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回顧一下上週的行情:上週一上證指數創出了這次行情3458的高點後一路下滑,週四大跌4.50%,週五雖然上漲了0.12%,但也是走出了一個縮量陰十字星。
還記得前段時間A股一波連續上漲,讓大家都聞到了牛市的味道,不少新股民也開始入場,券商開户出現了上百人排隊的現象。大家摩拳擦掌,期望在牛市中大賺一筆。
然後A股一波大暴跌之後,不少人都在怒罵,牛市的錢沒賺到,反而虧了不少。為什麼散户在牛市反而虧錢呢?這一輪行情是否見頂?下週又有哪些需要關注的事件?
01
我曾經是如何在牛市中虧錢的?
雪球用户@求是一頁書 是一位90後計算機博士,他自稱股市裏的小學生,在學習投資過程中犯過不少錯誤。他説,散户在牛市反而虧錢主要有2個原因:
原因1:新股民看到市場賺錢效應爆棚,開始建倉買入,但這個時候的市場往往已經走到了階段性高點,甚至牛市頂峯。此時買入,只要出現大跌調整,馬上就會套牢。極端情況下,甚至出現牛市上升過程中,階段性高點買入,然後階段性低點割肉的神操作。
以本人為例,給大家分享在2018年初上證指數3587點的“神操作”。
我2016年底開始接觸股市,抱着學習的心態,只投了一點小錢進去參與。18年初上證指數衝高到3587點的那波小牛市,看着指數天天漲,我忍不住了,開始重金投入。當時上證50是最強指數,我重倉買入了一個投資金融地產的主動基金,叫光大中國製造2025,這個基金我買在3587最高點附近,且是重倉買入,暴跌之後在低點又加了點倉,小幅反彈後繼續下跌,2個多月時間浮虧接近20%,扛不住,割肉了。
原因2:在上漲過程中,經歷了初期的觀望、少量買入,嚐到甜頭後,越漲越買,拉高持倉成本,最後在大跌調整中吐出所有利潤,甚至扛不住短期浮虧的顛簸,中途下車,割肉出局。
以本人為例,給大家分享我今年在科技龍頭ETF上的“神操作”:
科技龍頭ETF其實自成立以來,漲幅非常大,科技股也是今年以來的投資熱點之一。我從2019年底開始關注科技ETF,然後今年2月初疫情影響短暫暴跌之後,科技ETF一路猛漲,我又忍不住開始建倉了,這次運氣比較好,在半山腰的位置建倉,吃到了10多個點的漲幅。
然而,嚐到甜頭後,我又加倉了,越買越多,最後在接近山頂的位置,重倉買入一筆,本金翻倍!隨後美股暴跌,科技ETF因為彈性大,短短1個月跌了25%左右,我又扛不住割肉了,前面賺的利潤全部吐出去,還倒虧10多個點。如果當時不在高位繼續追加倉位,我應該能抗住那波調整,一直拿到現在的話,就是完全不同的結果了。
回顧這些神操作,我主要犯了以下錯誤:
1.追漲殺跌,本質是看到基金快速上漲,眼紅了,抵制不住投機的誘惑,想參與“擊鼓傳花”。
2.沒有在市場處於低位時建倉,導致基金浮盈不夠,缺乏足夠的利潤作為下跌調整時的安全墊,一旦跌幅過大,就容易擊穿心理防線,導致割肉,浮虧變永久虧損。
散户要想在牛市中不虧錢,我覺得需要牢記:
堅決不追漲,如果真的看好牛市,就一把梭哈建倉完畢,除非後續市場跌破自己的建倉成本線,否則堅決不再追加新的倉位。(道理大家都懂,真到了牛市,看到某隻股票、基金一直瘋漲,如何抵制誘惑,考驗的還是自己的內心,很難,所以我花了不少真金白銀買教訓。)
當然,最優解還是在上證2440、2650、2750這種低估的位置把倉位建好,3000點之後無論市場怎麼上下顛簸,都不怕了。經過18年熊市的教育,目前我的持倉成本就在2750左右,希望這次牛市能夠行穩致遠,也希望我自己能夠穩住,不追漲,不動如山。
02
行情是否已經是見頂的信號?
