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5800億大紅包!上市銀行開啓分紅盛宴,興業股息率超7%

由 烏雅竹雨 發佈於 財經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張昕迎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一年一度的銀行分紅盛宴已拉開序幕。

以派息日來計,截至7月14日,六大行中已有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建設銀行三家派發2022年度現金紅利,合計派息金額超1500億元;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則計劃於7月17日、18日派息。

時代財經根據目前已披露的公告梳理,A股上市銀行合計派息將超過5800億元。其中六大國有行派息總額將達到約4047.61億元,大幅高於上年,“宇宙行”工商銀行分紅1081.69億元,在六大行中居於榜首。

值得注意的是,“銀茅”招商銀行以438.32億元的派息總額“力壓”郵儲銀行(255.74億元)、交通銀行(277億元)。

放眼整個A股市場,銀行股作為分紅“大户”一直以來都被不少投資者所青睞。“不要嘲笑買銀行股吃分紅的人,他們可能已經初步實現財務自由。”近日,不少持有銀行股的股民曬出自己的分紅賬單,直言“分紅了就是幸福”。

今年以來,在“中特估”概念加持之下,銀行股整體漲跌參半、分化明顯。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4日收盤,A股42家上市銀行中有24家實現上漲,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中信銀行、重慶銀行漲幅位居前,年內漲幅均超20%。

談到銀行股整體估值問題時,7月12日,開源證券銀行首席分析師劉呈祥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在今年‘中特估’行情的助推下,銀行股整體估值有所上升,但整體仍處於行業低位。各類銀行估值較為分化,國有行PB略高於歷史平均,但優質股份行、城農商行PB多處於歷史低位。”

兩家銀行未分紅

具體到分紅金額,在A股42家上市銀行中(已發佈公告),共有9家銀行分紅規模達百億以上,國有行和股份行頗為“財大氣粗”。

其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共5家銀行派息均超400億,分別為1081.69億元、972.54億元、777.66億元、682.98億元、438.32億元;交通銀行、郵儲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分紅在百億以上,分別約為277億元、255.74億元、246.80億元、161.1億元及112.26億元。

城商行方面,江蘇銀行、北京銀行、華夏銀行等派息額度較大,分別達76.15億元、65.54億元、60.95億元。

小規模銀行來看,瑞豐銀行派息為2.26億元;青農商行則公告,2022年度擬不進行現金分紅;鄭州銀行2022年同樣不進行現金分紅,但擬轉增股本(每10股轉增1股)。鄭州銀行在2020年、2021年年報中提到,當年均不進行現金分紅。

鄭州銀行歷年分紅明細。圖片來源:Wind

截至今年3月末,青農商行A股股東户數為9.63萬户,鄭州銀行股東户數為10.1萬户。

對於不同銀行的分紅方案,劉呈祥對時代財經表示,“盈利、撥備、資本情況均會影響銀行的分紅能力和意願。盈利能力越強、資產質量優異且撥備充足、資本充足的銀行傾向於保持高分紅,反之則可能降低分紅比例或不分紅。”

以上述兩家不分紅的兩家銀行為例,青農商行、鄭州銀行去年淨利潤降幅均超20%。

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青農商行實現營業收入99.44億,同比下降3.43%;歸母淨利潤為23.17億元,同比下降24.41%。鄭州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51.01億元,同比微增2.03%;歸母淨利潤24.22億元,同比下降24.92%。

不良貸款方面,上述兩家銀行同樣存在隱憂。2022年全年、今年一季度,青農商行的不良率分別為2.19%、2.09%,鄭州銀行的不良率分別達1.88%、1.88%。

7月14日,時代財經就分紅、經營業績等問題分別致電鄭州銀行、青農商行,前者電話無人接聽,後者截至發稿尚未回覆採訪函。

以現金分紅比例來看,蘭州銀行、浙商銀行、招商銀行位居上市銀行前三位,分別高達39.42%、32.80%、31.76%,六大國有行均超30%;貴陽銀行、瑞豐銀行、寧波銀行、平安銀行及浦發銀行的分紅比例較低,均不到20%。

10餘家銀行股息率超5%

作為衡量投資回報的一項重要指標,銀行股的股息率高低也備受投資者關注。

Wind數據顯示,從近12個月的股息率來看,共有約18家銀行股息率在5%以上,其中興業銀行、渝農商行股息率分別達到7.58%、7.36%;共8家銀行股息率低於3%,其中寧波銀行最低,為1.96%。

時代財經制表。數據來源:Wind,截至7月14日上午

“一般來説,持續穩定高分紅的公司盈利能力較為穩定,較易受資金的青睞,可為長期投資者提供穩定現金流”,劉呈祥向時代財經分析稱,“現金分紅比例不低於30%、股息率常年穩定的銀行,通常業績較為穩定,戰略持續性較強,具備‘類債性’特徵,適合長期持有。”

不過股息率並非越高越好。劉呈祥表示,由於派息的同時需除權除息,股價可能將有所下挫,若股價無法回到除息前水平,投資者可能被“套牢”,損失獲得資本利得的機會。

需要關注的是,高股息也可能降低企業內源性融資的能力。“若銀行資本充足水平較低,後續可能通過配股、定增等方式進行融資,投資者將面臨一定的股權稀釋風險。”劉呈祥説。

近期,高盛對國內部分股份行和大行評級下調引起廣泛關注。該機構分析稱,由於盈利增長疲軟,以及需要維持較高的資本充足率,銀行股息支付目標可能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可能會考慮放棄股息。

以今年一季度數據來看,中國部分大行的業績增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放緩。其中,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出現營收、淨利潤雙降;工商銀行則成為國有大行中唯一營收下降的大行。

不過在劉呈祥看來,下一階段銀行盈利的拐點將至。“由於信貸投放在2023年上半年前置發力,因此我們預計下半年信貸節奏有所放緩,息差降幅有望收窄。”

其認為,目前中資銀行資本較為充足,信貸投放節奏的減緩將降低銀行的資本消耗壓力。“中國銀行能夠實現盈利增長、撥備計提、資本補充三者之間的有效平衡。”劉呈祥説。

(注:文內所有數據均來自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