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積極建言

“今年受疫情影響,引導支持高科技企業開展應用基礎研究,既是當務之急,也對確保我國產業安全和鞏固擴大經濟恢復成果具有長遠意義。”記者見到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建材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院長彭壽時,他正在就“六穩”“六保”相關問題撰寫建議。

彭壽代表見證了中國玻璃高端製造從艱難起步到領跑世界。隨着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他發現產業鏈供應鏈“卡脖子”問題成了科技創新的瓶頸。

“就從玻璃行業來看,長期以來,信息顯示面板是我國僅次於芯片、石油、鐵礦石的第四大單一進口產品,而面板的關鍵原材料——基板玻璃一直受到國外製約。”彭壽舉例説。

儘管去年我國研發支出達2.17萬億元,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9.5%,全國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2.5萬家,但彭壽清醒地注意到,我國在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上仍存在技術儲備不多、成果轉化效率不高、國際競爭力不強的突出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支持高科技企業特別是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更多參與到應用基礎研究中,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的創新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為此,彭壽帶領團隊做了深入調研,他通過座談會,走訪企業,聯繫相關領域科技人才,總結提出不少意見建議。彭壽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出了關於支持攻克產業鏈供應鏈“卡脖子”問題的建議。他認為,產業鏈供應鏈關鍵材料科技含量高、資金投入大、認證週期長,建議國家加大支持關鍵產品在下游的認證和應用,對下游導入產業給予資金支持,鼓勵引導下游企業推動產品的國產化替代,建立上下游協同發展機制,打造我國更具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鏈供應鏈。同時,圍繞關鍵技術產品開通專利、發明、標準的綠色通道,儘快構建一批支撐產業發展的高水平知識產權體系。

“中央強調加大‘六穩’‘六保’工作力度,特別提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就以玻璃行業為例,如果能夠解決產業鏈供應鏈遇到的問題,我們的產業安全將得到更好保障,科創企業活力可以得到進一步激發,消費者也能夠從中得到實惠。”彭壽説。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13日 18 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35 字。

轉載請註明: 為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積極建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