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説疫情之後市場疲軟,但總有出乎意料的黑馬,比如元気森林。
據瞭解,元気森林前5個月的業績表現,分別為7400萬+、3900萬+、1.2億+、1.7億+、2.6億+,粗略算來五個月賣出6.6億。
雖其旗下的氣泡水和茶飲與其他品牌相比,普遍要比同類產品貴50%,甚至是100%,但是近一年仍取得了傲人的成績,據媒體報道創立僅4年,元気森林估值已達40億元。
雖説在品類拓展的道路上圈粉無數,但因其產品包裝設計中含有大量日文,仍頗受各界人士質疑。
“偽日系”or小清新?
元気森林究竟是否來自日本呢?以元気森林氣泡水為例,記者發現產品包裝上採用了大量日文,如元気森林瓶身標誌性的“氣”字,並沒有採用中文的“氣”,而是採用了日文的“気”,同時某些產品在瓶身背後標有“日本國株式會社元気森林監製”字樣。
▲圖片源於網絡
據《法人》記者整理發現,32類的“水”等指定商品上的第18615232號“元気森林”商標已經獲得註冊,權利人為株式會社元氣森林,但委託方卻為北京元氣森林飲料有限公司,產地為河北衡水。
據瞭解,“北京元氣森林飲料有限公司”已於2020年1月變更為“元氣森林食品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商標初審公告顯示,32類的“元気森林”商標由北京虎悦創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申請,於2019年5月27日轉讓給日本企業株式會社元氣森林,據相關媒體報道稱,株式會社元氣森林的中國總公司為北京元氣森林有限公司,該公司的總經理為李超。
▲圖片源於國家知識產權局
如此看來,元気森林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國產品牌,卻申請了諸如“江户茶寮”“けしき”“黒沢”等日文商標,包裝也設計成中日文對比的形式,至於瓶身的日本國株式會社監製,多半就是自己在日本註冊個公司,提交商標轉讓,自己監製自己。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許浩在接受《法人》記者採訪時表示,元気森林屬於典型的“假洋品牌”,由中國的企業註冊擁有,但是無論從包裝到宣傳都明示或暗示消費者,冒充來自國外的品牌,其實質就是用虛假宣傳誤導甚至欺騙消費者,並最終獲取暴利。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8條規定對虛假宣傳作出了界定:經營者不得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的質量、製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8條規定了消費者知情權,即: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説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
許浩表示,“在國外申請註冊一個商標非常容易,但企業申請的這個商標在國外根本不用,中國消費者一般也不可能去國外調查。企業打着洋品牌的旗號到處宣傳,藉此賣高價。而消費者由於對商標、產地等概念並不瞭解,很容易因此產生錯覺,誤認為這些商品是‘國際品牌授權、國內生產’的洋品牌,而所謂的國際品牌授權,其實是‘自己給自己’授權”。
不難看出,所謂的國際商標產品,實際上連國門都沒出過,在中國造、中國生產、中國銷售。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由元氣森林100%持股的北海道無蔗糖酸奶憑藉“0蔗糖、0熱量、超國標3.1倍蛋白質含量”的健康元素以及清新亮眼的包裝,再次刷爆網絡。
據瞭解,此款酸奶為北海牧場乳品有限公司旗下產品,一經推出,便備受年輕人喜愛。北海牧場乳品有限公司成立於2019年6月,由元氣森林食品科技集團有限公司100%持股,從包裝上不難看出,北海道酸奶不僅延續了“元氣系”的0蔗糖、0脂肪特點,同樣延續了元氣系列的“偽日系”概念,在多款商品包裝上標有日文。
▲圖片源於京東北海牧場官方旗艦店
記者採訪了多位購買此品牌酸奶的消費者,有部分消費者表示,原以為是產自日本北海道,沒想到仔細看才發現是國產。“如果直接説明是國產,也可以接受,但這樣採用大量日文的包裝對人產生誤導,購買之後才發現不是進口,反而心裏不痛快”,有消費者向記者表示。
近日,記者聯繫了北海牧場天貓旗艦店賣家,諮詢此款酸奶是否為日本產,客服表示該商品為國產,而當記者詢問既然是國產為何在包裝設計上採用大量日文時,客服表示這樣的設計是“為了好看”。
以日文為主的包裝設計,真的比純中文的包裝更好看嗎?
