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增長黑客的4個誤區和1個問題

編輯導讀:作為一個誕生不久的崗位,增長黑客的工作內容還沒有得到很清晰的界定。增長黑客就是教會我們使用各種工具和要有增長思維嗎?本文作者從增長黑客的相關概念出發,結合相關案例,梳理總結了關於關於增長黑客的一些誤區和問題,與大家分享。

關於增長黑客的4個誤區和1個問題

最近和朋友聊起關於增長黑客的事,在聊天過程中發現有很多的誤解和問題。這些對於企業和從業者都比較重要,故挑幾個典型進行分析,若有勘誤還請斧正。

開始之前,首先要對近年宏觀環境有大體認識:目前國內互聯網新增人口已捉襟見肘,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第四次技術變革(新基建、AI、5G)尚未對生活產生廣泛影響,新冠疫情影響國內消費市場及對外出口。

在此背景下,企業為解決當前業績壓力,滿足擴張訴求,甚至只為生存,試圖抓住一切增長機會。這時候業務發展大體上會有3個方向:下沉(3~5線城市)、出海(用領先的應用技術、成本、管理、產業優勢碾壓其他國家),以及內卷(同水平激烈競爭)。於是,在大環境和企業營收雙重壓力下,增長黑客進入視野,近年逐步火熱。

好,現在開始説遇到的4個誤區和1個問題。以下例子中提到的企業是眾多企業中的代表,僅供參考,請勿對號入座。

誤區1:沒有意識到產品體系/人員的重要性,匆忙增長例1:某科技公司

由於行業特性,企業是業務驅動,產品人員分散在各個部門裏,沒有產品部門沒有人主抓產品。這意味着產品在公司並未受到重視,話語權和決策權受到一定製約。但迫於市場爭奪壓力,企業的招聘往往非常急迫。

對於增長人員,如果入職意味着:

  1. 產品掣肘:產品方面可能會有非常多的工作(坑)要做;產品-市場匹配PMF,遠甚。
  2. 資源短缺:增長人員很難獲得來自高層的支持。
  3. 任務艱鉅:企業制定的目標需要去完成,而且時間緊迫,你要揹負重大的責任。
  4. 效果有限:增長人員可以在短期內做些簡單的拉新、留存,增長效果非常有限。
  5. 內心艱難:上層決策你不在,失誤後果喊你來。

建議企業先搭建好完善的產品/人員架構,再着手增長,磨刀不誤砍柴工。相信一個事實,產品要做的事更多更重要,不要以為做產品就是做一個APP、做一個網站。

誤區2:只要招聘了增長相關人員,就能帶來增長

這是對增長的迷信,更是對增長的捧殺。對增長人員捧的有多用力,以後踩的就有多用力。迷信的原因在於對企業發展階段和行業發展空間的認識不足。

例2:某互聯網+公司

有個企業面向的是3~5線城市的用户,重資產運營模式。出於營收壓力和融資上市進程,寄希望於提高用户的產品使用頻次、發現更多用户場景。但是目標用户本身收入與消費能力呈現階梯式下降(特別體現在可支配收入),生活節奏慢,空閒時間多。更不用説受教育水平、受季節氣等因素構成的複雜市場環境。

對於增長人員:意味着強行提高CLV,將和自由意志作鬥爭——用户不是你完成績效的工具人。

對於企業:要在沙子裏找珍珠:識別高質量目標用户和聚集地,做小而美的企業。

誤區3:企業內部出現系統性問題,無法留住存量,卻寄希望於流入量(增長)例3:某消費金融公司

就像一道小學數學題:有一個水池,有出水管,有入水管,兩個管子同時開,問什麼時候灌滿。這個/些漏洞,有可能是企業架構設計缺陷,有可能是服務問題無法留住客户,有可能是企業有很多跑冒滴漏。企業不去補上漏洞,卻指望通過增長掩蓋現存問題。隨着時間推移,漏洞本身就是一個增強迴路,會變得越來越大,這會讓增長人員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

對於增長人員:你在給給決策失誤和系統漏洞埋單。當系統運轉幾個週期,資源耗盡之日就是你被出清之時。慎重考慮。

對於企業:不用一味追求增量,要找到留不住存量的原因。其實企業不是不知道問題所在,只是難決心,難執行。

誤區4:限定在原框業務架下增長

增長的本質就是打破邊界,突破原有框架的制約。但很多公司存在這樣的希冀:增長人員在不調整既定框架下,卻實現大幅增長。

這裏不做過多反駁分析,請參考《激盪三十年》的兩個例子:大鍊鋼鐵、糧食放衞星,以及改革開放。實現增長,要有增長思維及方法論,還有對應資源及組織架構,更要有創新精神和包容的環境。這不光對增長人員的要求高,更是對管理層的考驗。

問題1:不知道讓現有組織如何協調關係,以實現增長

一些企業有成熟的產品體系,有運營營銷體系,同時也有獨立的增長部門;一些企業的產品、運營甚至營銷,都有自己的增長崗位。但更多的企業,不知道如何安排增長人員的位置,更不知道如何協調增長人員與現存部門的關係。

千人千面,這裏不做探討;而且能説的都是廢話,我就不給出建議,顯得自己多高明。

最後對企業和增長人員分別有幾句話,供參考。

對企業:

  1. 穩信心。大環境已經發生變化,但要理性對待,特別是對被迫內卷的企業,切勿產生“抓救命稻草”似的應激反應。
  2. 練內功。抓住這次提升服務質量、練內功的機會。
  3. 保存量。維持存量比尋找增量更重要。企業不僅需要新流量流入,更需要自我造血,打造穩定的“內循環”。

對增長人員:

  1. 盡職調查。收集一切企業相關信息;
  2. 心懷全局。增長所面臨的壓力和挑戰,一定來自四面八方:外界壓力(本國政府監管,其他國家政府施壓,經濟週期性波動壓力),行業壓力(行業規模趨勢、上下游企業擴張壓力,競爭對手壓力,企業的聲譽,用户/客户的利益和緊縮行為),企業壓力(營收壓力,高層壓力);深刻理解每一個壓力的來源,各自的訴求、行為、影響和週期。川普有句話説的好,一切盡在掌控的意思是,我們所掌控的一切,盡在掌控。
  3. 順勢而為,伺機而動。在這個亂紀元中,面對不確定性,面對同時運轉的多個複雜系統,面對非線性的系統行為,儘量避免和趨勢對抗,抓住或創造有利機會。

作者:Jazz;郵箱:houseofcard@163.com

本文由 @Jazz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29 字。

轉載請註明: 關於增長黑客的4個誤區和1個問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