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晚,比亞迪發佈2020年半年度報告。此後第一個交易日,比亞迪A股微跌0.46%,H股微跌0.19%。靚麗的中期業績,似乎並沒有為其股市表現帶來太多精彩。相反,受益於特斯拉概念拉動,比亞迪倒是股價表現高昂。
報告顯示,比亞迪2020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605.03億元,同比下滑2.7%,淨利潤為16.62億元,同比增長14.29%;扣非淨利潤為9.16億元,同比增長23.75%;該集團1-6月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55.4億元,同比大幅增長852.65%;而基本每股收益為0.56元/股,同比增加14.29%。
對於比亞迪這份中期成績單,在汽車行業或鮮有能敵者。當產量與銷量雙降、營收與利潤齊跌,成為中期業績主基調時,比亞迪可謂其中的一抹亮色。
雖然汽車行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行業在這場新冠疫情遭遇戰中損失慘重,但比亞迪通過迅速整合資源援產口罩,在短時間內成為全球最大口罩生產商,“口罩銷售給集團收入帶來正面貢獻”。
此外,如比亞迪在半年報中所述,新冠疫情帶動了整個“宅經濟”,智能家居以至平板電腦等智能產品需求增加,這對具有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的比亞迪而言,也算“因禍得福”。上半年,比亞迪旗下這兩項業務的收入同比均實現了正增長。
貌似有點兒跑偏了,對於比亞迪,筆者在這裏主要將其看作汽車企業。那麼上半年,這家汽車企業究竟表現如何?飄紅的業績數字背後,又有哪些值得關注?
經營情況分析
今年上半年,比亞迪傳統燃油車業務逆勢增長,銷量近10萬輛;然而在200多頁的半年報告中,並未出現有關其新能源汽車產銷的關鍵數據。
整體來看,上半年比亞迪汽車合計銷量為15.86萬輛,同比大幅下降30.45%,跑輸行業大盤。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比亞迪上半年汽車及相關產品業務收入約320.72億元,同比僅減少5.62%,佔集團總收入的53.01%;毛利率達到23.93%,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0.71個百分點。
1-6月,因汽車業務減少,比亞迪營業成本下降5.58%至486.47億元;三大費用中,銷售費用與管理費用也均同比下滑至20億元,而財務費用則同比增加2億元至16.6億元,增加幅度為14.53%。
財務費用升高,主要是由於利息費用增加1.3億元。筆者查閲詳細數據發現,截至報告期末,比亞迪短期借款數額為321億元,與去年底相比減少82億元,而長期借款則增加38億元至158億元,佔總資產的比例為8%。
在普受關注的研發投入上,比亞迪上半年投入金額為32.32億元,同比下降18.99%,佔該集團營業收入的5%,主要用於汽車項目(14億)和手機項目(11億)。
在中國本土汽車企業中,這一研發佔比處於中等水平;不過,在以新能源汽車為主業的造車勢力中,這一比例明顯偏低。同期,比亞迪研發費用為25.25億元,同比增長1%。
此外,比亞迪上半年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約為7億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隨着新能源汽車行業由政策主導逐漸過渡到市場主導,補貼終將不可持續。
對於前三年季度的業績預期,比亞迪在半年報中表示,其預計累計淨利潤為28億-30億元,同比增長77.86%-90.56%;預計基本每股收益0.51元-0.96元,與去年同期1.03元/股相比,將減少88.24%-101.96%。
在汽車板塊,比亞迪預計,以“漢”為代表的新能源車型,將帶來銷量及收入的顯著改善,同時以宋Pro為代表的燃油車型,將帶來持續穩定的銷量貢獻。
比亞迪的樂觀業績預期能實現嗎?畢竟9月眼看着就要結束了,而目前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局面,彷彿並沒有那麼樂觀。
有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認為,疫情可能常態化背景下,今年中國車市的“金九銀十”恐難再現。
市場形勢分析
根據比亞迪較早發佈的6月產銷快報,上半年,其燃油車銷量為97,951輛,同比增長18.85%;新能源汽車銷量為60,677輛,同比下滑58.34%,堪比腰斬。
