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集聚 科創板首年成績亮眼

本報記者 王 春

10年前,站在張江醫療器械園租借的兩個臨時辦公室門口,奕瑞科技的創業者們留下一張青澀的照片。10年後,奕瑞科技打破了國外對平板探測器技術的壟斷,今年3月申請科創板IPO獲受理。

6月13日,科創板開板迎來一週年。作為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科創板肩負着以科技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使命,承載着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希望。在資本的“競技場”上,科創板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過去的一年裏,上市公司數量從首批的25家步入“百家時代”,總市值已破萬億,更為重要的是,諸如中芯國際、芯原微電子、奕瑞科技等一批硬核高科技企業正密集趕來。歷經設立、開板、上市與改革,科創板這塊“試驗田”的果實已經初長成。

開局良好 資本市場“試驗田”供給無限動力

經過一段時間市場檢驗的改革實踐表明,科創板給企業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和創新的勇氣,激活連綿不絕的中國科創生產力。

據證監會辦公廳副主任李鋼透露,開板一年來,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開局良好,截至6月5日,106只科創板股票較發行價平均上漲159%;開通科創板交易權限的投資者達527萬,交易秩序良好,市場博弈較為充分。

“科創板支持科技創新效果逐步顯現。”李鋼表示,科創板在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上市方面,發揮了示範作用。截至6月5日,科創板上市公司達到106家,總融資1230.60億元,這些公司研發投入與營業收入之比、研發人員佔比明顯高於其他市場板塊,板塊集聚效應正在形成。

在這一年裏,上海證券交易所邁入了“科創板審核2.0”階段,將註冊制改革不斷推向深入。“科創板審核2.0”的核心,就是堅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不變,讓審核問詢“更精準、更高效、更務實、更協同”。

科創板開市以來,部分制度已有實踐運用。推出靈活的股權激勵制度,在壓嚴壓實保薦機構責任方面進行細化界定,併購重組實施註冊制,推進非公開轉讓和配售規則發佈和落地,完善股份減持制度,推出“5 2”套“以市值為核心”的上市標準體系,這些制度創新受到科創企業普遍歡迎。相關制度的安排,有助於鼓勵推動一批標杆型、引領性企業登陸科創板,促進科創板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加速形成。

李鋼表示,下一步,證監會將穩步推進、分步實施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註冊制改革。具體表現為:一是持續推進科創板試點註冊制的制度創新,進一步完善科創板試點註冊制的制度規則,提高註冊審核透明度,優化工作程序;二是推進創業板試點存量市場註冊制改革平穩落地;三是在及時總結評估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經驗基礎上,穩步在全市場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

無門檻 早落地 協同創新生態 釋放更多“引力”

從制度變革到效率變革,科創板對於科技企業而言,是“高速路”,是一條讓張江科學城內科創新勢力全力向前奔跑的道路。

在芯原微電子公司的一間被命名為“泰山”的會議室裏,掛着一幅6年前在“芯原之夜”國際活動上法國畫家現場創作的油畫。從張江大廈高層辦公室的落地窗望去,董事長兼CEO戴偉民見證了芯原、張江乃至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歷程。

作為國內芯片設計企業的第一梯隊,2001年成立的芯原微電子也是最早一批入駐浦東的芯片企業之一,在設計能力上,芯原微電子幾乎每星期都會推出一款芯片,一年推出50款芯片。

“科創板一定姓‘科’,就是硬科技。硬科技需要長期的投入,希望科創板能夠成為中國的納斯達克。”戴偉民不止一次透露其在科創板上市的戰略佈局。據悉,芯原微電子此次IPO擬發行4831.93萬股,不低於發行後總股本的10%。

今年3月,頭頂首家“三 H”公司光環的君實生物科創板IPO順利過會。就在近期,君實生物與中科院微生物所等單位共同開發的重組全人源抗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這也是全球首個在健康受試者中開展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臨牀試驗。

1999年立項研發,2004年獲臨牀批件,2017年正式上市銷售,到2020年以科創板生物醫藥板塊擬上市,上海仁會生製藥股份有限公司針對Ⅱ型糖尿病患者的GLP-1類藥物誼生泰已走過21年漫長曆程。誼生泰不僅是中國糖尿病治療領域的第一個創新藥,更是全球第一個全人源GLP-1類藥物。

以資本市場形態吸引積聚社會資金,為重大科技創新進行資本賦能,科創板一週年備受世人矚目。藉助科創板的“磁力”,創新生態的“引力”,一批全球性創新型科技項目在攻克“卡脖子”難題時,更有底氣了。可以預見,未來將有更多的硬核企業登上科創板的熱舞台。

來源:科技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10 字。

轉載請註明: 硬科技集聚 科創板首年成績亮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