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陷阱!存名片竟可消費貸

記者調查發現七成APP應用提供借貸入口

小心陷阱!存名片竟可消費貸

如今,借錢成了“信手拈來”的事情,幾乎打開手機上常用的APP,不管是購物還是娛樂,甚至連八竿子打不着的工具類APP“美圖秀秀” “名片全能王”等,都能借到錢,而且商家通過“日息低”“秒到賬”“0門檻”等噱頭吸引借貸。為何各種APP都熱衷這一業務呢?會否引發居民過度負債、抬高居民槓桿率呢?對此,接受記者採訪的業內專家均認為,APP熱衷放貸,容易引發居民非理性加槓桿、透支未來消費潛力,引發過度負債問題,值得各方警惕。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倪明、林曉麗

市民:連打字美圖工具都在推銷借款

“連輸入法也可借錢!”市民潘先生吐槽説,下載搜狗輸入法APP,卻看到借錢入口最高可借5萬元,借錢提供方包括互聯網小貸公司搜狗小貸和成都吉易付科技有限公司。廣州日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電商、內容、生活、短視頻、音頻、出行、工具等各類流量巨頭APP都加入到放貸行列。就連八竿子打不着的工具類APP也來湊熱鬧。如在微博“我的錢包”中,記者看到“借錢”服務。美圖秀秀出現“借錢”按鈕,WPS有“金山金融”,而在名片全能王,點擊“我”-“金融服務”,也可發現有個人貸和企業貸,個人貸額度最高50萬元,企業貸最高額度為300萬元。

據不完全統計,排名前20的手機APP中,有7成應用提供了借貸的入口。

亂象:仍違規使用日息利率

雖然今年3月31日,央行發佈公告要求所有從事貸款業務的機構,在網站、移動端應用程序、宣傳海報等渠道應當以明顯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但是廣州日報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客户端仍在使用日息利率。

點擊進入微博的“借錢”界面,記者看到上面標註“日利率低至萬3”,並未明示年化利率。上傳身份證信息、同意協議後,顯示可借15萬元,再點擊“去借款”,才看到了年利率33%,用1000元每月利息27元。

進入美圖秀秀的“借錢”界面,同樣也只看到標註“日利率低至萬3”,並沒有明示年化利率。上傳身份證信息、同意協議後,方顯示預估可借額度5萬元,參考年化利率9.96%~36%。

在名片全能王的金融服務,點擊進入,只見個人貸的標註上,只見“日利率0.03%起”,未明示年化利率。相關個人貸的滾動海報宣傳標註上,則寫着“1000元借一天最低僅0.3元起”,也是沒有明示年化利率,該服務是由新網銀行提供。

“日利率萬分之三點五,1000元用1天的成本是0.35元,這看起來不高,而如果換算成年化利率則高達12.775%。”有消費金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除了使用日息這樣的營銷噱頭,還有機構推出各種無厘頭消費貸產品。此前,微博為了推銷借錢業務,還包裝成“追星貸”,為了給愛豆打榜,一些追星女孩背上高息貸款。

而就在不久前,還有銀行推出了“彩禮貸”“墓地貸”等消費貸產品,引發廣泛關注。

調查:為何各類APP熱衷放貸?

據瞭解,一般這些流量客户端,要麼自己申請了金融牌照,直接上線自家產品;要麼就是幫持牌機構引流。

為何各類APP熱衷放貸? “不管是市民消費、生產經營、投資,甚至貸中貸,網貸需求依然巨大。P2P網貸機構全部停業退出,前者留下的市場空間利潤巨大。因此,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各類互聯網公司高度重視消費金融,並加大投入發展。” 艾媒諮詢集團董事長兼CEO、 廣東省互聯網協會副會長張毅指出,如今網貸公司不再獨立開發APP,而是借用平台或合資、引流的方式開展業務。而隨着移動互聯網創業浪潮接近尾聲,頭部APP基本完成用户積累,到了流量變現的階段。手握龐大流量而不做互聯網金融,就如“捧着聚寶盆要飯”。畢竟互聯網企業前期市場推廣和用户增量階段需要大量投入,甚至是賠本賺吆喝。金融類是現金流好、變現快的產品,所以各類APP青睞消費信貸業務。

