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看了一篇達人秀髮布的文章《馮柳搏反轉,電掃追邏輯,而我只求不敗,再求勝》,之後在站內陸陸續續看見了不少討論馮柳和電總的文章。看完這篇文章覺得湯蒙在投資風格上有點馮柳的感覺。
我一直是馮柳和電總的粉絲,那就來聊聊我眼裏的這兩個人吧。馮柳是市場上難得一見的民間高手,轉型做私募後也以發掘底部股票邏輯見長的基金經理,數年來的超高收益,讓他拿金牛獎拿的手軟。雪球上有很多轉發他對股票見解的帖子,許多都反響很好,也有很多學着馮柳做困境反轉的人。其中最不乏爭議的便是對賠率的理解和運用。
電總在雪球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之前一直不信做邏輯驅動能賺錢。直到一步步見證了電總用幾十萬炒到9位數資產,一步步看見電總抓住浙江龍盛、中國中免、興齊眼藥、博思軟件這樣的大牛股,才慢慢發現電總的厲害。
我其實對文中説的湯蒙比較感興趣,因為這個人市場面的信息不多,我收集了下他的材料,並研究了下他的產品。
為什麼我花力氣研究呢,因為他文中有一句打動了我:“我每天都去反思,我這個淨值的狀態是不是讓自己舒適,倉位的狀態是不是能讓自己舒適,我不是反思對錯,更多的是反思我拿着現在的倉位能不能睡得好,就這麼一個狀態”。
炒股的人都知道,當大盤盤整或者下殺很厲害的時候,手握重票真的睡不着的,淨值回撤一點可能就是幾個月的工資,相當於每天白白給老闆打工了,也相當於白白給海底撈交了很多餐費,卻沒有吃成。那種感覺還是很難受的。有人覺得買睡着的票太簡單了,買高股息的股,吃股息就行了,真那麼容易嗎,那可能是你對炒股沒有追求,雲蒙拿了那麼多銀行股,不也發出了:我太難了,的感概嗎?
普通人有那麼多選擇,拿着那麼小的基金,尚且不能睡着覺,一個基金經理管理上億規模,承擔着這麼多持有人的期待,憑什麼?憑什麼説自己反思的只是睡着覺的倉位?從這點我判斷他的底氣可能是2點,一、對回撤控制的十分厲害,二、對自己收益能力很自信。無論是哪個都足夠吸引我去探索。
帶着這個興奮的疑問我走了一些功課,也請球友們幫我參謀參謀
湯蒙 @路人十九
1、武漢大學情報學畢業,又叫信息管理專業,這個專業比較有意思,做信息學術研究的,這個專業我研究了下,是從信息的收集,這個專業名人還有一個人是李彥宏,李彥宏是北大信管畢業的。研究信息從產生,組織存儲,應用等,就是研究整個信息的全生命流程。説白了股票也是如此,很多時候我們從多方收集信息再做研究,處理信息做決策也是一個原理。 這個專業培養對投資的影響,其實更多的是湯蒙對市場信息的收集和處理能力。
2、梁總第一批員工。到希瓦之後先是做了交易員,後來轉型做研究,再到2019年4月份就發產品,算是從下往上把交易,研究,投資相對完整的走一遍。這點很有看頭。畢竟交易,研究都是投資的重要能力基石,不是每個基金經理都經歷過強交易高收益的檢驗,也不是每個經歷強交易的基金經理,還能把市場研究做的讓自己能持股睡安心覺。兩者都有,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3、投資理念以及系統:不出奇不求速只求穩,先求不敗再求勝。 做高賠率且不做難題。説實話,前段我懂了,後段,真不是簡單看看就能理解並複製的,不然這市場就不會有那麼多韭菜了。這個點我就不談自己的理解了,這個理念是一個很務實的想法,畢竟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基金經理,能清醒的認識到自己不足,並願意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實現曲線平滑,睡的着覺,這點我認為已經不是簡的普通人了。
4、做基金產品的理念:控制回撤的大前提之下,儘量平穩的去實現增長。
我觀察了下他的策略,發現實際上他不是靠擇時來抵禦風險,更多的是靠組合加選股,而且倉位比較滿,即使是疫情期間,實際倉位基本上也是滿倉,但是產品換手率會略高一點,可能因為很多機會在底部看到了之後去嘗試,這點和他達人秀裏説的自己願意嘗試,做賠率有關。
通過嘗試,對就加倉,錯了就及時減倉,所以換手會略微的偏高一點。 但是這個好處就在於不存在加上通過不斷選股迴避掉機會,除了主跌浪之外,基本上是不考慮調控倉位的。
看到這裏是不是看到自己的影子,合適的機會進攻,不合適的走人,通過組合和選股,迴避風險,實現收益。
而且他的產品最大回撤不到7%,曲線非常好看,這大約是投資人最喜歡的了,能賺錢,還不容易虧錢。
5、關於倉位:A股50%+港股20%左右+美股30%左右,同時,會用股指期貨對沖做匹配輔助策略去控制回撤,另外會有部分衍生品。
這點我會比較欣賞,因為不同市場的貝塔不一樣,有都在各個市場中去參與當前的強勢股的好處,實現總體收益曲線偏平滑一點,A股不靈的時候沒關係,還有其他市場機會可以參與。
6、業績,我對合理業績的理解是年化15%—20%,30%以上已經算是超額收益了,這也是為什麼馮柳很牛的原因,人家年化均值在40-50%。
湯蒙的產品成立以來(19年4月)淨值2.25, 這個數,還是非常令人心動的。
我也談下我對他的幾點疑慮:
1、他説自己更適合結構化市場,那其他市場呢?怎麼保證回撤和收益
2、他説自己是賠率策略,這個其實我覺得投資者一般來講不容易去理解,所以也會懷疑,這個策略在不同市場下,是否一直保持有效,他是否還有其他策略做支撐?
3、據一些零散信息知道他對消費電子、計算機、新能源、化工、有色等多行業有過研究經驗,案例不太清楚,市面的公開信息太少了,對他的主投能裏圈不太確定,希望他自己可以説説
綜合來看,他適合,中長期投資人,想要獲得超額收益,年化在20%—40%的人羣
@路人十九 $希瓦輝耀1號(P000739)$
/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