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密集調研+外資爭相搶籌,新能源賽道火爆繼續?

對很多投資者而言,機構動向和資金流向是洞察市場投資機遇的“風向標”。從近年來的趨勢看,新能源產業鏈逐漸取代曾經YYDS的白酒股,成為炙手可熱的“宇宙中心”,引得各路機構頻繁密集調研和外資競相搶籌。

Wind統計,今年來截至8月16日收盤,共有18家公募/券商的調研超過1000次,嘉實基金以1587次居首。從具體行業和產業鏈來看,新能源、高端製造等成為調研重心。主要聚焦在工業機械、半導體產品/設備、電子元件、電氣部件與設備、電子設備與儀器、機動車零配件與設備等高端製造行業等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興業證券分析認為:“機構調研頻次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場情緒及結構性機會多寡。機構調研的市值分佈、板塊構成等也能體現當前市場對風格、結構、行業的偏好。”

與此同時,外資也在積極加倉新能源賽道。8月16日,北向資金全天淨流入8.67億元,鋰電池板塊、新能源汽車概念股、光伏概念股等流入居前。從北向資金近7日流向的前十大個股看,新能源就獨佔七席,多隻新能源龍頭股近7日淨買入額超10億元。

機構密集調研+外資爭相搶籌,新能源賽道火爆繼續?

北向資金近7日流向統計TOP10(Wind,截至2022年8月16日)

日前有外媒報道稱,越來越多的韓國投資者將目光投向了中國。據韓國預託結算院透露,從7月12日到8月12日,韓國個人投資者淨拋售了3.199億美元的特斯拉股票,轉而將投資的目光轉向了特斯拉上游的中國鋰礦企業。

新能源火爆態勢是否可持續?

面對機構追捧,外資搶籌,很多人關心新能源如今的火爆態勢,未來是否可持續?

從長期投資邏輯看,在全球能源危機不斷加重的背景下,向新能源領域轉型升級是必不可擋的趨勢。“每一個時代最大的投資機會一定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自身規律。新能源賽道的崛起,是時代機遇在個人投資上的直接映射”。在嘉實基金指數投資部基金經理田光遠看來,無論是普通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如果不能找到順應的規律,並參與其中,就只能在大浪淘沙之後去感慨“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而在當下碳中和背景之下,新能源就是我們這一代人在這個時代背景之下未來十年到二十年的‘花和燕’,是不可能缺席的歷史性機會。”

關於新能源,嘉實基金大製造研究總監劉傑也有一番獨到的“重新定義”。“我們要賦予能源更‘新’的理解,我們的‘新’不是指新舊的新,我們要有新的思維、新的視角,重點是能源變革、數字能源以及智慧能源,能源場景從過去的“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場景的價值量大幅提升”。

劉傑預計,能源行業將在碳中和的背景下發生巨大變化,“能源電力化,電力清潔化”是未來能源變革的核心。具體到哪些能源領域細分板塊更值得關注,劉傑認為,“源、網、荷、儲”各個環節都有投資機會。“源”主要以光伏、風電產業鏈為代表;“網”主要是電網改造和升級。初期是特高壓、配電側及儲能硬件投入,體現在電力電子投資大幅增加,未來數字化和智能化會持續投入;“荷”主要是以新能源車為代表的用户側的清潔能源市場前景廣闊,“儲”主要體現在電源側、電網側及用户側均有大發展,未來抽水儲能、電化學儲能等各種技術將快速發展。

綜合來看,新能源產業鏈細分領域眾多,結構性機會也將精彩紛呈。但在市場曲折向上的征途中,波動和分化在所難免,這也將更加考驗基金管理人和基金經理的慧眼識金能力。

“不願意輕率的判斷,更願意深耕於產業。”

作為以“深度的基本面研究驅動”著稱的基金公司,嘉實基金擁有一套獨具特色的深度研究體系,旗下投研人員更是身體力行把“投研板凳坐得足夠深”, 力爭將研究成果有效轉化為產品回報。嘉實的深度研究更強調從產業前端開始,調研力度向來處於行業前列。今年來也以近1600次調研次數領跑眾機構。

立足產業視角,嘉實前瞻性地洞見到新能源革命將至的時代趨勢。在2008年,就在內部成立專門的研究團隊,深耕能源轉型,專注新能源相關產業研究。如今經過長達15年對新能源賽道的前瞻佈局和深度研究,嘉實已匯聚了覆蓋上中下游的投研資源,並搭建了囊括主動權益和被動指數在內的完整新能源產品線。

劉傑也是嘉實最早專注新能源產業研究的團隊成員之一,擁有16年投研經驗,常年深耕製造行業的研究與投資,歷任嘉實研究部分析師、機構投資部投資經理,現任嘉實基金大製造研究總監。在長期的實戰中,劉傑形成了“產業思維、中觀比較、精選個股”的投資邏輯。目前劉傑管理的嘉實先進製造(001039),圍繞“2(車和能源)+2(半導體和軍工)”結構進行配置,選擇中國有優勢的產業,享受中國製造業從“大”到“強”帶來的投資機會,前十大重倉有諸多新能源產業鏈細分領域企業。二季報顯示,嘉實先進製造自成立來回報率108.80%,超越基準回報103.38%。

(來源:基金定期報告,嘉實先進製造成立於2015年4月24日,當年淨值增長率為-12.60%,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為-22.71%;2016-2021年淨值增長率分別為-8.70%、14.79%、-31.44%、66.40%、78.09%、24.93%,同期業績比較基準分別為-15.95%、1.32%、-23.91%、24.01%、55.13%、17.42%;歷任基金經理:劉傑2021/5/27~至今;張淼2015/4/24~2021/5/27)

“當閃電打下來的時候,你最好在場”。當前市場震盪日漸成為常態,但新能源產業鏈作為匯聚“天時地利人和”的宏大敍事,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説,與時間為友,與優秀同行,或許是把握時代紅利的正確姿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07 字。

轉載請註明: 機構密集調研+外資爭相搶籌,新能源賽道火爆繼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