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潮汕科學家IPO敲鐘了:奧比中光市值170億
今天,一位潮汕科學家罕見登上了IPO敲鐘舞台。
投資界-天天IPO消息,今日(7月7日),3D視覺感知獨角獸——奧比中光今日正式登陸科創板,此次IPO發行價為30.99元/股,開盤大漲46.98%,最新市值達到170億左右。
奧比中光背後,是一位“非典型”的潮汕科學家——黃源浩。早年北京大學畢業,他曾在海外求學深造,成為了全球光學測量最頂尖的專家之一。2013年,黃源浩辭去在國外穩定的工作,回國創辦奧比中光。此後幾年,他經歷過公司沒有收入、開不出工資的艱苦時光,也有過“打破海外科技巨頭壟斷”的高光時刻。如今,42歲的黃源浩靠着一顆3D攝像頭,收穫了人生第一個IPO。
黃源浩算是一個小小縮影。以往我國科學家羣體歷來是一個清貧的形象,現在技術造富的時代終於來了——成功上市的寒武紀、雲從科技、商湯科技以及二次遞表的第四範式,這些公司創始人背後均有一個共同特徵:高學歷。隨着公司上市,這些悶頭搞技術的科學家創始人終於實現財務自由,不再為柴米油鹽房子而發愁。
潮汕博士回國創業
今天收穫一個IPO,市值170億
奧比中光的故事,要從黃源浩説起。
1980年,黃源浩出生於廣東潮州。2002年,他從北京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系本科畢業,又先後在中國香港、加拿大、新加坡求學深造,輾轉於多個國際頂尖研究所。期間,黃源浩研究了光學領域10個左右的細分學科,成為全球光學測量最頂尖的專家之一。
但是,黃源浩發現中國的科研人員在國外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一位美國研究員的年薪是50萬美元,中國研究員只能拿30萬美元。”黃源浩曾回憶。從那時起,他的心底便埋下了創業的種子。
2013年,黃源浩離開全球光學測量最頂尖實驗室,回國創業。2013年1月,他在深圳成立奧比中光,開始了3D傳感技術的研發工作。起初,奧比中光的主攻方向是工業用3D傳感。但黃源浩很快發現,工業級的市場規模比較小,很難成為一傢俱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於是他們把研發方向確定在消費級3D傳感上。
2013年底,蘋果收購了最早的3D攝像頭以色列Primesense公司,這讓黃源浩更有信心主攻商用3D傳感。“當時轉向的決心很大,現在回過頭看,這是公司的巨大轉折點,創業方向就是在過程中不斷摸索出來。”事後黃源浩屢屢提起。
在公司剛創立的時候,奧比中光團隊集中精力搞研發,基本上沒有收入。即便如此,黃源浩仍帶領着創始團隊埋頭苦幹,產品所需要的每一個核心部件都經過了上千次的反覆測試。在技術攻關最繁重的時候,他們的工作時間從“996”變成了“007”,都是高強度的工作。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5年,奧比中光研發出我國首顆3D感知芯片,並正式量產消費級3D傳感攝像頭,一舉打破蘋果、微軟、英特爾的壟斷,成為全亞洲首家、全球第四傢俱有深度計算級別芯片量產能力的廠商。
此後,奧比中光漸漸打出知名度。2018年,奧比中光的3D結構光攝像頭模組成功嵌入了OPPO發佈的新款手機Find X。截至目前,全球已有2000家以上公司使用奧比中光3D傳感攝像頭進行各類開發,其產品已廣泛應用於智能手機、無人零售、AI智慧客廳、智能機器人、智能家居、智能安防、工業4.0等多領域。
譬如,刷臉支付場景所用的3D視覺感知攝像頭就有可能是來自奧比中光。早在2017年,奧比中光便為支付寶提供硬件支撐,並幫助支付寶率先實現了線下3D刷臉支付的大規模商用。在近幾年火熱起來的智能門鎖領域,奧比中光已與凱迪仕、德施曼等超50家門鎖品達成業務合作。
那麼,奧比中光如何賺錢?招股書顯示,該公司的主要產品主要是3D視覺傳感器、消費級應用設備和工業級應用設備。其中,3D視覺傳感器是其最大的營收來源。2019年-2021年,奧比中光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5.97億元、2.59億元、4.74億元,三年營收超過13億元。2021年,隨着線下支付場景需求逐步恢復,以及服務機器人、智能門鎖等細分場景滲透發展,公司營收有所回升,但依舊未能回到2019年水平。
此外,奧比中光還處於持續大額虧損的狀態。2019年-2021年,奧比中光淨利潤分別為-5.01億元、-6.27億元、-3.36億元。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在營收同比增長24.34%基礎上,歸母淨虧損和扣非規模淨虧損再度同比擴大38.7%、25.97%至6090.94萬元、6912.01萬元,虧損仍在持續。
