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都瘋了嗎?
7月6日,泰禾集團再度漲停,股價達到7元/股,總市值174億元。這是其連續收穫的第三個漲停板。自7月2日起,泰禾地產就連續漲停。
但很不幸,7月6日,泰禾集團未能及時兑付“17泰禾MTN001”,奇蹟沒有出現,泰禾首次出現債券違約。這筆債券是泰禾集團在2017年6月30日至2017年7月3日期間發行的,當時發行了2017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發行票據價格100元,總額15億元,發行利率7.5%,期限為3年。
此前已有徵兆。7月3日,東方金誠公告稱,鑑於“17泰禾MTN001”償付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將泰禾集團主體信用等級由AA-下調為BB,評級展望為負面;同時將相關債項也由AA-下調為BB。同日,聯合資信也將泰禾集團主體和相關債項的信用等級由AA-下調為BB,評級展望為負面。
更早的6月8日,《中國基金報》報道顯示,龍頭地產公司泰禾集團資金鍊疑似斷裂,500多個家庭買了泰禾北京院子二期,結果出事了,項目已於去年年底停工,在業主持續維權、多方投訴後,才勉強有限復工,工程方不斷傳出消息,“再不給建設資金,就停工走人!”
緊接着6月28日,因未履行533.42萬元法院執行款項,泰禾集團被列為失信執行人,同時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被限制高消費。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泰禾集團國內存續債券7只,存續規模89.16億元,其中5只餘額合計為59.16億元的債券將於一年內到期,短期集中兑付壓力較大。此外,泰禾集團還存續總規模15.04億美元的6只境外債券,其中4只餘額合計為8.79億美元債券也將在一年內到期。而且泰禾集團境外債券融資堪稱高利貸。2019年新發行的3只債券票面利率均高於11%,其中有一隻2022年7月到期的美元優先票據融資成本竟高達15%。
截至6月12日泰禾集團已經逾期241.98億借款及罰息,由於債務糾紛黃其森已經連續兩次被限制高消費。
這也意味着,在一年內,泰禾集團將有約110億元的短期債券到期。按現在的邏輯,如果沒有較大變化,泰禾集團或將出現連續暴雷的糟糕局面。
情況確實不容樂觀。泰禾集團2020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其賬面資金只有55.53億元,但流動負債就高達1581.7億元,僅短期借款就達65億元,資金緊張程度可見一斑。
如果將時間軸拉長,從財報的表面來看,泰禾集團在2019年之前其淨利潤都保持在十幾億到二十幾億元的規模,但到2019年陡然下跌至4.66億元,同比暴跌81%。流動負債也猛增了近200億元,達到近5年來的峯值1461.66億元。
那麼,泰禾集團到底遭遇了什麼?
這又是一個深受激進擴張影響的企業。公開資料顯示,泰禾集團成立於於1996年,2010年借殼福建三農登陸資本市場,主要從事住宅地產和商業地產的開發,以“院子”、“大院”系列為核心品牌的高端住宅地產產品,以“泰禾廣場”“泰禾新天地”“中央廣場”為核心品牌的商業地產產品,在全國具有一定的品牌影響力。
應該説,泰禾集團的拿地方向還是十分正確——泰禾集團的項目“集中不去三四線城市,堅守一二線城市”。“每日資本論”通過其財報發現,其業務主要集中在北京、福建和華東地區,佔比分別是48.32%、38.3%和11.02%。
但泰禾集團主打的“院子系”產品本身週轉速度慢,需要更多資金沉澱;作為有着“地王收割機”稱號的閩系地產商代表之一,泰禾集團走出福建向全國的擴張過程中,瘋狂拿地又是大量的資金需求。這也為現在泰禾集團資金鍊承壓埋下了一個伏筆。
外界認為泰禾集團的分水嶺發生在2017年。當年12月1日,泰禾集團位於天津的首個項目——天津金尊府發生火災,致11人死亡5人受傷。這個收購不足半年的項目,讓泰禾集團一下子消耗了10億元規模的資金,資金鍊陡然緊張起來。
這也導致原本將2018年的銷售目標定位2000億元的泰禾集團,到年底只完成了1303億元。其堪比萬科的高管團隊也大量流失人員。
還有一個問題也引起了多方關注。2019年5月8日,泰禾集團收到深交所問詢函。在該份文件中,深交所就泰禾集團2018年經營情況提出19個質疑問題,並要求公司在5月15日前進行回覆。
深交所問詢的第11個問題是,“你公司(泰禾集團)年報中前5名供應商資料顯示,供應商一的採購額為117.79億元,佔年度採購總額比例為55.66%。請你公司對該交易的情況進行詳細説明,包括但不限於供應商名稱、採購項目明細、採購價格水平,並將採購價格與同期市場價格進行對比,説明定價是否公允”。
事實上,近幾年來,泰禾集團對第一大供應商的依賴情況逐年加重,2013年時該比例僅為7.55%,至2018年時已暴增至55.66%,這並不符合常理。經過幾十年經濟發展後,如今國內大部分行業均為買方市場,只有賣不出去的貨物或地產項目,很少有買不到的原材料。
此外,“每日資本論”查閲泰禾集團可比上市公司陽光城、金地集團、榮盛發展等公司第一大供應商情況,發現採購比例均在10%以內。這意味着,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在房地產行業並不普遍。為什麼只有泰禾集團會患上“供應商依賴症”呢?
據悉,出現這種情況,一般因為開發商與供應商建立了比較密切的合作關係,同時採購成本比較透明。若是不具備此類特徵,往往會被認為有利益輸送之嫌。
放下問題不説,解決泰禾集團資金困局的方法無非就是兩個:一是外部融資,二是變賣一些資產回籠資金。事實上,泰禾集團也是這麼做的。比如,2019年,泰禾先後將廣州增城兩個項目的部分股權出售給世茂房地產和五礦信託。本次出讓完成後,泰禾在兩個項目的持股比例降至1%。今年6月22日,泰禾集團將增城荔濤房地產有限公司和增城荔豐房地產有限公司兩家項目公司各19%的股權出售給五礦信託,股權交易對價為8.53億元,承接股東借款2.45億元,交易總對價為10.99億元。
但相比高達千億級的負債來説,賣項目的資金遠遠不能解渴。
引進戰投迫在眉睫。從去年的華僑城、世茂,今年的中國金茂、廈門建發、廈門國貿,再到最新的萬科、中國建築和保利地產,傳言中的泰禾集團戰投名單不斷拉長,但究竟誰來接盤尚無一點頭緒。按照其地產項目集中度去猜測,未來的接盤俠很可能來自福建或出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