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15日電 (記者李彤)營商環境極大影響着生產力和競爭力,成為當前保市場主體、保就業和吸引外商外資的重要抓手。近日,正和島研究院執行院長施星輝對記者表示,高質量經濟發展要為市場主體提供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未來營商環境的改善,需要在法治化建設、要素市場改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和提高政策獲得感等方面繼續深化,助力實體經濟的增長。
“今年,營商環境的新特點是幫助企業減輕負擔、降低成本,通過減税降費、減租降息最大限度來減輕企業包袱。” 施星輝説,今年優化營商環境不僅是常態化的工作,更是特殊階段的紓困手段,每一招都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也關係到“六保”“六穩”工作的推進。
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是推動公共政策的供給側與需求端的精準適配。通過對接政府邏輯和企業邏輯,解決政、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供需不對稱,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
數據顯示,我國營商環境改革成效顯著。2019年在世界銀行《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中國的排名升至全球第 31 位。
隨着改革深入,營商環境的優化進入深水區。記者梳理,2019年《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公佈,2020年以來國家陸續出台了《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體制機制的意見》《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等政策文件,並頒佈首部《民法典》。在實施的《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中提到,依法促進各類要素自由流動,有了更具針對性的制度設計,為深化改革提供了法治支撐和保障,各地也陸續推出地方性營商環境條例。
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2020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中,單獨列出了“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加強政務信息公開”的章節,進一步提高市場監管規則和標準公開質量,提高政務服務透明度便利度,提高經濟政策發佈解讀針對性精準性。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更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標誌。” 近年來正和島研究院持續關注全國各省市在營商環境方面的創新舉措,施星輝認為,目前營商環境進入了3.0階段,即深度推進、精準發力、機制創新的新階段。把營商環境優化作為改革重要突破口,將市場化改革作為深化改革切入點,正成為國家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制度保障。
回顧近年來營商環境的發展歷程,施星輝表示,在優化營商環境的1.0階段,多是強調政務服務簡化環節、效能提升;2.0階段,各地探索並推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系統化舉措;在3.0階段,更加註重法治化與獲得感,讓制度紅利惠及市場主體。
2018-2019年全國工商聯連續舉辦“萬家民企評營商”項目,正和島研究院參與其中。“在此前的調研中,市場主體對於政務環境、法治環境、要素環境、創新環境和市場環境的滿意度逐漸提高。隨着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市場經濟體制政策的出台,進一步聚焦了營商環境優化的核心關鍵點,涉及要素成本、金融資源匹配、信用體系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等,提出了營商環境優化改革的新方向。”他説。
施星輝認為,營商環境正呈現三方面優化趨勢,一是成為深化改革的突破口,“牽一髮動全身”;二是從重評價到重建設,通過推動要素資源、環境創新等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三是將營商環境與產業發展相融合,進一步推動和服務產業發展。
從創新環境的指標維度看,施星輝表示,當前法治化的分量更重了,進一步界定規則和法律責任。更加重視閉環設計、狠抓落實,聚焦國家政策在省、市、縣的落地執行情況,及有無配套細則支撐和進行政策講解。更加重視營商環境對產業發展的精準度,同一地區的不同產業也需要營商環境的細化和匹配。
他説,一些地區將國家出台的政策進行了細化,通過實施細則進一步落地執行,列出了時間節點、明晰了工作目標。“例如,對於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加強了對企業首次貸款、新增貸款的細化要求和幫扶。”
施星輝認為,一些地方開展了“十四五”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規劃,進一步與地區產業發展相匹配,將營商環境的思維納入區域經濟的轉型升級。
“特別是疫情以來,國家在減税降費、減租降息等方面,持續幫助企業減包袱、降成本,出台財政、社保、金融等規模性紓困政策,這些政策的及時高效落實,是營商環境工作的重點。”他説,優化營商環境,沒有終點,一直在路上。這需要有關部門和市場主體同向發力,創造讓市場主體參與涉企政策制定的常態化機制,廣大企業也要強化認知、積極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