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服務業數字化發展如何影響你我生活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5月23日發佈的報告顯示,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50.2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數字產業規模穩步增長,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融合日益深化。
服務業數字化為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記者採訪發現,服務業數字化持續深入推進,有效激發消費、促進就業,同時助力服務業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
2022年11月11日,市民在寧夏銀川市一家餐館用餐後,使用數字消費券進行支付。新華社記者馮開華 攝
提供優質消費體驗 激發消費潛力
如今,日常生活已難離支付寶、微信、美團等App,購物、聚餐、點外賣、交水電煤氣費等大量日常生活開銷幾乎只需一部手機即可完成。服務業數字化發展帶來便捷、高效的消費體驗,大大提升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服務業數字化在帶給消費者便捷服務的同時,也幫助商家提升服務質量。
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佈的《平台社會經濟價值研究報告》提到,在餐飲行業,通過桌面點單系統,人均消費增加了10%至20%。在平台協同下,商家將線下線上流量統一運營,能快速增加用户和流量,帶動營收增長。
報告認為,平台推動商家深化對線下流量運營,可進一步提升服務體驗,深度挖掘用户價值,增強用户黏性,提高核心競爭力。
與此同時,一些數字服務平台通過創造新的服務場景與服務模式,釋放更多消費需求。比如“即時零售”以即時配送體系為基礎,形成了高時效性的“到家”消費業態;依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建立信用體系,使中小商家快速積累信用資本,推動生活服務等交易效率有效提升。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服務經濟研究室主任劉奕表示,互聯網平台在促消費上顯示出巨大的潛能與韌性。
催生新職業形態 提供多元就業渠道
近年來,隨着服務業數字化發展的不斷深入,主播、騎手等一大批新職業形態應運而生。
此次中國社科院發佈的報告顯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使得“互聯網+”在各行各業廣泛滲透,由此誕生的新模式、新業態推動就業朝着形態多樣、形式靈活的方向快速變化,這一過程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並且不斷湧現新的職業類型。
掃碼就能找工作、一鍵申請打“零工”、薪水日結還帶保險……數字技術還帶來招聘和就業效率的提升,求職者尤其是靈活就業人員在找工作時,不再需要東奔西跑,求職過程更加方便高效。
此外,服務業數字化發展也催生了更多就業新形態。例如“直播帶崗”,從“人找工作”轉向“工作找人”,大大提升人崗匹配率。據統計,近4個月招聘機構通過支付寶平台上線近1000場就業直播,累計觀看超6000萬人次。
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仲澤宇表示,未來應發揮平台在聚合勞動力需求、解決就業信息不對稱、提高技能認定可靠性、降低創業門檻等方面的作用,實現對就業效率、就業質量等多維度助力。
探索新路徑助力商家跨越“數字鴻溝”
近年來,服務業數字化進程不斷向前發展,但其中存在的難點、痛點也不可忽視。
上述報告顯示,有意願有能力進行數字化並能夠獨立運營App的商家不到1%,但現有數字化方案的高門檻、高成本和高人力資本要求,使大量商家難以跨入數字化的門檻。
基於此,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平台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勇堅在報告中指出,在符合中國產業特徵的數字化實踐中,商家企業、服務商、平台、消費者應四方協同,根據不同企業特點提供低成本、低門檻、低人力資本需求、可信任、更精準的數字化解決方案,使數字技術真正普惠不同行業中小微企業。
數字化工具對服務業商家經營降本提效作用明顯。報告指出,2022年,在支付寶平台產生交易的小程序商家小程序GMV(商品交易總額)同比增長49.2%。
仲澤宇表示,不能讓技術與成本成為產業數字化升級轉型的“攔路虎”,產、學、研多方需共同努力,讓中國服務業發展更上一層樓。(記者劉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