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企業頻頻“瘦身”,到底是甩包袱還是缺資金?
新京報訊9月10日,*ST交昂對外公告,擬轉讓公司和下屬全資子公司所持的上海交大昂立生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100%股權。新京報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已有人福醫藥、太安堂等10餘家企業在“瘦身”,聚焦主業、盤活資金成為諸多企業的共同初衷。
10餘家企業出售股權、資產等
9月10日,*ST交昂披露,擬通過上海聯交所公開掛牌競價,轉讓公司和下屬全資子公司所持的生命科技公司100%股權。後者成立於2002年12月6日,註冊資本2700萬元,由交大昂立持股97%,上海交大昂立生物製品銷售有限公司持股3%。2017年,交大昂立向生命科技公司增資7000萬元,用於直銷牌照的申請和業務開展。因國家有關部門暫停受理申請等原因,生命科技公司最終未取得相關直銷牌照,最終交大昂立決定對生命科技公司減資7300萬元。減資完成後,其註冊資本變為2700萬元。
除*ST交昂外,今年以來,已有十餘家醫藥企業出售旗下資產。
8月5日,人福醫藥與重藥集團簽署《股權轉讓合同》,擬以3.62億元將其持有的四川人福醫藥有限公司70%股權轉讓給重藥集團。交易完成後,四川人福不再納入人福醫藥合併報表範圍。
7月11日,太安堂發佈公告,擬向控股股東太安堂集團及相關產業投資機構出售其持有的控股子公司廣東康愛多數字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股權,出售比例不超過60%。而這也是太安堂今年第三次出售康愛多股權。
6月14日,貝達藥業對外公佈,擬向寧波凱銘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出售公司持有的浙江貝達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全部股權。後者為貝達藥業全資子公司,主要承擔貝達夢工場海創園生物醫藥孵化基地的建設,海創園基地已建設完成。
回籠資金、聚焦主業成主要考量
一些上市藥企出於回籠資金、聚焦主業需要,將處於虧損狀態子公司出售。
以*ST交昂為例,此次出售的生命科技公司持有的物業資產已作為抵押物為公司貸款提供抵押擔保。截至2020年7月31日,該公司資產總額568.20萬元,負債總額7977.8元,2019年及2020年的營收均為0元。*ST交昂同時表示,近兩年公司處於戰略調整期,出售生命科技公司股權利於推動公司調整轉型的順利實施。
貝達藥業出售的貝達醫藥科技經營狀態亦不樂觀,截至今年一季度,該公司淨資產為-1884.41萬元,2019年虧損5272.20萬元,今年一季度雖然扭虧,實現營收643.25萬元,淨利潤為73.64萬元,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278.90萬元。
今年4月26日,東北製藥對外披露,擬在遼寧省拍賣行以公開掛牌出售的方式轉讓公司及全資子公司部分閒置資產,評估值合計7187.95萬元。
在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人福醫藥選擇通過剝離非核心業務的形式集中資源聚焦主業,即“歸核化”戰略。人福醫藥的“歸核化”戰略始於2017年,先後出售其所持有的成都昌華科技、人福軍威醫藥、中原瑞德、宜昌三峽普諾丁、建德醫藥、臨安市中醫醫療集團等資產,2017年實現回收現金34億元。2018年,人福醫藥轉讓中原瑞德、醫院等資產,回收現金20億元。近三年,人福醫藥已通過出售非核心資產陸續回籠資金超過60億元。有分析指出,預計在2020年以後,人福醫藥還可回籠資金60億元-70億元。
十餘家藥企“瘦身”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