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合並?估值差異或是技術障礙

外匯天眼APP訊 : 7月3日,中信證券(600030.SH)跟中信建投(601066.SH)在合併的傳聞發酵下雙雙繼續漲停,而中信建投市值也一度超越了中信證券。然而,兩者的基本面情況卻存在較大差異,尤其估值方面的差異巨大,市淨率分別為2.09倍和7.5倍,此前中信證券併購廣州證券的市淨率對價只有1.21倍。

在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兩者如果真要合併其實存在一定的技術障礙,估值差異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要雙方股東都認可會比較困難。這跟2015年南北車的合併情況不一樣,也跟中信證券過去多次趁市場低迷併購實力較弱的同行不一樣。

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合並?估值差異或是技術障礙

澄清並未澆滅炒作熱情

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雙雙漲停,兩家頭部券商合併傳聞仍在發酵,7月2日晚間兩者發佈的澄清公告並未澆滅市場炒作的熱情,不少投資者認為2015年南北車合併前後,也一度經歷了先雙雙否認,然後全面實施的過程。

7月3日收盤,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的總市值分別為3706.11億元和3647.33億元。同一家券商,中信建投AH股溢價率超過三倍。

兩大券商巨頭“被合併”,這其實不是第一次。今年4月14日,市場就傳言稱“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以及兩家公司主要股東中信集團和中央匯 金等,正就兩家證券公司合併的可能性進行研究”。當時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也都發布了闢謠公告。

據相關媒 體報道,中信證券總經理楊明輝在6月23日召開的股東大會上再次對該事項進行回覆,公司並未聽聞相關與中信建投合並的消息。

“這事我個人認為是傳聞,不止是技術上的,基本面上來看可能性也不大,更多隻是二級市場炒作藉口。”關於兩者合併傳聞,深圳某知名券商高管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並不看好兩者在市場火熱之際合併的可行性。

他補充道,雖然2015年的時候南北車的合併也經歷過從否認到實現的過程,但當時南北車之間業務規模等數據相對接近,估值差異比較小,實現起來比較容易,但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的情況的確完全不一樣,投資者不宜盲目類比。

從2019年全年財務數據來看,中信證券營業收入431.4億元,淨利潤122.29億元,每股收益1.01元,每股淨資產13.34元;淨資產收益率(ROE)方面,2019年為7.76%,雖然2019年行情較好,但中信證券的ROE水平連續四年低於8%,跟2014年的12.18%和2015年的16.63%無法相比,而那兩年超過10%的水平,正是在單日成交一度逼近2.5萬億元的牛市背景下實現的。

中信建投方面,2019年總收入為136.93億元,只有不到中信證券的三分之一,淨利潤55.02億元,不如中信證券一半,每股收益0.67元,每股淨資產6.09元,淨資產收益率略高於中信證券,2019年為11.51%,但2017年和2018年都低於10%。

兩者業務上更大的差異在於自營的業務規模,中信證券的“交易性金融資產”是中信建投接近4倍。中信證券年報顯示,2019年末“交易性金融資產”為3553.48億元,同比增長43.61%,佔期末總資產比例為44.88%,主要原因是“交易性金融資產投資規模增加及公允價值變動”。中信建投年報則稱,年末“交易性金融資產”為917.56億元,同比增長60.06%,佔總資產的32.1%,變動原因是“本期債券投資增加”。

目前,兩者雖然市值非常接近,但實際上估值、營業收入、淨利潤等 數據相差比較大,相對接近的只有淨資產收益率數據。而估值差異巨大,有可能成為兩者合併的阻力,股東和監管層會不會同意是一個很大的未知因素。

估值不匹配或讓合併有技術障礙

市淨率方面,當前按照A股最新漲停後的收盤價計算,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分別是2.09倍和7.5倍,兩者在市淨率估值上如此巨大的差異,或許成為兩者合併潛在的技術性難題;另外,中信證券A股比H股的溢價不到一倍,而中信建投則是超過三倍。

關於兩者潛在合併的可能性,上海某知名券商併購業務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般來説這種上市公司的合併只能是換股,而且定價必須要貼近市場交易價格。如果上市公司之間的換股估值差異比較大,那麼股東大會不容易通過,監管層方面也會有一定壓力。

跟上述深圳券商高管看法類似,該併購業務負責人認為兩者合併“在技術上暫時很難實現”,這跟過去中信證券多次在市場低迷之際併購的做法完全不一樣。

2019年1月市場低迷之際,中信證券和越秀金控(000987.SZ)發佈了重組方案,中信證券擬向越秀金控發行7.93億股,以此來合併廣州證券(剝離廣州期貨99.03%股權以及金鷹基金24.01%股權),交易對價為134.6億元,中信證券發行價格為每股16.97元;廣州證券在2018年11月30日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合計只有111.28億元。

由此可見當時中信證券併購廣州證券的市淨率對價只有1.21倍,跟當前中信建投A股估值的7.5倍差異巨大。而當時的廣州證券只是越秀金控旗下的一個子公司,廣州證券自身並非上市公司,這也為當時中信證券重組方案的最終定價提供了騰挪空間。

上述上海券商併購業務負責人認為,當時廣州證券的定價較低,也有資產質量潛在問題的一些因素,比如股權質押業務方面的潛在虧損;越秀金控獲得的中信證券股權其實現在也已經增值比較多,換股這種方式讓雙方都有較好的收益,對越秀金控來説拿到中信證券股權後,用不着再操心業務層面的事情。

根據18個月前的公告,在資產總額、資產淨額和營業收入方面,交易標的資產(廣州證券主體)佔中信證券的比例分別為6.79%、8.79%和4.03%;交易要發行的7.93億股,佔交易前中信證券總股本121.17億股的6.54%。中信證券稱,“廣州證券未來定位為在特定區域經營特定業務的子公司”。

中信證券先後於2004年和2006年對萬通證券和金通證券進行股權收購。過去整合中,中信證券對母、子公司的業務進行了劃分,將這兩家子公司定位為在特定區域經營特定業務的子公司。2012年中信證券併購里昂證券,完善海外業務佈局,可見中信證券過去多次併購都是在市場低迷的時候進行,而且併購對象相對中信證券整體實力差距都比較大。

而這次中信建投跟中信證券實力差距並沒有那麼大。

6月底端午節假期的週末,有媒 體報道稱,證監會計劃向商業銀行發放券商牌照,或將從幾大商業銀行中選取至少兩家試點設立券商。

光大證券(601788.SH)、招商證券(600999.SH)、興業證券(601377.SH)等都有較強實力的大股東,而各家券商大股東旗下也有較強實力的銀行,銀行和券商互為關係不錯的“兄弟公司”。6月19日開始,這些券商領漲整個券商板塊,帶動大盤上攻,然後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的合併傳聞發酵,兩家連續漲停,也帶動上證指數突破31 00點,在不少投資者看來這標誌了“牛市”全面開啓。

“做大券商,增強實力當前也有監管層的驅動,但真要實施起來,的確考驗投行團隊的智慧,如何設計方案來獲得股東大會通過是一個關鍵。”有券商分析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16 字。

轉載請註明: 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合並?估值差異或是技術障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