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謝瑩潔
8月7日,煙台東誠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2675.SZ,下稱“東誠藥業”)公佈了2020年中報,伴隨着營收16.5億元(同比增長24%),歸母淨利潤2.2億元(同比增長23%),同日,東誠藥業員工持股平台宣佈清倉減持。公司股價掉頭向下,綿延了近四個月的漲勢戛然而止。“業績不符合預期,核藥業務發展幾年了,仍然不及預期。”股吧中,有投資者為這次階段性下滑寫下注腳。
東誠藥業何以至此?《投資者網》就相關問題聯繫到公司方面,並得到了相關答覆。
積累了大量商譽
公開資料顯示,東誠藥業以製造肝素原料藥起家,自2013年開始,該主營業務景氣度下滑。隨後幾年,公司通過一系列快速併購,邁入了製劑、核醫藥領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安迪科,將安迪科納入囊中,使得東誠藥業一躍成為我國核藥雙寡頭之一。
在安迪科的助力下,東誠藥業毛利率在2019年升至59%高位,相比2014年轉型之初幾乎翻倍。即便如此,東誠藥業依然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泥淖中,2019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44.8%至1.55億元。
原來,在快速併購的過程中,東誠藥業積累了大量商譽。截至去年上半年末,公司商譽升至27.32億元的新高。2019年末,公司對中泰生物、大洋製藥計提商譽減值準備1.72億元,兩家公司主要業務是原料藥與製劑產品。
“兩家公司處於行業底部,中泰生物去年因搬遷沒有生產和銷售,導致業務下滑。”東誠藥業告訴《投資者網》:“去年計提減值的兩家公司今年發展良好,未來大概率不會再計提減持;其他公司業績足夠支撐商譽。”
要成為核醫藥領域阿里?
事實上,商譽風險並未就此結束。
截至2020年上半年末,東誠藥業商譽仍達25.78億元,其中安迪科就貢獻了12.35億元。根據約定,今年安迪科還需完成1.45億元扣非淨利潤的任務,同比增幅為19%。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東誠藥業核藥產品營收同比下滑22%至4億元,其在營收中佔比也從往年的40%左右,下滑到僅24%。而該業務毛利率同比減少4個百分點至79.7%。
以此推算,安迪科上半年淨利潤大概率出現下滑,下半年無疑壓力巨大。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東誠藥業核藥業務下滑是情理之中。由於涉及放射性核素技術性和安全性,我國核藥生產、經營企業均需經國務院國防科技工業主管部門審查同意,5年期滿前必須重新提出申請。
同為行業翹楚,與鰲頭獨佔的競爭對手中國同輻相比,東誠藥業綜合實力仍有不小的差距——中國同輻大股東是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根據東誠藥業收購安迪科時披露數據,2015年,中國同輻與安迪科的市場份額分別為70%、30%;2016年為60%、 40%。安迪科之所以能步步緊逼,是因中國同輻的一貫策略是集中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建設核藥房,而安迪科則另闢蹊徑,在二三線城市佈局。
由於核素放射性核素均有半衰期的特點,需要不斷建設核藥中心,用以經營短半衰期核素藥物的生產配送基地,否則核素將會失效。
2018年年初,東誠藥業實控人由守誼放出豪言:“東誠藥業要成為核醫藥領域的阿里。公司將在現有的30個核藥房基礎上,未來3年再建30個核藥房。”
然而理想豐滿,現實骨感。東誠藥業2020年年中報顯示,公司已投入運營7個以單光子藥物為主的核藥中心,14個正電子為主的核藥中心,正在建設14個以正電子為主的核藥中心。
除審查程序繁雜、沒有央企背書等劣勢以外,東誠藥業賬面資金不足或也是致因之一。截至2020年上半年末,公司貨幣資金為5.08億元,一年內要到期的借款就超過8億元。
