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負責經濟事務的副秘書長:中國東盟創新合作有助區域經濟復甦
中國海關總署2020年上半年貿易數據顯示,東盟已先後超越美國、歐盟,首次成為中國最大貨物貿易伙伴。為此,記者近期就疫情期間東盟國家經濟表現和中國東盟創新合作等話題,專訪了東盟負責經濟事務的副秘書長阿拉丁·D·裏洛。
東盟副秘書長阿拉丁·D·裏洛
記者: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東盟國家經濟運行整體情況如何?
裏洛:此次疫情迫使東盟各國實施了大範圍、多形式限制措施,抑制了工農業生產、貨物和服務貿易等經濟活動,對本地區經濟產生了多重不利影響。儘管如此,東盟成員國迅速推出財政、貨幣、產業三類經濟刺激政策,盡最大可能降低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例如,東盟同包括中國在內的對話夥伴加強了供應鏈合作和貿易便利化合作,以確保糧食、醫療物品等關鍵物資供應順暢。這些舉措將對未來幾年本地區經濟復甦和可持續發展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記者:您對本地區經濟復甦和可持續發展有何展望?
裏洛:新冠肺炎疫情對本地區經濟發展信心、金融市場、供應鏈、旅遊業等行業均造成了負面影響,這導致東盟各國不同程度地下調了2020年經濟增速預期。預計絕大多數東盟國家都會陷入衰退,個別國家即便能實現輕微經濟增長其增速也將大不如前。其中,疫情控制能力、疫苗研發和生產進度以及對脆弱羣體、非正式經濟部門尤其是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將成為東盟各國經濟復甦的關鍵。值得注意的是,按照疫情前的脱貧速度,東盟各國本來有望在2030年前基本消除貧困。但是,這場疫情將使數以百萬計本地區民眾返貧,勢必對東盟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構成挑戰。
記者:在此情況下,您如何評估中國經濟復甦及其對東盟的影響?
裏洛: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東盟最大貿易伙伴,東盟則是中國的主要原料、初級產品和中間產品供應方。中國經濟在疫情衝擊下一度減速,並通過需求和供給兩側對東盟乃至全球形成了“溢出效應”。因此,“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復甦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中國經濟復甦。值得欣喜的是,中國經濟於二季度取得了3.2%的增長,已成功避免陷入衰退。接下來,要看其他經濟體如何與作為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關鍵方的中國開展合作。
以創新合作為例。東盟各國普遍認為,要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擁抱創新發展和數字經濟,運行有力、連貫、安全的5G基礎設施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通訊技術也將為東盟推進“智慧城市”等創新發展項目提供助力。為此,東盟秘書處正致力於出台《5G生態系統發展指南》。在此過程中,中國等對話夥伴積極參與相關合作,能有效增強東盟在該領域的發展能力。特別是東盟和中國近期啓動了”數字經濟合作年“,為雙方進一步強化5G等領域互利共贏的創新合作打開了機會之窗,也有助於本地區經濟加快復甦。
記者:在此基礎上,您對中國東盟攜手抗疫、深化合作有何建議?
裏洛:明年,中國和東盟將紀念建立對話關係30週年。雙方強化抗疫合作並以此深化全面合作關係,符合2018年通過的《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係願景2030》文件精神。下一步,我建議雙方一是攜手化解疫情對本地區經濟負面影響,包括深化戰略對接和協同、保持貿易和投資開放、完善區域供應鏈體系、強化區域互聯互通、加快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等;二是用好“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合作年”,在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縮小數字發展鴻溝、治理網絡安全等領域率先突破;三是強化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合作,尤其要從環境保護、能源開發、氣候變化應對、自然災害管理、公共衞生服務完善等方面增強區域發展中長期韌性。(經濟日報記者田原)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