可見,3D視覺傳感行業是一門極為燒錢的生意。2019 年-2021 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3.70億元、2.86億元和3.88億元,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2.06%、110.28%、81.73%。目前,奧比中光從結構光技術發展起步,然後逐步佈局其他3D視覺感知技術,營業收入絕大部分還是以結構光技術產品為主,其他技術處於產品只是上市初期或還在研階段,風險較高。
此外,奧比中光也患上了大客户依賴症,對螞蟻集團、OPPO 等大客户銷售收入佔營業收入集中度相對較高。其中,奧比中光的主要客户OPPO旗下Find X型手機於2019年6月停產,雙方暫未有新機型合作,間接導致奧比中光營收下降。
一路走來,奧比中光身後集結了一支VC/PE隊伍,包括弘德投資、仁智資本、賽富投資基金、華大恆通、廣發信德、金石投資、聯發科、松禾資本、天狼星資本、螞蟻集團、洪泰基金、福田引導基金等投資方。IPO後,作為奧比中光創始人,黃源浩直接持股為27.23%,對應身家超40億。
今日,奧比中光成功上市,這位80後潮汕科學家真正靠着知識實現了財富自由。
潮汕高學歷創始人崛起
不久前,誕生一個百億獨角獸
奧比中光並非個例,現在創投圈開始出現一批潮汕高學歷創始人。
眾所周知,潮商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著名商幫,湧現了李嘉誠、馬化騰、黃光裕、姚振華、林百欣、謝國民、陳弼臣這樣的商界巨擘。目前,潮商已成為一支具有世界性的商業羣落,經濟實力雄厚,影響力巨大。
“寧可睡地板,也要做老闆”的觀念早已深深刻進潮汕人的DNA裏。正因潮汕地區經商氛圍濃厚,很多從底層做起的潮汕人創業都頗為成功:李嘉誠做過學徒,林百欣做過苦力,這樣的故事在潮汕民間口口相傳。這也給外界留下一個刻板印象:潮汕人重商,不重視教育。
可以説,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潮汕商業大佬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但靠着吃苦耐勞一步步打拼起來,藉着時代東風締造了一個個商業傳奇。
時過境遷,現在變了。來自潮汕的高學歷創業者開始崛起,他們正在批量締造獨角獸。
不久前,激光雷達企業獨角獸速騰聚創完成了一筆戰略融資,投資方包括華興資本旗下華興新經濟基金、雲鋒基金、景林投資和昆仲資本等知名投資方。鮮為人知的是,公司創始人、CEO邱純鑫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潮汕人,其弟邱純潮為公司聯合創始人兼執行總裁。
時間回到2014年,邱純鑫在哈工大完成博士論文之後,與博士導師朱曉蕊以及實驗室同門師弟劉樂天共同創立了速騰聚創,殺入車載激光雷達領域。其中,邱純鑫擔任公司CEO,朱曉蕊出任公司首席科學家,劉樂天則擔任公司CTO,並邀請有過多次創業經驗的邱純潮做市場負責人。
如今,速騰聚創成為了全球唯一實現第二代智能固態激光雷達車規量產交付的企業。隨着激光雷達成為國內中高端車型的標配,速騰聚創的融資十分火爆。成立8年間,速騰聚創完成了近十輪融資,投資方既有東方富海、雲鋒基金、昆仲資本、華興新經濟基金等VC/PE機構,也有比亞迪、宇通、香港立訊、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北汽產投等產業資本。據悉,速騰聚創的估值在100億元左右,成功躋身獨角獸行列。
而在學霸遍佈的自動駕駛領域,同樣活躍着一位潮汕科學家——肖健雄。1983年,肖健雄出生於潮州市,在香港科技大學完成本科和碩士學業,後來赴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主攻的項目是:CSAIL(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博士畢業後,他進入普林斯頓出任助理教授。2016年,肖健雄離開普林斯頓,創辦了自動駕駛公司Autox,致力於打造無人駕駛核心大腦的軟硬件一體化系統。