《投資者網》研究發現,中國同輻近幾年不僅增加了二三線城市核藥房的數量,且不少在建工程與東誠藥業所披露的幾乎重疊,雙方已長沙、青島、石家莊等地短兵相接。
隨着中國同輻的不斷逼近,未來東誠藥業拓展市佔率的難度有增無減。
股東精準減持
中報剛剛發佈,高管們就迫不及待地宣佈減持,進一步加劇了股價下滑的壓力。
東誠藥業8月7日公告,第八股東廈門魯鼎思誠股權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擬清倉減持不超過約1001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1.25%。
根據企查查數據,魯鼎思誠是東誠藥業的員工持股平台,由上市公司實控人由守誼控股(持股46%),其他持股人為高管或離任高管,如財務總監朱春萍(持股5.8%)、離任董秘白星華(持股5%)。
“高管們通過魯鼎思誠入股時,不少人通過銀行或其他機構貸款,利率偏高、有的甚至高達10%,如今減持是為還債。1000萬股在總股本中佔比較小,何況不減持承諾期已過。”東誠藥業董秘辦告訴《投資者網》。
但高管們似乎並未到資金捉襟見肘之時。企查查數據顯示,由守誼年薪為80萬元,朱春萍年薪50萬元;上市公司目前質押比遠低於警戒線,由守誼的質押率僅31%,最新一次的質押停留在2019年9月,其他高管未質押公司股份。
早在2019年8月,魯鼎思誠就退出意願明顯,伴隨着減持,公司還在導演一起“回購”大戲。
彼時,公司宣佈魯鼎思誠擬在半年內減持不超過1400萬股,不超過總股本的1.75%。而與此同時,東誠藥業不斷髮布回購進程公告,內容均為“公司已完成回購專用證券賬户開立等事項,公司暫未回購股份”。
原來,在2019年年初時,東誠藥業在股價已持續了近一年陰跌的背景下,宣佈擬回購護盤,即在一年內以不超過10.5元/股回購股份,耗資在1億元至2億元之間。
但東誠藥業隨後就鬆了一口氣,公司股價不久高歌猛進,2019年全年累計漲幅達到105%。於是直到今年2月,東誠藥業一股都未買入,理由是:“期間僅有5個交易日的盤中股價低於回購上限10.50元/股;公司回購股份的時間窗口極小。”
而此次魯鼎思誠已完成減持。
業績或難支撐股價
股東減持無可厚非。隨着二級市場不斷升温,東誠藥業估值已升至兩年來最高,業績或難以支撐股價。
截至8月7日收盤,東誠藥業今年累計漲幅已超70%。動態市盈率和滾動市盈率達到50倍、112倍,在Wind西藥板塊中位於前20%。
東誠藥業董秘辦也坦陳:“今年上半年業績上漲的主因是原材料價格提升。”與核藥業務的頹勢形成鮮明對比,其肝素鈉原料藥業務上半年營收為9.43億元,同比增長78%。
華金證券分析,肝素鈉原料藥增長較快,很大程度上受益於豬瘟導致的肝素價格上漲。2019年6月至今年6月,肝素價格從6000美元/千克左右漲至10000美元/千克。
肝素鈉原料藥的原材料為肝素粗品,提取自生豬的小腸。這也意味着,一旦生豬市場恢復正常,東誠藥業的肝素鈉原料藥業務大概率將從高位滑落。
其他財務數據亦透露着風險。
如研發投入偏低。2017年至2019年,公司研發支出分別為6886萬元、8542萬元、8871萬元。2020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支出為5847萬元,其在營收中佔比僅3%。
《投資者網》從東誠藥業方面得到的回答是:“從下半年開始,研發將大筆支出,在這之前公司先要保證現金流。”
但,事實上,公司現金流並未能得到保證。今年上半年,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同比減98%至532萬元,財報稱主要是銷售增加但回款未到賬期。同期公司應收賬款已經達到11.34億元,創歷年中報最高值,去年年末為9.86億元。
與賒銷一併而來的是高銷售投入。公司今年上半年銷售費用達到3.21億元,超過淨利潤1億元。
“東誠藥業併購的公司均有大量的銷售費用,使銷售費用率直線上漲,可以預測,未來公司為銷售製劑類和核藥產品仍需要花費較高的銷售費用。”貝殼投研分析師表示,“若銷售費用的增長速度高於企業的銷售收入的增長速度,説明公司的產品面臨着較大的市場競爭。”(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