▲圖片源於網絡
針對北海道3.1酸奶採用日文包裝這一現象,也有不少年輕消費者表示喜歡,“這樣的設計看起來簡約,很‘小清新’”。我們無從得知,是否正因如此,某些國產商品“為了好看”、為了追求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審美,故意在商品的包裝設計上採用大量日文。
日本留學生:這樣的產品還有很多
記者發現,在一款名為“北海牧場日本LP28酸奶”中,標註了與日本廣島大學植物乳酸菌研究所聯合研製。就此,記者採訪了部分日本留學生,學生們表示,從來沒有在日本聽説過這款酸奶。有的留學生甚至表示,這樣打着“日本產”旗號的國產商品還很多。
記者對周邊多家超市進行了走訪,發現某些超市將大量包裝上注有日文的產品,擺放在了一起。經記者調查瞭解,其中某一些產品的確源自日本,而有的則與元気森林相同,雖為國產,卻將日文字體作為圖形,申請註冊了商標。
▲北海道海鹽牛乳味小圓餅
“北海道海鹽牛乳味小圓餅”生產商為新鄉市綠源食品有限公司,於2001年9月29日成立,註冊地址為新鄉縣小冀鎮青年路。根據天眼查顯示,2019年10月21日,企業對該商品包裝中的日文字體進行了商標申請,當前狀態為“等待實質審查”。
而該公司旗下的另一款產品,“妙呱呱奇福餅乾”在產品包裝上,也採用了相同的日文商標。
▲妙呱呱奇福餅乾
“Tonys特怡詩整粒草莓呦!”產品包裝上方一行日文格外奪目,生產商卻為樂美家食品有限公司,於2001年5月30日成立,註冊地址為武清區汊沽港鎮經濟開發區。
▲Tonys特怡詩整粒草莓呦!
許浩表示,如果企業的銷售行為被認定構成消費欺詐,可能面臨三倍賠償。《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欺詐手段非常隱蔽,雖然理論上可以認定為欺詐的一種方式,但因為大多數消費者沒有能力辨別商標、產地的區別,加之舉證困難,這種行為在司法實踐中往往被認定為不成欺詐,但可以構成“重大誤解”。消費者發現後,可能無法請求懲罰性賠償,但可以要求解除買賣合同。
精心“套路”為哪般?
那麼元気森林為何要靠這種打擦邊球的方式進行營銷呢?也許名創優品的成功案例可以説明一些問題。
名創優品於2013年在中國開了第一家店,經過4年的發展,在2017年的銷售額就達到了120億,成績斐然。2019年獲高瓴資本和騰訊戰略投資10億,5年內已經將3500家門店開向全球79個國家和地區,年營收180億,目前在全球已有超3900家店開業。
▲圖片源於名創優品官方網站
名創優品曾宣稱自己是一個日本設計師品牌,商品都是採自世界多個國家,韓國、日本、馬來西亞等,不少消費者認為這是一家“高級”的十元店,然而經網友發現,他的創始人是中國人葉國富,店內商品標榜“100%日本品質”卻被曝光90%的產品都是國產高仿貨,而主打“日本品牌,全球連鎖”的名創優品確實遍佈全球,但大部分分店設在中國,商品都是在中國自產,卻掛着來自日本的名號進行銷售。
雖然當時被人們各種詬病,“山寨”、“廉價”等評價不絕於耳。然而憑藉定位清晰、性價比高、購物體驗好等高超的經營手法,依然打出了一手好牌。
打着“來自日本”的旗號引起消費者興趣,後以豐富的供應鏈資源與成熟的管理能力在國內打好基礎,又以國產商品的姿態來討好消費者,這樣的營銷“套路”是否為某些企業提供了創意借鑑思路?
許浩表示,“假洋品牌”之所以大行其道,很大程度上是商家針對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投其所好。當前,部分消費者有“炫耀性消費”的目的,以為洋品牌就高人一等,希望通過價格和品牌來顯示自己的收入情況和社會地位,價格相對高的“洋品牌”由此成為一種價值符號,他們寧願出高價也要買“洋品牌”。一些企業為了謀利,利用“假洋品牌”來滿足部分消費者“炫耀性消費”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