公司成立僅60天,Autox便完成首次無人駕駛開放道路測試。2018年,AutoX開始在深圳市中心地段進行自動駕駛測試和試運營,是少數能突破複雜鬧市區路況的公司。此外,AutoX的自動駕駛技術應用在東風、比亞迪、奇瑞、長城、上汽等多家自主品牌車企車型上。如今,AutoX 已實現城市公開道路完全空車無人駕駛 RoboTaxi 運營,並且擁有國內規模較大的 RoboTaxi 車隊。
成立至今,AutoX陸續完成4輪融資,曾獲得徐小平等人種子輪投資,身後還有今日資本、聯發科、上汽集團、東風汽車、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硅谷孵化器Plug and Play中國基金、香港HKSTP科技發展基金、深圳前海宏兆基金領投和潮汕資本等一眾投資機構。
還有華南理工大學畢業的蔡志森,他創辦了專注在大家居領域的工業軟件公司——三維家,吸引了軟銀中國、廣發信德以及紅星美凱龍、阿里巴巴等知名投資方;畢業於悉尼大學的陳丹霞接管家族生意,帶領着朝雲集團走上IPO敲鐘的舞台……他們雖然活躍在各行各業,卻來自同樣的地方——潮汕。
這是一個巨大的改變。正如一位潮汕籍投資人所説,改革開放以來,老一代潮商通過勤勞奮鬥就能在傳統行業創造了很多財富。然而今時今日,高科技時代到來,新一代潮商需要用高科技武裝商業能力,方能成功。
技術造富的時代
科學家開始排隊IPO敲鐘
知識造富的時代終於來了。
正如越來越多科學家投身創業。最新一個案例是雲從科技的創始人周曦,曾被譽為天才計算機科學家。1981年出生,周曦的本科和研究生生活都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度過。畢業後,周曦去了美國伊利諾伊香檳分校,師從“計算機視覺之父”黃煦濤教授。2011年,周曦作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人臉識別的領軍人才,踏上了回國的征程。
隨後,周曦博士聯合新加坡國立大學、伊利諾伊大學創辦了中國科學院重慶研究院智能多媒體中心,曾帶領團隊7次獲得世界人工智能識別大賽冠軍,並將中科院重慶研究院的人臉識別技術帶到世界第一梯隊。34歲那年,他選擇創業,從實驗室走出來轉戰創辦雲從科技。今年5月,雲從科技登陸科創板,最新市值超170多億。至此,這位80後科學家坐擁人生第一家上市公司。
更早之前的經典案例之一便是寒武紀背後的陳氏兄弟。寒武紀創始人陳天石,與哥哥陳雲霽是一對學霸兄弟。1983年出生的陳雲霽,14歲入讀中科大少年班,19歲轉入中科院計算所碩博連讀,24歲便取得了計算機博士學位。而1985年出生的陳天石,大學所讀的也是中科大少年班,並拿到了計算機博士學位,隨後便擔任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及博士生導師。
畢業後,他們聯合團隊創立了寒武紀科技,專注AI芯片的研發。2015年,他們僅 20人的團隊研發出了世界首款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原型芯片。隨着寒武紀成功登陸科創板,這對科學家兄弟也實現了財富自由。
還有商湯科技創始人及執行董事湯曉鷗教授及徐立、徐冰等一眾弟子;更有二次遞表港交所的第四範式,背後的掌舵者戴文淵曾是百度最年輕的高級科學家;連續三次創業的科學家——陳博聯手世界上第一個PD-1“O藥”發明人王常玉和曾任羅氏研發(中國)有限公司高級科學家徐剛,做出了一個百億市值的醫藥上市公司……這是中國創投圈多年來罕見的一幕:一批科學家正以創始人的身份走向IPO敲鐘舞台。
科學家,這個羣體正越來越受到VC/PE追捧。北京某位知名投資人曾在公開演講中談到:“早期投資主要是看人,尤其看重科學家型的創業者。科學家要成為企業家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我們碰到有企業家潛質的科學家就會立即投資他。”
從被譽為人類科學無人區的“腦科學”到生物醫藥、合成生物,再到芯片、新能源、人工智能,科學家的身影無處不見。上海某天使投資人透露:“我們時刻關注着業內有知名度的學者、科學家的動向,也時常問問他們有沒有創業的項目。一旦他們有相關想法,我們便會馬上出手。”當科學家遇上VC,那些深藏實驗室的科研成果才有可能轉化成實實在在的應用技術,造福人類。
多年來,“寒酸的院士”一直深深刺痛着我們科研者羣體,娛樂明星一次出場費比科學家好幾年的收入還多,更像是一種諷刺;網紅主播一夜打賞上百萬,讓寒窗苦讀十多年的科研人員心情複雜。所幸如今,這樣的形勢正在改變——技術造富時代來了,未來我們有望看到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富豪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