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美年健康上半年虧損超4億,市值縮水500億,何時能扭虧?

由 南宮丹紅 發佈於 財經

記者 謝奀國 實習記者 劉靜 報道

美年健康依然沒有走出虧損的泥潭。

8月30日晚,美年健康發佈半年報,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3.7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5.25%;淨利潤-4.27億元,同比增長45.83%,虧損有所縮窄。另外,現金流淨額為-2.89億,同比增長60%。

截至2021年6月30日,美年健康正開業的體檢中心共607家,其中控股體檢中心263家,包括“美年大健康”、“慈銘”、“奧亞”、“美兆”四大品牌。

美年健康,作為國內最大的連鎖體檢機構,曾穩坐大健康市值第一股,受到阿里、 明星公募基金的加持,如今,受前期規模擴張、商譽暴雷影響,美年健康利潤連年為負,兩年半虧損近20億,尤其是目前美年健康依然頭懸40億的商譽巨雷,警報依然未緩解。

今年1月,美年健康股價一度漲至20元,總市值達到788億,其後股價跌跌不休,截止9月1日,美年健康收報收於7.37元,總市值為288億,較高點跌幅達到63%,縮水500億。美年健康究竟何時能扭虧為盈?!

美年健康為何盈利難?

今年上半年,美年健康遭遇多重風波,持續虧損,股價跌跌不休、人事動盪。

今年6月,美年健康一日發佈兩則公告,公司副總裁、董事會秘書江維娜等兩位高管辭職,此前美年健康副總裁、首席科學家寧毅同樣宣佈因"個人原因"辭職,美年健康董事、總裁徐可等辭去公司總裁的職務。

幾乎同時,美年健康還發布了《關於公司擬向實際控制人借款暨關聯交易的議案》,公司擬向實際控制人俞熔借款不超過人民幣2億元,以滿足"日常經營及戰略發展需要"。向關聯方借款,顯示了美年健康的資金緊張局面。

從半年財報來看,美年健康的資金緊張局面並沒有緩解。

美年健康的中報顯示:截止6月底,公司貨幣資金為12.3億,較去年同期下降大幅減少12.79%,短期借款為12.6億,同比增加12.56%,公司賬面現有的貨幣資金尚不足以覆蓋短期借款。

2020年,美年健康全年營收78.15億元,同比減少8.33%,扣非淨利潤為負6億,這是公司繼2019年虧損8.69億元之後的第二次年度大虧損,累計虧損近15億。

今年上半年繼續虧損4.2億,兩年半虧了近20億,當下,美年健康的業績依然難言樂觀。

從上半年報財報來看,營業收入33.77億,同比增長85%,成本高達24.08億,同比增38%,毛利率28.69%。

這幾年,美年健康的毛利率逐年下滑,2018年-2020年,公司毛利潤分別為47.56%、43.81%、37.05%,同比增加1.28%、-7.88%、-15.43%。直到今年上半年跌破30%。

目前,美年健康的營收模式變化不大,體檢收入依然是絕大部分收入來源。2020年美年健康的年報曾披露,其客單價為506元,較上一年僅增長1%,客單價變動極小。

另外,與公立醫院或大型醫院對比,美年健康缺乏一定的留存客户的能力,因為如果患者體檢完之後需要住院治療,則美年健康則不能提供後續一系列的醫療服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客户之間缺乏粘性。

事實上,這不是美年健康提高醫生水平或者增加體檢門店的數量就能解決的問題,營收單一、客户單價低,這是美年健康生意模式的缺陷。

目前,美年健康依賴的是重資金模式擴張,不停地擴張開店,這會導致其房租成本高企,2020年財報曾披露,美年健康的營業成本中房租物業佔到了14.73%,這無疑會抬升其成本。

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美年健康研發投入2524.55萬元,同比增長43%。美年健康表示,公司持續進行創新升級,陸續推出新產品。包括膠囊胃鏡、S9大腸癌無創早期篩查、血管健康套餐、腦健康套餐等技術領先的高端體檢項目。此外,美年健康推出血管健康套餐,包括超聲檢查、生物標誌物、冠脈CT、基因檢測等項目。

另外,美年健康表示,正在積極佈局人工智能進一步豐富體檢服務內涵,將AI技術廣泛應用於乳腺、甲狀腺的超聲影像檢查,以及眼科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篩查等領域。

