被炒得沸沸揚揚的“千億券商合併”一事,竟然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突然涼了。
10月12日晚間,國金證券、國聯證券雙雙發佈公告,正式宣佈兩家併購的事項徹底告吹。
據雙方公告稱,籌劃本次重大資產重組自啓動以來,公司及相關各方積極推動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相關工作,與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有關各方進行了積極磋商、反覆探討和溝通。
對於終止籌劃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原因,國聯證券表示,由於交易相關方未能就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方案的部分核心條款達成一致意見,經認真研究相關各方意見並與交易相關方協商一致,為切實維護上市公司及廣大投資者利益,交易相關方審慎研究,決定終止籌劃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同樣,國金證券給出的終止原因也是,交易相關方未能就本次轉讓及本次合併方案的部分核心條款達成一致意見。由於《股份轉讓意向協議》《吸收合併意向協議》自動終止,各方均不承擔違約責任。
10月13日,兩家券商表現卻各有不同。當天上午盤前,國聯證券在集合競價階段迅速逼近跌停,隨後跌幅略有收窄。截至午盤,國聯證券跌超5%。
另一邊,國金證券卻依舊逆市飄紅。截至午盤收盤,國金證券大漲超5%以上。
有業內人士稱,這一備受業內關注的“蛇吞象”併購告吹,意味着資產及業務實力靠前的國金證券免去了併購動盪,這也為國金證券的後續業務開展及穩定性帶來利好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二十天之前,有關“國聯證券正謀劃合併國金證券”的消息在盤中迅速發酵,引發業內震動,各方盛傳券業整合大事。
不過當天,也有人質疑,上述兩家券商整合消息突然在盤中發佈、帶動兩家公司股票雙雙漲停,是否存在“內幕消息泄露一事”。9月25日,證監會新聞發佈會宣佈,已啓動對國聯證券和國金證券的核查,要求兩家公司自查、提交內幕信息知情人名單。
從宣佈併購到公告項目終止,不到一個月時間,這一“千億券商合併事件”迅速告吹,也引發市場熱議。不少網友紛紛猜測可能和證監會調查有關。
“牛市旗手”集體熄火
券商板塊一度蒸發超800億
在併購一事告吹後,被稱為A股“牛市旗手”的券商板塊也被集體澆上一盆冷水。
10月13日上午,國聯證券大跌之後,券商板塊集體弱勢低開,多數券商股集體飄綠,盤中僅國金證券一家逆市飄紅。
當天上午,4萬億市值的券商板塊盤中猛烈大跌超2%以上,市值一度蒸發超800億。截至午盤,券商指數跌超1.4%,成交額超300億。
從板塊中看,浙商證券領跌板塊,盤中跌超7%以上,成交額破億元。
與此同時,龍頭券商中信證券、中信建投等集體下挫,招商證券、國泰君安等也先後跌超1%以上。
就在節後,A股三大股指集體迎來開門紅,券商板塊更是迎來兩連陽。昨日,券商板塊全線飄紅,國海證券漲停,國信證券漲超8%,第一創業、太平洋漲幅超6%。不過,今日,券商板塊再度迎來調整。
不過,兩家券商合併告吹一事並不擾動行業併購的樂觀預期。
國信證券指出,在金融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券商承擔着配合經濟轉型的重任。券商合併符合分類監管導向,且有利於整合資源,提升公司經營的穩健性和競爭力,將促進證券行業良性發展。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推進,證券行業將加速形成差異化發展格局,預計未來證券行業將實現“大而全”、“小而精”券商共存的局面。
“券商一哥”再受利空打擊
流動性風險事件遭遇實錘?
令人意外的是,就在券商股集體大跌之際,被視為“券業一哥”的中信證券再度傳出利空消息打擊。
早在9月中下旬,深圳證監局發佈的《證券期貨機構監管通訊》中對轄區某大型券商核心風控指標跌破預警標準的情況進行風險警示,這一消息一度引發深圳轄區多家券商緊張。
今日上午,有媒體報道稱,已經確認該大型券商為中信證券。而據中國基金報記者從券商內部人士佐證,中信證券的概率非常大。
據深圳證監局9月下旬發佈的文件,“7月下旬,轄區某大型證券公司淨穩定資金率連續8個交易日在預警標準以下,流動性覆蓋率持續圍繞預警標準上下波動。公司曾預計7月底前能將該指標穩定在預警標準以上,但未能實現。近期,滬深兩市交易量持續處於高位,部分證券公司自營持倉、兩融規模持續增加,導致流動性指標較為緊張。”
隨後不少媒體猜測深圳轄區各家大型券商,隨後招商證券、國信證券、安信證券等券商均予以否認。更有某中型券商調侃稱:“自己公司被視為大型券商來闢謠這件事,感覺很意外。”
據深圳某大型券商內部人士稱:“在證監局通報這件事情之後,市場各方及投資者都在諮詢是否是自己公司,但我們公司剛剛做了融資,不可能存在流動性的問題。實際上,業內的人都有猜到是中信證券,此前它們的風控管理就做的比較激進,出現這類事件也非常有可能。”
實際上,這並非中信證券首次因流動性風控指標偏緊而遭遇質疑。據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各家券商風控管理指標中,中信證券的風險覆蓋率水平僅為166.90%,逼近監管要求的150%水平。
而據證監會在《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中規定的標準顯示,證券公司風險覆蓋率、淨穩定資金率、流動性覆蓋率這三項指標均不得低於100%,預警線為120%。
在業內看來,券商流動性風險指標管理一直比較嚴格,儘管出現上述事件,但從整體來看,行業並未發生嚴重的流動性風險。不過也有券商人士建議,證券公司需要重新審視和加強行業風險管理機制,提前制定重大流動性風險應對預案,豐富流動性支持的多種方式。
深圳證監局表示,各公司應當注意切實做好流動性風險管理工作,加大風險監控力度,就短期內資金流出對流動性指標的不利影響制定和完善風險預案,確保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拓展業務。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