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時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單次T+0交易”,科創板的下一步改革方向吸睛無數。
5月29日晚間,針對兩會熱議的科創板問題,上交所在總結了科創板成績之後,稱將以問題為導向,從優化“資本供給”和“制度供給”入手推動下一步工作,具體涉及6個方面的政策。
制度供給方面:
1、最受市場關注的是,適時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單次T 0交易
解讀:A股推出T 0交易制度,市場曾對此有猜測。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賀強認為,科創板本身是一個創新型板塊,T 0可以先在科創板試行,因為科技創新公司不確定性強、風險大,科創板試點註冊制風險也很大,寬出寬入。風險大的市場,應該推出T 0交易。T 0交易最大一個特點就當日可以止損。而單次T 0交易制度,則可將T 0可能存在的風險減小。保證市場的流動性,從而保證價格發現功能的正常實現。
2、制定更有針對性的信息披露政策
解讀:在更強調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監管理唸的同時,在量化指標、披露時點和披露方式等方面做出更有包容性的制度安排。目前科創板有專利訴訟事項的披露、自願性信息披露、醫藥企業研發情況的披露等針對科創型公司特點的信息披露事項,制定更有針對性的信披政策,這意味着未來科創板的信息披露將讓市場更加充分了解相關企業情況。
3、加大股權激勵制度的適應性
解讀:推出股權激勵對科創公司來説越來越迫切,越來越多的已上市科創公司將之視為人才競爭的手段,建立起長效激勵機制。上述政策的推進有望吸引更多的上市公司進入科創板,同時,大幅提升科創公司對人才的吸引力。
“資本供給”方面:
1、構建更為高效的併購重組和再融資制度
解讀:科創板首單併購重組的審核週期並未給市場帶來太大的驚喜,業內有建議稱,有些問題可以在預案或草案發布後、股東大會之前就問詢,可以和日常監管更好結合,也可以出一些審核問答、信息披露方面的指引,提高併購重組效率。針對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需求,做出市場化和便利性安排。
2、研究推出鼓勵吸引長期投資者的制度
解讀:這將為市場提供更多長期增量資金,穩定投資者預期、熨平股價過度波動帶來的市場損傷。
3、完善股份減持制度
解讀:就在不久前,科創板對減持制度進行創新,引入非公開轉讓制度。進一步完善減持制度,旨在平衡好大股東正常股份轉讓權利和其他投資者交易權利背後的利益需求,滿足創新資本退出需求和為股份減持引入增量資金。《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公司股東以非公開轉讓和配售方式減持股份實施細則》已結束公開徵求意見,正根據徵求意見抓緊推進規則落地和業務方案落實。
科創板“成績單”
與此同時,科創板也上交了一份“成績單”。截至2020年5月27日,上交所已受理304家企業提交科創板發行上市申請,除已完成審核的企業外,仍在審核中的企業110家。受理企業整體呈現出不少鮮明的特點。
產業行業聚集度較高。現有受理企業高度集中於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佔34%,生物醫藥產業佔21%,高端裝備產業佔19%,新材料產業佔11%,節能環保產業佔7%,其他科創產業佔8%。
上市標準選擇多元化。5套為科創企業度身定製的標準均有企業選擇,基本實現了中國科創企業當前發展現狀的全覆蓋,並有3家企業選擇了高度包容科創企業特徵的差異表決權/紅籌企業“市值 收入”標準。總體看,最近一年未盈利企業21家、紅籌企業和存在特別表決權架構的企業各有1家,另有1家企業同時具有紅籌和特別表決權。
科創屬性和成長性明顯。304家受理企業平均研發人員佔比29%,研發投入佔比10%,發明專利45項,近一年營收增長率達37%,科創屬性和成長性較為明顯,發揮了支持科技創新的導向作用。
地域具有一定的集中性。從註冊地來看,申報企業地域來源與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程度和科技企業聚集度高度相關,較多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等地。
至今年7月22日,科創板完整運行將滿一年。從制度變革到效率變革,科創板的開局基本符合預期。首先是公司價值得到了應有體現。目前共有105家企業掛牌上市,總市值超過1.5萬億元。
目前已上市的105家企業,從受理到報會註冊平均用時121天,整體用時遠短於規則規定的6個月;發行價格中位數48倍,日均交易換手率從開市初期的3%~6%降至今年的1%~2%,初步展現了科創板對助力國民經濟轉型升級、加強資本要素市場與科創企業對接力度及廣度的應有風貌。
相關報道:
T 0要來?上交所重磅回應:研究引入單次T 0交易 滬指完善方案將聽取各方意見
A股徹底炸鍋!T 0真的要來?上交所發話 網友:這下玩大了!
時隔25年 T 0終於要重回A股?上交所:研究引入單次T 0交易!
T 0要來了?上交所稱正在研究沒有時間表
上交所回應調整上證綜指編制方法建議:始終關注市場關切
上交所:在把好質量關基礎上適當提高科創板審核速度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