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天下)美聯儲調整貨幣政策框架 “放水”又有新花樣?
中新社北京9月1日電 (記者 王恩博)隨着美聯儲正式將平均通脹目標引入貨幣策略,美國貨幣政策框架迎來一次重大調整。
美聯儲日前宣佈對長期目標和貨幣政策策略聲明進行更新,將尋求實現2%的平均通脹率長期目標。此前,相關政策表述是致力於實現通脹率位於“對稱性的2%目標”附近。
美聯儲的兩大目標是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更新通脹率長期目標表述後,美聯儲在就業方面將淡化對低失業率可能導致過度通脹的擔憂;在物價方面將在通脹率持續低於2%時採取適當貨幣政策,容忍通脹率在一段時間內超過2%,以實現平均通脹率2%的長期目標。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趙雪情指出,在新框架下,美聯儲打破了長期以來對通脹率的上限控制,試圖最大程度改善勞動力市場與就業水平。長期來看,美聯儲對於通脹和就業指標同時“寬鬆”,並將就業改善提到更高優先級,意味着在經濟形勢不發生本質性改變的情況下,低利率貨幣政策環境將長期持續存在。
在瑞信董事總經理陶冬看來,美聯儲此舉試圖通過修改規則,儘量拉長超寬鬆貨幣政策長度,以期將美國經濟拉出泥沼。他認為,當前美國量化寬鬆數量驚人,利率槓桿的邊際效率十分低迷,美聯儲希望通過加強資金對量化寬鬆力度和長度的預期,來刺激資本市場、刺激資本投資。
不過,儘管此次調整被看作美聯儲貨幣政策框架十餘年來最顯著的一次變化,但其決定卻並不令市場意外。
中金公司研究部指出,過去10年來,美聯儲面臨兩個挑戰,一是通脹持續處於低位,削弱了美聯儲政策利率抬升空間,也就限制了美聯儲在應對衰退時的降息空間;二是通脹遲遲不能達到2%的目標,可能導致市場通脹預期不能被很好錨定,存在預期下行風險。
為應對挑戰,美聯儲早在2018年便宣佈開啓政策框架審視,考察貨幣政策策略、工具,以及溝通方式,是否足以完成國會賦予的保障物價穩定和充分就業的雙重目標。因此,本次調整總體符合市場預期,關於平均通脹的可能性已被市場研究和討論。
然而,上述調整能否取得預期的實質效果,還要打上一個問號。
趙雪情表示,平均通脹目標框架雖然有助於將通脹預期錨定在更接近2%的水平上,用未來的“餘額”補償過去的“差額”,在不用降息的情況下達到降低實際利率的效果,但如果市場遵循相同邏輯,以實際利率作為判斷貨幣政策鬆緊的指標,那麼該政策措施也存在失效可能。
“我認為這是一個只顧眼前的政策”,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傑弗裏·薩克斯質疑,美聯儲釋放信號要增加貨幣供給並大幅增加流動性,但具體運用的經濟學理論或邏輯是什麼卻並不清晰。宏觀層面上,其最新政策並不會給美國經濟帶來實質性影響。
談及美聯儲此舉對中國的影響,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認為,美國零利率、低利率政策延續較長時間對中國而言有利有弊。一方面,全球主要經濟體寬鬆貨幣環境為中國宏觀政策及“六保六穩”實施創造了良好外部條件;另一方面,這也凸顯了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價值,有利吸引資本流入、推動資本市場發展。
但管濤提醒,中國亦要應對好隨之而來的三大問題:一是人民幣匯率或將再度面對升值壓力挑戰;二是在全球低利率環境下,須關注外資大量流入會否帶來資產泡沫;三是通脹調控面臨一定挑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