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全球製造業景氣度整體呈現出東西分化格局。在西方,歐美多個經濟體連續兩三個月反彈,其中歐元區和德國時隔數月後重回枯榮線以上。在東方,除了中國一枝獨秀連續擴張5個月之外,日韓和東盟雖萎縮幅度放緩,但仍處於枯榮線之下。雖然全球經濟和製造業繼續回升,但在多國疫情出現反覆和反彈的風險之下,以及在中美矛盾持續惡化的背景之下,全球製造業和經濟的進一步復甦仍需時間。
美國:製造業趨穩面臨挑戰
美國7月ISM製造業PMI錄得54.2,高於前值和預期,在連續擴張2個月的同時,創下了2019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多個分項指標繼續反彈,其中新訂單和產出指數分別出現5.1和4.8個百分點的較大增長,表明需求端和生產端繼續快速回升。新出口訂單和進口指數在時隔4個月和5個月之後重回擴張區間,表明外貿情況有所好轉。此外,就業指數錄得44.3,雖超出前值,但仍然低迷,或預示本週非農就業數據表現不佳。
儘管7月美國製造業繼續擴張,但增長乏力,新業務的虧損加速讓市場擔憂需求依然疲弱;很多公司受全美多地再次封鎖的拖累明顯,成本螺旋式增加;且由於當前的訂單薄弱,不少公司仍對僱用更多的員工持謹慎態度。與此同時,多數公司對未來的期望也有所改善,樂觀情緒升温。
為使經濟儘快復甦,美國政府在疫情沒有完全被控制的情況下就復工復產,雖然從高頻經濟數據來看,經濟有所好轉,但新增疫情病例持續增加,有一些州因為疫情快速增長而出現再次停工的情況,疫情的反覆和反彈仍然不容小覷。此外,近期和中國矛盾的加劇以及全球經濟探底復甦的不確定性,給美國經濟和製造業保持穩定復甦帶來了極大挑戰。
歐洲:失業情況依然嚴重
歐元區7月Markit製造業PMI終值錄得51.8,時隔一年半來首次站上枯榮線。生產和新訂單恢復增長帶動製造業整體好轉。隨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在需求飆升推動下,使得生產以兩年多來最快的速度增長,新訂單也取得近兩年來的首次增長和自2018年初以來最強勁的漲幅,並且增速超過了生產。這既有利於恢復企業的信心,又會促使8月份的產量進一步增長。
儘管企業經營狀況總體有所改善,但在前期產能不足的情況下運營,裁員仍在繼續。最新數據顯示,歐元區就業人數連續第15個月下降,達到歷史最低水平。失業增加,對工作沒有安全感,疫情復燃以及持續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都將不可避免地抑制進一步復甦的速度。
同樣得益於產出和新訂單的強勁增長,加之去年同期基數較低,歐元區和歐盟最大成員國德國的7月製造業PMI反彈至51,為19個月來首次站上榮枯線,表明隨着活動和需求復甦,德國各地的製造業正在改善。此外,製造商報告海外銷售也出現顯著好轉。主要的擔憂之一仍在勞動力市場,7月份工廠裁員略有加速。儘管如此,生產的近期前景看起來是樂觀的,並且隨着商業信心繼續改善,未來幾個月製造業將繼續保持復甦態勢,就業下降的趨勢將開始放緩。
法國7月製造業增長雖然有所放緩,但依然強勁。由於前期經濟停運期間,積累了大量訂單,隨着大量需求的釋放,使得法國製造業企業7月產量得到提高。但失業問題仍需引起足夠重視。
英國7月製造業創下2019年3月以來的新高。在經濟重啓後,國內新訂單激增,產出增長躍升至32個月高位。不過隨着海外需求持續減弱,新出口業務的持續下降使樂觀情緒減弱,這可能會限制復甦的力度。此外,就業人數連續第六個月持續下降。英國經濟復甦雖然有了堅實的開端,但未來的道路仍然漫長且不穩定。
日韓東盟:製造業萎縮放緩
日韓和東盟的製造業雖然繼續萎縮,但幅度均有所減弱。
日本7月製造業PMI錄得為45.2,為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但仍然連續15個月萎縮。產出及新訂單數量出現近5個月來的最小減幅,在企業的展望方面,在4月觸底後也持續出現正成長。
韓國7月製造業創今年1月以來新高,但仍連續7個月低於50榮枯線。製造業萎縮幅度顯著放緩,表明需求正逐步恢復。且衡量未來12個月製造業產出的預期指數躍升至49.0,僅略低於榮枯線。
東盟7月製造業PMI錄得46.5,萎縮幅度繼續放緩。產出和新訂單雖然繼續萎縮,但均優於前值。不過出口仍然是當前東盟製造業進一步恢復的最大阻礙因素。
中國:復甦態勢強勁
7月製造業PMI為51.1,高於上月0.2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擴張的同時,創4個月以來新高。在調查的21個行業中,有17個行業高於臨界點,較上月增加3個。其中13個行業較上月上升,指數回落相對明顯的行業主要是在前期較快上升基礎上有所放緩。製造業繼續穩步恢復,且復甦狀態連續兩個月好於市場預期。7月製造業呈現出以下幾大特點:
一是供需兩端繼續同步回暖,生產行業普遍回升。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比上月上升0.1和0.3個百分點,其中新訂單指數連續3個月回升。20個行業的生產指數均高於臨界點,企業加大采購力度,當月採購量指數回升明顯,多個行業需求復甦動能繼續增強。
二是進出口狀況繼續改善。由於歐美國家在疫情中重啓經濟取得一定效果,其中歐元區需求有明顯復甦跡象,加之我國出台的一系列穩外貿政策措施落地生效,製造業進出口繼續回暖,本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分別為48.4和49.1,高於上月5.8和2.1個百分點,均為疫情以來最高水平。
三是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升至近期高點。受下游行業需求回暖影響,上游產品價格漲幅明顯,石油加工、鋼鐵、有色等製造業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均高於63.0。
四是企業預期進一步好轉。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7.8,高於上月0.3個百分點,表明企業對近期行業恢復態勢保持樂觀。
值得一提的是,7月財新制造業PMI從上月的51.2升至52.8,連續擴張3個月並達到2011年2月以來最高水平,表明我國中小製造業企業也處於良好的復甦態勢之中。
不過,從指數升幅和企業反映情況來看,市場需求整體仍相對不足。新訂單指數低於生產指數2.3個百分點,需求恢復情況弱於供給。此外,由於國外在重啓經濟時出現疫情復發問題,加上中美矛盾持續惡化,後期進出口恢復情況仍有待觀察。這些都將對我國製造業穩步恢復帶來一定程度的阻礙。
總體而言,兩大製造業指數表現均超出市場預期,供需兩端持續回暖,外需回升力度加大,下半年經濟開局向好,這為經濟進一步反彈釋放了積極信號。
(作者系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