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借貸的最高保護利率的大幅降低,是否會影響到信用卡以及一些非銀持牌金融機構,比如保理、融資租賃等行業的借貸利率?
有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消費金融機構的產品利率都均超過了15%。
有法院人士認為,民間借貸利率保護採用固定的上限有利於統一裁判標準。上限規定不是固定的數值,而是參照LPR的報價,有利於民間借貸利率隨行就市。
有場景的電商平台,實際上都有自己的關聯小額貸款公司。客户在網站上下單購買手機、包包、服裝等產品時,可提供“某唄”等消費類貸款。那麼,此次民間借貸利率上限變更是否影響消費貸?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肖颯分析稱,若電商的消費貸放款主體是網絡小貸公司、傳統小貸公司,則受到本次利率上限調整的影響,利潤空間大幅壓縮,甚至有些商業模式基本跑不通,面臨巨大挑戰。
若提供資金的是消費金融公司,則基本沒有類似問題,因為消費金融公司是銀監會批准的持牌金融機構,金融機構放貸早在幾年前就放開了利率限制,形成了金融機構利率市場化。
對於信用卡,目前市面大部分銀行信用卡過了免息期後會按照每天收取萬分之五的日利率來收取利息,按此日利率換算的話。年利率=日利率*365=0.05*365=18.25%。
有專家認為,信用卡等產品不宜要求低於民間借貸的利率。因為信用卡交易基數大,單筆透支金額小,ATM等設備投入巨大,且是沒有抵押的信用交易,逾期後銀行追索起來難度大、成本高,部分仲裁機構、法院不願意受理信用卡透支糾紛,導致髮卡行無法採用有效方式維權。因此,違約者承擔較高的懲罰性成本存在合理性,也符合國際慣例。 (《中國基金報》)
來源:東南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