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這次疫情無疑加速了行業淘汰賽的到來。自動駕駛初創公司需要制定合適的自動駕駛商業化路線、產品儘快實現商業化落地、提升融資能力。要做到這三點一個很根本的問題還在於具備過硬的技術實力。這就需要初創公司能夠提供車規級的解決方案,這也是企業培養“造血”能力的基礎所在。
本文轉自“蓋世汽車智能網聯”,作者陳婧涵,原標題《騰訊車聯網收割戰》經億歐編輯,僅供業內人士參考。
2020年,對於在自動駕駛沉浮的企業來説註定是跌宕起伏的一年,自今年3月StarskyRobotics倒閉開始,自動駕駛圈又先後曝出了Nuro尋求賣身,累計融資超過70億元自動駕駛融資王Zoox裁員、賣身、以及收購的消息。樁樁件件無一不在表明,自動駕駛公司正式進入了殘酷的淘汰賽,而能否獲得持續的資金支持,將是壓倒很多初創公司的最後一根稻草。
隨着美國疫情的不斷加劇,對自動駕駛公司的影響也在不斷加大,很多企業的測試都被停止,即便Waymo宣佈重啓測試,也存在諸多限制。在一切都是在空耗的情況下,裁員便成為了很多企業的選擇,就連Cruise這樣實力雄厚的自動駕駛公司也不例外。
5月15日,Cruise被曝出正削減約8%的全職員工,以在新型冠狀病毒全球大流行病期間削減成本。該消息透露的12天后,一份由Cruise遞交給市長和加州政府官員的通知透露,有165名員工將被Cruise永久解僱。
儘管通用汽車CEO瑪麗·博拉在第一季度財報會議上表示Cruise資金充足,此番公司一下子裁掉這麼多員工,還是讓人有些懷疑Cruise的財務情況,畢竟自動駕駛是公認的“燒錢”大工程,這從通用汽車公佈的財報也不難看出。從2016年至2018年間,通用旗下的自動駕駛子公司Cruise累計總虧損15.12億美元,除了研發投入之外,Cruise每年的開支大約是10億美元,與Waymo相當,而目前Waymo One的年收入僅為數十萬美元。正是這樣懸殊的收支差距,讓Waymo也走上了融資之路。
很幸運,在首輪外部融資中Waymo就一舉籌集到了30億美元的資金,按照每年大約10億美元的支出來計算,這筆資金可供Waymo花上三年。但Waymo畢竟有強大的技術實力背書,比較之下,一些優勢並不是十分明顯的玩家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比如已經倒閉的Starsky Robotics,正在尋求賣身的Zoox,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於融資不順所導致,另有一些雖在堅持,但卻不得不想方設法縮減成本,比如裁員。
總部位於加州山景城的自動駕駛卡車公司Kodiak最近在給媒體FreightWaves的郵件中聲明中就指出,“和這個行業內外的很多公司一樣,由於COVID-19的巨大影響,我們作出了裁員的艱難決定。”要知道就在幾個月前,Kodiak的創始人Don Burnette還曾對媒體表示:2019年Kodiak的員工由本來的15人增長到了85人,並且已經在為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位商業客户運送貨物了。
對此,同樣選擇裁員的lke深有感觸,其公司的聯合創始人Nancy Sun也對自動駕駛的現狀和未來深感擔憂。“儘管過去幾年,仍有不斷湧現的自動駕駛卡車公司,但這個行業的未來也是不確定的。”
除此之外,美國網約車巨頭Uber接連兩次宣佈裁員共計6700人,同時關閉全球共45個辦事處。據悉,除裁員外,Uber也考慮縮減其他非核心業務,包括貨運和自動駕駛。
其實,如果不是因為疫情,很多自動駕駛公司不會倒下,或者説不會這麼早倒下,有些甚至可能過得還不錯。這次疫情無疑加速了行業淘汰賽的到來。
自動駕駛畢竟是對新型駕駛模式的探索,研究越是深入,需要的資金越多,相對的能夠投得起的人就越少,也就是説自動駕駛行業本身就取決於買方市場。如今受疫情影響,資本的眼光正變得越來越挑剔。
日前,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在2020財年業績説明會上就表示,“即使現在有疫情,我們也沒有凍結新投資。但將吸取願景基金一期的經驗教訓,不再那麼激進。”據悉,孫正義曾透露受疫情影響,以及軟銀公司收緊財務支出,願景基金投資的88家公司中至少有15家將會破產。為此,這位世界級的投資大師開始放緩了腳步。
其實不僅僅是孫正義,當前很多投資機構對投資對象的選擇都變得嚴格了起來。在此背景下,資本向部分頭部玩家集中的趨勢愈發明顯,市場大部分的投資被少數玩家拿走,再加上企業本身生存能力的差異,多重因素的影響下行業兩極分化也日益嚴重。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未來自動駕駛市場將由5-6家公司佔據主要份額,其中美國和中國可能會各有2-3家,還有一家可能來自其他地區。隨着資本開始向頭部企業靠攏,對於部分體量較小且仍然有一些技術、以及落地經驗的公司來説,或許可以順利活下來,但是一些規模小、技術較差的企業面臨的可能就是出局這一條路。
那麼初創公司如何避免被淘汰的結局呢?可以從三個方面着手提高自身實力。
其一,制定合適的自動駕駛商業化路線。自動駕駛在商用領域的應用,除了有大卡車之外,還有環衞車、快遞車、外賣機器人等等各種各樣的商業化之路。初創公司受制於其體量小、資金不充足等問題,可以從特定場景下的應用入手,實現商業化。
其二,產品儘快實現商業化落地。初創公司只有藉助“特定的、受限的適用範圍”,建立應用和服務的商業模式,才能增強技術的不可替代性。相較於存在更多不可控制因素的高速或者城市等環境下的自動駕駛,從技術難度上來講,封閉或者半封閉場景的自動駕駛會更容易落地,而無人配送是最容易實現的場景之一。在疫情防控期間,不少無人配送車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其三,提升融資能力。現階段,絕大多數初創公司還處於入不敷出階段,想要實現自動駕駛,資金投入必不可少。而目前來看,很多初創公司還不具備“造血”能力,或者“造血”能力不強,這時候就需要適當地引入外部資金。
當然,要做到這三點一個很根本的問題還在於具備過硬的技術實力。這就需要初創公司能夠提供車規級的解決方案,這也是企業培養“造血”能力的基礎所在。
隨着自動駕駛的深入發展,勢必還會有更多的企業面臨淘汰,但,強者一定是可以戰鬥到最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