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適時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單次T+0交易

  5月2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對於今年兩會上有關資本市場的建言熱點進行回應。

  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提出:應加快衞星互聯網發展,鼓勵商業航天企業科創板上市。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解冬提出:科創板開局良好,但對照設定的改革目標,還有不小差距。比如,市場規模尚小,未形成集聚效應、規模效應,部分關鍵制度供給仍顯不足、運行效果還有待實踐檢驗。

  對此,上交所回應稱,承載以衞星互聯網、商業航天企業為代表的高科技與製造業深度融合企業登陸資本市場,是科創板設立之初即承擔的時代使命。

  截至2020年5月27日,上交所已受理304家企業提交科創板發行上市申請,除已完成審核的企業外,仍在審核中的企業110家。

  與此同時,上交所表示,將以問題為導向,從優化“資本供給”和“制度供給”入手推動下一步工作。

  “資本供給”方面,上交所將構建更為高效的併購重組和再融資制度,針對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需求,做出市場化和便利性安排;研究推出鼓勵吸引長期投資者的制度,為市場提供更多長期增量資金,穩定投資者預期、熨平股價過度波動帶來的市場損傷;完善股份減持制度,平衡好大股東正常股份轉讓權利和其他投資者交易權利背後的利益需求,滿足創新資本退出需求和為股份減持引入增量資金。《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公司股東以非公開轉讓和配售方式減持股份實施細則》已結束公開徵求意見,正根據徵求意見抓緊推進規則落地和業務方案落實。

  “制度供給”方面,上交所將制定更有針對性的信息披露政策,在更強調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監管理唸的同時,在量化指標、披露時點和披露方式等方面做出更有包容性的制度安排;加大股權激勵制度的適應性,大幅提升科創公司對人才的吸引力;適時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單次T 0交易,保證市場的流動性,從而保證價格發現功能的正常實現。

  上交所的回應全文如下:

  承載以衞星互聯網、商業航天企業為代表的高科技與製造業深度融合企業登陸資本市場,是科創板設立之初即承擔的時代使命。

  中國證監會發布的《關於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實施意見》清晰指出,科創板作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新生板塊,主要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和製造業深度融合,引領中高端消費,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今年3月,《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相繼發佈,提出了由“3 5”的“常規指標 例外條款”組成的科創屬性評價指標體系,進一步明晰了科創屬性的把握維度,便利企業自主判斷是否符合科創板定位,也有助於發揮科創板集聚和服務優質科創企業的應有功能。可以看到,不僅是“衞星互聯網、商業航天企業”,科創板對所有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的優質高科技企業有很大的容量和友好的通道,科創企業的上市歸屬地有了非常透明的抵達路徑。

  截至2020年5月27日,上交所已受理304家企業提交科創板發行上市申請,除已完成審核的企業外,仍在審核中的企業110家。受理企業整體呈現出不少鮮明的特點。產業行業聚集度較高。現有受理企業高度集中於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佔34%,生物醫藥產業佔21%,高端裝備產業佔19%,新材料產業佔11%,節能環保產業佔7%,其他科創產業佔8%。上市標準選擇多元化。5套為科創企業度身定製的標準均有企業選擇,基本實現了中國科創企業當前發展現狀的全覆蓋,並有3家企業選擇了高度包容科創企業特徵的差異表決權/紅籌企業“市值 收入”標準。總體看,最近一年未盈利企業21家、紅籌企業和存在特別表決權架構的企業各有1家,另有1家企業同時具有紅籌和特別表決權。科創屬性和成長性明顯。304家受理企業平均研發人員佔比29%,研發投入佔比10%,發明專利45項,近一年營收增長率達37%,科創屬性和成長性較為明顯,發揮了支持科技創新的導向作用。地域具有一定的集中性。從註冊地來看,申報企業地域來源與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程度和科技企業聚集度高度相關,較多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等地。

  至今年7月22日,科創板完整運行將滿一年。從制度變革到效率變革,科創板的開局基本符合預期。首先是公司價值得到了應有體現。目前共有105家企業掛牌上市,總市值超過1.5萬億元,其中包括市值超千億的金山辦公、中微公司,芯片龍頭瀾起科技、滬硅產業等明星企業,也包括了尚未盈利的生物醫藥公司澤璟生物、百奧泰,首家紅籌公司華潤微,首家同股不同權公司優刻得等。其次是基礎制度改革得到了檢驗。統籌推進發行、上市、交易、退市各方面的制度改革,在將選擇權交給市場的過程中,通過制度約束推動市場形成誠信的均衡機制和博弈機制。目前已上市的105家企業,從受理到報會註冊平均用時121天,整體用時遠短於規則規定的6個月;發行價格中位數48倍,日均交易換手率從開市初期的3%-6%降至今年的1%-2%,初步展現了科創板對助力國民經濟轉型升級、加強資本要素市場與科創企業對接力度及廣度的應有風貌。

  與此同時我們也深刻認識到,科創板才剛剛起步,在改革實踐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檢驗後,科創板應給企業提供更大的平台和創新的勇氣,激活連綿不絕的中國科創生產力。

  實踐暴露問題也能解決問題。上交所將以問題為導向,從優化“資本供給”和“制度供給”入手推動下一步工作。“資本供給”方面,上交所將構建更為高效的併購重組和再融資制度,針對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需求,做出市場化和便利性安排;研究推出鼓勵吸引長期投資者的制度,為市場提供更多長期增量資金,穩定投資者預期、熨平股價過度波動帶來的市場損傷;完善股份減持制度,平衡好大股東正常股份轉讓權利和其他投資者交易權利背後的利益需求,滿足創新資本退出需求和為股份減持引入增量資金。《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公司股東以非公開轉讓和配售方式減持股份實施細則》已結束公開徵求意見,正根據徵求意見抓緊推進規則落地和業務方案落實。“制度供給”方面,上交所將制定更有針對性的信息披露政策,在更強調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監管理唸的同時,在量化指標、披露時點和披露方式等方面做出更有包容性的制度安排;加大股權激勵制度的適應性,大幅提升科創公司對人才的吸引力;適時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單次T 0交易,保證市場的流動性,從而保證價格發現功能的正常實現。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證監會的指導支持下,上交所秉承“突出市場導向,提升服務能力,優化審核方式,提高信披質量,穩定市場預期,保障常態供給”的原則,已經邁入“科創板審核2.0”階段,將註冊制改革不斷推向深入。“科創板審核2.0”的核心是“一個不變”和“四個變化”,即堅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不變,讓審核問詢“更精準、更高效、更務實、更協同”。堅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增強市場包容性,不斷降低隱性發行門檻,把選擇企業的權力交給市場,提升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更精準”,審核問詢突出重大性、針對性,突出為投資者判斷提供有效服務,避免“題海戰術”“免責式問詢”,問詢問題減量、提質、增效;“更高效”,在審核經驗日益豐富、中介機構合規意識和執業水平逐步提高的基礎上,改善審核生態,提高審核效率;“更務實”,嚴格圍繞發行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提高把關質量,豐富監管手段,把關有問題的堅決處理,把關沒問題的正常推進,不在明確的條件和要求之外新設關口;“更協同”,通過優化審核作風,強化服務意識,減少核查內容,幫助發行人、中介機構理解監管意圖,提高回覆質量。上交所對科創板定位的把握,將着重圍繞發行人是否符合科創屬性評價指標體系來問詢,進一步降低發行上市信息披露成本、提高發行上市審核效率。上述相關制度的安排,有助於鼓勵推動一批標杆型、引領性企業登陸科創板,促進科創板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加速形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96 字。

轉載請註明: 上交所:適時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單次T+0交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