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膠捲大王改行製藥 柯達這些年經歷了啥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祖爽)昔日的膠片巨頭伊士曼柯達公司(以下簡稱柯達)開始轉行製藥了。近日,柯達與美國國際發展金融有限公司宣佈,柯達獲得7.65億美元的貸款。美國國際發展金融有限公司官網顯示,該筆貸款是為了支持柯達製藥的上市,這也是美國政府依據《國防生產法》下發的首筆此類貸款,柯達將使用這筆資金生產一些仿製藥的原料藥。消息一出,柯達當天盤中股價一度暴漲350%,7月29日漲幅一度達655%,截至收盤,其股價為33.2美元。

柯達方面則在官網表示,新的業務部門將生產關鍵的藥物成分,這些成分被認為是必不可少的、但已經陷入長期的全國短缺。一旦全面運營,柯達製藥公司將在伊士曼商業園擁有生產25%的非生物、非抗菌、非專利藥物活性藥物成分的能力,同時支持360個直接就業崗位和1200個間接就業崗位。

據悉,柯達創立於1880年,是一家專業從事影像產品以及相關服務的生產和供應商,最為大眾所熟知的就是其攝影膠片產品,其首款彩色膠捲柯達克羅姆於1935年推出後,橫掃全球市場,一度創造“膠捲時代”的巔峯,在全球擁有超過14.5萬名員工。

1975年,柯達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數碼相機,然而它在柯達內部並沒有受到重視,直到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數碼相機的強大競爭力開始顯現,市場對傳統膠捲的需求日益減少,柯達才開始向數碼產品轉型,但也由此錯過數碼相機發展的黃金時代。2003年9月,柯達正式宣佈放棄傳統的膠捲業務,重心向新興的數字產品轉移。

資料圖 圖片來自攝圖網

但緩慢的轉型並沒有使柯達“蝶變”,反而在數字影像潮流的衝擊下逐步陷入絕境。在眾多廠商進入到這個市場之後,數碼相機的利潤率持續下滑,柯達無法在數碼相機的銷售上實現盈利。與此同時,隨着智能手機的不斷髮展,消費者對於專業相機的需求也不斷縮小,更多消費領域的相機需求都被智能手機等新興設備所取代。

從2004年至2013年,柯達僅有2007年一年實現全年盈利,公司市值也從1997年2月的310億美元降至2011年9月的21億美元,蒸發99%。2006年,柯達把其全部數碼相機制造業務出售給新加坡偉創力公司。2007年,其又將原四大業務之一的醫療成像部門以25.5億美元出售給加拿大資產收購公司OneXyi。

2012年1月,柯達依據《美國聯邦破產法》提出了破產保護申請。同年8月,柯達公司宣佈會出售大量業務以籌集資金,讓自己脱離破產保護。2013年9月,在出售了大量業務以及專利之後,柯達總算脱離了破產保護,經歷重組之後變身為一家小型的數碼影像公司,逐步退出數碼相機、袖珍攝像機和數碼相框等採集設備市場。

中國商報記者在柯達官網看到,如今柯達將自己定位成專注於影像業務的高科技公司――“我們直接或攜手其他創新的企業為圖文影像、商業印刷、出版、包裝、電子展示、娛樂和商業膠片,以及消費類產品市場提供創新的硬件、軟件、耗材和服務。”在淘寶上以“柯達”為關鍵詞搜索,僅有為數不多的幾家店鋪還在售賣柯達的產品,產品種類包括拍立得、照片打印機以及膠捲等,但大部分月銷量並未過百。

而從業績方面看,柯達也是盈虧不定。根據財報顯示,2017年其實現淨利潤7500萬美元,2018年虧損1600萬美元,2019年淨利潤為1.16億美元。今年第一季度,其合併收入為2.67億美元,同比減少約2400萬美元,淨虧損了1.11億美元,季度末現金餘額為2.09億美元。

如今的柯達已經離普通消費者越來越遠,無論是重組、出售業務還是目前轉型製藥,都變成了這家曾經的膠片巨頭“活下去”的途徑,跨界製藥後的柯達還能否重新打造出具有革命性的產品或是技術,重回昔日輝煌?中國商報記者將持續關注。

【來源:同花順財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11 字。

轉載請註明: 昔日膠捲大王改行製藥 柯達這些年經歷了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