市場一跌,很多人的問題就來了:這次萬一就是見頂了呢?恐慌情緒一度蔓延,雪球用户@持有封基直言:我一直看好這波行情,這次行情和前幾次不同的是基金驅動,只要看看有多少新發基金幾百億一日售罄甚至半日售罄就知道了,但基金火熱的背後是更多的散户,一旦調整時間延長,至少現在火熱的基金消失行情肯定是會降温的。
如果是一波時間更長的牛市,現在這點調整是非常正常的,就像我説的和2007年的227、520,2015年的119大調整相比根本不算什麼。但萬一真是見頂了呢?我先説説我過去經歷的幾次牛熊轉換。
第一次是2007年大牛市創出了6124後,我的封基是一直到2008年1月才見頂,後來一路下滑我之所以沒有止盈是因為當時封基積累的大量的分紅要在4月份兑現,相當於一半的現金打了7折握在手裏。一直跌到3月份我才咬咬牙清倉後滿倉了債券,一直到所謂的奧運行情前才錯誤的再次換入封基。雖然靠債券減少了很多損失,但最終因為相信奧運行情而功虧一簣。
第二次是2009年的4萬億行情,我當時受2008年債券出色的表現而留戀,一直沒參與,所以最後2009年7月份開始的大跌也躲過了。這真叫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第三次是2015年6月12日上證指數創出了5178高點後的一路下滑,我當時正好生病沒參與,等我再次入市已經是暴跌了,幸運的是我逆市滿倉了分級A,靠三次下折收益頗豐。
第四次是2015年12月23日上證指數創出了3684的反彈高點後一路下滑,沒幾天就遇到了2016年1月4日的熔斷行情,當時我已經滿倉權益類了,但根本出不來,第二天一個反彈的時候清倉的,一直到了月底我判斷跌不下去後再次滿倉抄底,至少躲掉了15%的跌幅。為當年大幅度戰勝指數奠定了基礎。
第五次是2018年1月29日上證指數創出3587後一路下滑,當時我的判斷是這次不像上一次會有那麼大的跌幅,所以這次是死扛的,確實這次短期的下跌幅度比上一次要小很多,而且如果清倉後短期也找不到低很多的點,但2018年的下跌整整維持了一年,一直延續到2019年1月4日創出了2440的低點後開始了一波行情。雖然死熬了一年很難受,但因為死熬了一年,靠着持有茅台格力的信念,輕易不會賣出,在2019年裏收穫頗豐。
總結這5次牛熊轉換,5次的劇本都不一樣,5次我自己的操作也不一樣。雖然都不是那麼完美,但整體來説我自己覺得還不錯,至少沒有被反覆打臉。現在我是不會降低倉位的,我還是堅持我的判斷。但萬一我的判斷錯了,比如説下半年出現結構式行情,低估的銀行、地產、保險上漲,高估的醫藥、食品、科技下跌,我也能接受,因為我自己還有不少銀行、地產、保險三傻。如果真的不管三七二十一,低估高估的品種一起跌,而且形成了趨勢,我是會止盈醫食科,和三傻相伴的。
目前依然看好後市,堅持滿倉抱緊籌碼,如果趨勢改變我的預案如上,我的判斷也經常錯,希望不會誤導你。
03
注意!年內第二大解禁周將至
7月解禁市值超5000億元,是2020年第二大解禁高峯,其中超過一半的市值將集中在下週解禁。
據Wind數據顯示,下週(7月20日至24日),滬深兩市限售股上市數量為84.22億股,以7月17日收盤價計算,市值達2588.8億元,成為年內第二大解禁周。
該如何看待第二大解禁周?雪球用户@索羅神 的觀點是:上週指數暴跌,科創板不少個股提前殺跌對下週的解禁高峯進行反饋。理論上,在解禁之前應規避大額待解禁股,歷史上有不少個股因大比例解禁將至而持續暴跌。在解禁之後,則相對安全。
對於解禁應辯證的來看,也有少部分個股雖然有大額解禁,但是股價不跌。應具體分析解禁股東的構成,如果是長期戰略投資者,那麼解禁之後拋售概率則不大,如果是財務投資者、個人投資者或者創投,那麼解禁之後變現的慾望則較強。
多家機構均表示了類似的觀點,科創板巨量解禁影響可能會有,但不會很大。
比如中金公司在研報中稱,雖然科創板首批公司解禁規模較大,佔流通市值比例相對較高,但解禁期間的實際減持壓力可能相對有限,首批公司解禁對科創板可能更多為風險偏好的影響而非實際資金面影響。
中金公司認為,當前的科創板首批公司解禁與2010年創業板首批公司解禁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創業板首批公司大規模解禁期間並未給板塊帶來明顯衝擊,當月實際減持規模也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