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鋼:股市仍然存在下行風險,股票質押風險也未消除

肖鋼:股市仍然存在下行風險,股票質押風險也未消除
  *本文系作者在全國政協一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座談會上的發言,轉載請註明出處。

  全球疫情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影響與建議

  疫情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影響

  2月下旬以來,新冠疫情在全球加速擴散,迅速波及到全球金融市場,股票、債券、匯率、期貨、黃金和原油等多項大類資產價格大幅調整。多項指標在一季度刷新了歷史記錄:美股十天之內四次熔斷,道瓊斯指數一季度下跌23%,倫敦富時100指數下跌25%,徳國法蘭克福D A X指數下跌25%,韓國股市下跌20%,都創下1987年以來最大季度跌幅。30年期美債收益率創下2012年以來最大季度跌幅,原油期貨創下史上最大季度跌幅。進入四月份以來,全球金融市場震盪在罕見的救市措施下有所緩和,但仍然維持反覆波動較大的趨勢。

  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不同,這一次由疫情引發的全球金融市場震盪伴隨着實體經濟的衰退,波及範圍更廣、持續時間更長、應對難度更大。我國金融市場也受到疫情影響,出現了一些波動,但相比全球金融市場,表現出較穩的態勢和較強的韌性。

  從股市看,2月上旬經歷了一輪下行調整,隨着我國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宏觀對沖政策發力,復工復產有序推進,一季度滬深指數分別下跌了9.83%、4.49%,相對於全球主要股指20%-30%的跌幅,展現出較好的抗跌性和免疫力。一季度滬深兩市IPO數量和金額超過了紐約證交所和納斯達克。當然,隨着我國實體企業受外需拖累、產業鏈和資金鍊受到衝擊,股市仍然存在下行風險,股票質押風險也未消除。

  從公司信用債市場看,為加大對企業的紓困力度,債券發行規模和融資量均達到歷史同期高位。一季度公司信用類債券共發行3萬億元,同比增長35%;淨融資規模超1.7萬億,同比多增8000多億。其中,民營企業發債約2100億,同比增長50%;淨融資規模約930億,創近三年來新高。債券市場改革持續推進。同時也應看到,受疫情衝擊疊加債券到期高峯到來,可能增大債券違約風險。一季度已有40只債券違約,違約金額達到54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10億元大幅上升了76.5%。

  從人民幣匯率看,外匯市場雖有波動但總體平穩,一季度人民幣兑美元匯率貶值3.3%,主要是疫情全球爆發後,恐慌情緒引發非美元貨幣資產遭拋售,美元因避險屬性導致流動性緊缺,美元指數短期大幅升值,歐元、英鎊、澳元、新西蘭元等貶值幅度更大,墨西哥比索、俄羅斯盧布、巴西雷亞爾、南非蘭特等貶值幅度都超過了10%。人民幣表現出較好的穩定性。

  成為全球金融資產配置中心我國金融市場已具備基礎條件

  新冠疫情雖然給中國金融市場帶來了風險和挑戰,但也應看到風險之中藴含着機遇,我國金融市場有可能成為全球金融資產配置中心。事實上,已經具備了基礎條件。

  第一,我國是全世界基本面最穩健的經濟體之一。連續25年保持經常賬户順差,外匯儲備穩居全球第一,國民儲蓄率領先全球主要經濟體,2018年國民儲蓄率為47%,高出全球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

  第二,我國宏觀政策空間較大,有能力應對經濟金融風險。過去幾年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控制了宏觀槓桿率上升勢頭;中央政府債務尤其是外債佔比較低,財政政策空間相對較大;貨幣政策一直保持了相對合理的利率水平,國債收益率和波動性明顯好於歐美市場,人民幣金融資產收益率對國際投資者具有吸引力。

  第三,我國金融市場雙向開放力度加大,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金融市場資產配置的便利度大大提高。

  疫情發生以來,我國採取嚴格措施積極防控,目前疫情本土傳播基本阻斷,成為最早走出疫情影響的經濟體,金融市場表現出較好韌性。而歐美疫情走勢短期內仍看不到拐點,無限量、無底線的寬鬆政策不僅透支了政策效力,普遍的零利率甚至負利率更使得金融資產收益率大大下降。相比之下,人民幣資產的安全性、穩健性、收益性優勢便凸顯出來。

  今年3月,摩根斯坦利發佈的報告將中國列為了資產避難國,並將中國股票評級提高至增持。境外長期投資者対我國利率債購買需求日益增強。國際資本投資對回報率和安全性要求高,中國金融市場可以順勢而為,搶抓機遇,努力打造成全球金融資產配置中心之一。

  成為全球金融資產配置中心,對中國經濟和金融運行有着重要意義:

  一是有利於深化中國金融市場化估值和定價,倒逼國內金融機構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準,為國內外投資者營造更加公開、透明的市場環境,提供更加多元化、多層次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進一步規範和發展中國的資產管理行業。

  二是有利於為中國企業發展提供多元化的資金來源,促進科技創新,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改善公司治理,增強國際競爭力。

  三是有利於我國國際收支平衡,隨着未來貿易順差減少,需要逐步擴大資本項下的外匯流入。

  四是有助於提升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加快發展現代金融服務業,提高金融機構的國際競爭力,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高人民幣國際化水平。

  打造國際金融資產配置中心的四點建議

  打造國際金融資產配置中心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既具有巨大利益,又有風險和成本。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加快金融市場要素市場化改革。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取向,取消不必要的行政管制,讓市場發揮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加快推進證券發行、交易、退出等基礎性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生活。進一步統籌開放股票、債券、期貨、外匯等金融市場,增加市場產品,豐富投資工具,擴大市場廣度與深度。

  第二,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擴大人民幣在境外項目融資、跨境貸款、貿易支付中的使用,推動大宗商品人民幣計價,加大人民幣與外國當地貨幣互換使用數量。要探索本外幣跨境資金池、加快外匯管理轉型升級、鼓勵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全球或區域資金管理中心。

  第三,有序推進人民幣匯率改革和資本項目可兑換。適當擴大匯率浮動範圍,完善匯率形成機制。十三五規劃曾明確要求基本實現資本項下可兑換,現在看有差距,需要在十四五時期加快進展。

  第四,加強監管能力建設,建立外資進入金融市場的監測預警系統,防範輸入型風險。妥善應對來自西方大國的各種阻力。中國要建設全球金融資產配置中心,必然會引起一些國家的猜疑、誤解甚至打壓,要統籌研究採取有效措施,做好溝通協調工作,在鬥爭中尋求合作。同時堅持底線思維,做好應對金融戰的準備。

  投稿郵箱

  喜歡你就點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91 字。

轉載請註明: 肖鋼:股市仍然存在下行風險,股票質押風險也未消除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