整理比亞迪近年曆月銷量數據不難發現,其新能源汽車銷量只在2018.7-2019.7期間超過燃油車銷量。從去年下半年補貼大退坡開始,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業務盡顯疲態,而燃油車業務則顯示出較強爆發力,以及疫情之後的快速回暖能力。
原本的定數(新能源汽車),現在成為最大變數;反倒是燃油車成為汽車業務“救世主”。
最近兩個月,比亞迪的燃油汽車和新能源汽車銷量均顯示出增長趨勢,分別突破2萬輛和1.5萬輛。其中7月12日上市的比亞迪漢,8月批發銷量為4000輛(企業給經銷商),累計銷量超過5000輛;而宋Pro 8月銷量為11457輛,是比亞迪目前旗下的銷量擔當。
定位電動中大型轎車的漢EV,“顯然與特斯拉Model3形成直接競爭關係”,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長江表示,漢目前因產能受限不能及時交付,10月漢EV銷量有望超越Model 3在華銷量。筆者也期待這樣的時刻儘早到來。
今年3月,比亞迪高調發布“顛覆行業慣例”的刀片電池,劍指能量密度高但安全性差的三元鋰,宣佈迴歸磷酸鐵鋰。
某迪與某德之間也因此發生了激烈的“針鋒”交戰,幾個回合下來到底誰輸誰贏,也難下定論。
在普遍採用三元鋰電池作為動力電池的背景下,比亞迪的“反其道而行”無異於在市場中投下一枚重磅炸彈,但威力有多大,還要看落地在具體車型上的表現,而漢,則是比亞迪首款搭載刀片電池的新旗艦車型。
從漢目前的銷量情況看,筆者認為應該未達比亞迪預期。同時,8月底漢EV在試駕過程中發生的前軸斷裂事故,再次將這款被給予厚望的車型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
雖然比亞迪很快官方闢謠是因客户操作失誤,是“我們性能太強了!”但這樣的聲明總讓人覺得少了一些自省的味道,某種程度上,説白了就是人有問題,車沒問題。
然而退一步講,即便是客户操作有誤,那比亞迪的試駕服務恐怕也存在紕漏。如果明知性能車有HOLD不住的風險,不應該對客户的試駕行為進行提前干預嗎?3.9秒破百確實厲害,但不要讓用户對性能車的熱情,成為安全事故的藉口。
品牌力不強,一直是困擾比亞迪的緊箍咒。作為全新旗艦車型的漢,代表着比亞迪全新品牌形象的重塑和衝擊中高端的希望。做品牌就像做人一樣,來不得半點馬虎和僥倖。
突破現有品牌認知困境,擺脱低價低質標籤,對比亞迪而言,已經刻不容緩。因為特斯拉等外資勢力、造車新勢力,以及傳統車企已經統統在發力了。
當然,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超80萬輛的比亞迪,依然具有規模優勢和核心競爭力,把品牌搞上去,質量搞上去,才能不至於在新能源汽車市場“起個大早,趕個晚集”,丟了招牌。
Views of Autoskline:
“技術狂人”王傳福執掌下的比亞迪,目前在新能源汽車市場處境有些尷尬。從批發銷量看,8月純電動汽車銷量達到8.25萬輛,同比增長45%,其中上汽通用五菱銷量(A00級)達到1.83萬輛,比亞迪銷售1.43萬輛,特斯拉中國銷售1.18萬輛,分列前三位。
加在中間的比亞迪,向下在小微型純電汽車市場性價比不高,向上又不及特斯拉品牌影響力和高售價,困局何解?
比亞迪在半年報中稱,其新能源車型將在下半年集中推出,除已上市的漢之外,還將推出改款唐、e2、e3等車型;比亞迪今年第二款重要車型宋PLUS燃油版也將於本月16日上市。
對這位“新能源汽車領導者”而言,產品數量已不是問題,關鍵是要有一款能扛鼎品牌和質量的拳頭之作。
比亞迪的刀片電池要革三元鋰純電車的命,插混i系列要革合資車燃油車的命,看起來信心滿滿。筆者認為,產品無疑是第一位的,但同時管理層的格局、營銷、服務等,都需要同步到位,才能成就一個優秀的品牌。
下半年,比亞迪半導體獨立上市、刀片電池能否獲得大規模應用,將值得關注。可問題是,面對國內國外、新老勢力聯合挺進新能源領域,比亞迪這些優勢已經不再明顯,產業技術變革是未來最大變數。
券商機構觀點:
比亞迪中期業績發佈後,多數券商機構對其表示出看好,“買入”和“增持”評級成為主旋律。
其中,中銀國際認為比亞迪近年逐步放開供銷體系,動力電池、半導體等均實現外供並有望分拆上市,相關產品前景廣闊,利好公司價值提升,因此維持“買入”評級。
光大證券認為,比亞迪醫療防護業務和手機業務正向拉動收入和毛利率。隨着疫情影響減弱,車市復甦、刀片電池、DM4.0帶來技術降本,以及新品上市等將帶動汽車類業務業績,同時手機類業務、口罩等醫療防護產品將繼續為業績增長提供新動能。因此,對其A 股、H 股均維持“增持”評級。
此外,國泰君安、安信證券、國信證券、上海證券、太平洋等紛紛給予比亞迪增持或買入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