風險:易引發過度負債 個別城市居民槓桿率已偏高

但APP熱衷放貸,對於消費者來説,或許是一份超額的體驗負擔。“什麼APP最後都要變成借貸軟件嗎?我就想簡簡單單地叫個外賣、打個車,別引誘我借錢。”潘先生説。

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學生告訴記者,一旦開通花唄後,面對消費的誘惑,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些超前消費行為。自己的還款方式往往是省吃儉用挪出下個月的生活費,“後來意識到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不好,還完款就立馬關閉了。有同學為了還網貸找網絡兼職,結果又被騙走了3000元。”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認為,互聯網平台參與小貸市場競爭,勢必推動小貸資金價格和申請門檻下降,為居民短期融資帶來便利,容易引發居民非理性加槓桿、透支未來消費潛力,引發過度負債問題。與此同時,這些小貸資金容易違規流向樓市、股市,導致局部資產泡沫風險。而對於小貸機構來説,低門檻、申請人資質審核不嚴及貸後管理不足等,容易導致小貸機構不良率上升。

根據央行統計,2020年國內居民槓桿率62.1%,較歐美等經濟體七成以上,仍有一定空間,且國內居民高儲蓄和房貸首付比例高,國內槓桿風險整體可控。“但作為發展中國家,近年居民槓桿率上升過快,10年居民槓桿率增長31個百分點,個別城市居民部門槓桿率甚至超過發達國家,值得高度警惕。”周茂華指出。

值得關注的是,央行在《2020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專門發佈了專欄文章《合理評估居民部門債務風險》。其中提出,在我國消費貸款快速擴張過程中,部分金融機構忽視了消費金融背後所藴含的風險,客户資質下沉明顯,多頭共債和過度授信問題突出。2020年以來,部分銀行信用卡、消費貸不良率已顯現上升苗頭。

提醒: 信用貸款不完全等同於信用卡

就在2020年11月2日,銀保監會、央行等部門起草了《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稿規定,小貸公司融資槓桿之和不能超過5倍;小貸公司應當在註冊地開展業務,未經允許不得跨省展業。另一方面,以後小貸牌照的門檻也並不低,甚至比消金牌照都高。根據意見稿,如果只在省內經營,小貸公司註冊資本不低於10億元;全國經營,則需要50億元。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很多線上金融平台利用的,都是網絡小貸牌照開展業務,這些平台的業務可能都會將受到影響。

“部分大型互聯網平台藉助於支付渠道優勢,和基於小貸公司開展消費信貸業務二者之間,風險是一樣的,但是有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便宜的流量都不精準,用户畫像不全,就容易誤判,還不起貸款,成本和風險都高了。”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灣區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朱克力表示。

柒財智庫高級研究員畢研廣提醒,各大APP從事信貸業務,從表面上看是科技的發展,金融業務的擴大,但實際上,卻給用户帶來過度消費、過分信貸、過度舉債等問題。並且,如果不加以約束,不做好金融消費者教育,也容易引起詐騙等次生危害。從用户和消費者角度來講,信用貸款雖然好用,但是一定不要過分使用,信用貸款不完全等同於信用卡,有些信用貸款利率偏高,或者存在“砍頭息”等違規行為。如果要使用,應到正規的銀行、金融機構等官方渠道下載APP。切記,在借貸過程中不要聽信以驗證還款能力等為理由向陌生賬户打錢。

周茂華建議,機構應該加強金融消費者教育,引導消費者合理評估自身承債能力、理性消費,同時,鼓勵小貸機構在“防範消費者過度負債”方面的創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19 字。

轉載請註明: 小心陷阱!存名片竟可消費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