從公司的規劃來看,美年健康依然離不開體檢,只不過增加了些新的產品、新技術而已,對業務模式沒有根本性的改變。

一家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離不開其業務模式構築的護城河,而護城河往往來源於無形資產、客户轉換成本、網絡效應以及成本優勢等,從這個維度上説,美年健康尚不具備這條護城河。

體檢這個活,一般醫院都能幹,尤其是公立醫院依託其豐厚的醫療資源,反而能幹得更好。對美年健康來説,缺乏真正的護城河,自然難以獲得高溢價高估值。

依然有40億的商譽巨雷

目前,美年健康最大的問題恐怕是商譽,這也是“老生常談”的問題。

美年健康成立於2006年,到2011年,自建門店只有13家,在千帆競發的體檢產業裏排不上號。

2015年,美年健康以55.43億作價成功借殼江蘇三友進入A股市場,藉着資本市場的翅膀走上快速擴張之路,一路買買買,體檢機構很快坐上國內頭把交椅,被稱為市場"體檢第一股"。

2016年,美年健康以26.97億元的價格收購慈銘體檢72.22%股權;2017年,美年健康以1.53億元收購了西昌美年等7家公司相應股權;2018年,美年健康公司以1.17億元收購了德陽美年等5家公司相應股權、又以3.58億元收購了武漢美年等14家公司相應股權;2019年,美年健康以3.47億元收購了西寧美年等19家公司相應股權、又以1.28億元收購了安徽諾一51%股權。

在快速跑馬圈地,美年健康業績表面上取得了一定成效。數據顯示,2015年-2018年,美年健康營業收入由21.01億元增長至84.58億元,淨利潤由2.6億元增長至8.21億元,完成了業績對賭。

但另一方面,大規模收購積累了商譽,2020年年度報表,美年健康收購了89家公司的股權,形成了53.67億元的商譽。而在2015年,美年健康的商譽餘額僅4.17億元。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美年健康在2015年收購的慈銘體檢2020年末存在30.12億元商譽,2020年,美年健康對慈銘體檢商譽減值準備計提了2.94億元。

最新中報數據披露:截至2021年6月30日,美年健康的商譽賬面價值為40.08億元,並表示,商譽不做攤銷處理,但需要在未來每年年度終了進行減值測試。

另外,中報還披露:美年健康的控股子公司慈銘體檢今年上半年營收7.3億,淨利潤為負5417萬。也就是説,當年巨資收購的慈銘體檢虧損5000多萬,拖累了公司業績。

在美年健康高光時刻的2019年,阿里巴巴宣佈戰略入股美年健康,以 9.39%股份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並其與一致行動人杭州信投合計持有公司 14.39%股份。此外,阿里旗下雲鋒基金控股的上海麒鈞以 5.10%股份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但是,當一家企業的能力支撐不起野心的時候,所有的路都是"彎路"。當初美年健康過去瘋狂的併購,未能增厚業績,反還帶來了畸高的商譽,同時面臨着業績滑坡、財務費用、負債的攀升等系列問題。加上體檢受到疫情影響大,至今美年健康也沒有完成其承諾的1億人次的服務量。

美年健康經歷業績持續暴雷、利潤大幅虧損之後,"大金主"阿里似乎開始對其失去信心。

2020年11月4日,美年健康公告稱,阿里網絡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累計減持公司股份合計5399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3794%。 美年健康遭阿里減持期間,股價連續跌停,一週跌超29%,市值縮水近200億元。

除了阿里跑路,明星基金也不幹了。

2020年,陸續有些明星基金持續加倉美年健康。到今年一季財報,張坤的易方達中小盤混合基金,持有1.88億股,佔流通股本的4.9%;董承非的興全趨勢投資混合基金持有1.22億股,佔流通股本的3.2%,當季新進3104萬;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基金(張坤)持有1.07億,佔流通股本的2.79%,當季新進540萬。

但二季度,明星基金經理也跑了不少。二季度財報顯示:張坤已大幅賣出780萬股, 持股數量僅為1.8億。根據此前易方達中報披露:易方達中小盤混合持股數為1.8億,總市值僅為16.4億,相比於一季度28.9億,縮水12.5億(其中部分屬於減持)。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二季度數據已不見美年健康的身影,大概率已經斬倉離場。

這兩年,美年健康商譽爆雷、業績連年虧損,再加上阿里減持、基金跑路,在經營沒有多大起色之下,美年健康要實現扭虧,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

本文由《贛商》雜誌旗下新媒體·洞見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