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委省政府近日出台優化營商環境“30條”,其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相關內容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作為第一牽頭單位實施。
近年來,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全面落實“放管服”改革、優化金融營商環境的各項要求,當好企業金融服務“店小二”,不斷提升服務效率和水平,積極打通實體經濟的金融血脈。
“要對標國際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探索建立金融服務降成本、提效率、增便利的工作機制,力爭我省金融營商環境進入全國第一方陣。”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段銀弟説。
“金融方艙”紓困中小微企業
我省優化營商環境“30條”要求,開展企業全生命週期金融綜合服務,強化政銀企信息互通,構建以企業信用為核心的信息服務體系。落實金融機構內部盡職免責機制,持續解決信貸機構對中小微企業“不願貸、不能貸、不敢貸”的問題。
“農商行將三年期流動資金貸款的利率下調,郵儲銀行為我們辦理了續貸。”近日,宜昌市某工具製造公司經“企業金融服務方艙”救治,緩解了資金壓力。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不少企業的正常經營受到影響,特別是部分中小微企業受到較大沖擊,急需金融部門搭把手、拉一把、送一程。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全力為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借鑑抗疫“方艙醫院”運作理念,開展“企業金融服務方艙”建設,針對特定時期企業需求,按照“團隊式、系統性、專業化”模式,建立開放式政銀企金融服務平台和工作機制,幫助企業儘快恢復正常經營能力。據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26日,全省各市州已建立各類“方艙”67個,入艙企業1.63萬家,新增貸款及表外融資751.16億元,通過續貸、展期及延期還本付息等手段新增金融紓困規模1096.85億元。
據介紹,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今年將在全省各地持續推進“企業金融服務方艙”建設,服務疫後重振,推動金融機構落實盡職免責機制,對中小微企業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
加強信用環境建設,是破解融資難題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徑。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正推動全省各地建設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平台,歸集分散在不同系統的企業信用信息資源,為金融機構信貸決策和風險管理提供信息支持,緩解小微、民營企業因信息不對稱、信用不充分而導致的“融資難”。
新型政銀擔合作市州全覆蓋
“萬分感謝你們的及時相助,我們將用此專款迅速採購原材料,加緊擴大產能,生產更多的防疫產品滿足需求。”在疫情最嚴重的2月份,位於通山縣的湖北景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朱忠景向銀行、擔保機構表達感謝。疫情發生後,該公司被列入防疫保障企業名單,急需流動資金擴大消毒酒精的生產規模,省再擔保集團、通山縣政金融資擔保有限公司聯合武漢農商銀行為其提供“再擔抗疫貸”專項貸款,不僅銀行利率優惠,擔保費也全免。
我省優化營商環境“30條”要求,全面推廣新型政銀擔合作模式,依法督促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省再擔保集團、銀行、擔保機構所在地政府四方按照協議比例分擔風險,加大對小微企業和“三農”等實體經濟的融資擔保增信服務力度。
為更好地發揮融資擔保增信作用,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大力推進新型政銀擔合作,支持各市縣規範發展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構建覆蓋全省的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協調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面加入合作體系,擴大業務規模,落實分險責任;督促市縣政府設立紓困基金,對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建立資本金持續補充、代償補償、保費補助和業務獎補機制。
疫情以來,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堅持履行政策性職能,對服務疫情防控的相關企業免收擔保費、再擔保費,截至目前累計減免擔保、再擔保費1685萬元。省再擔保集團、省農信擔等政府性擔保機構及時推出“再擔抗疫貸”“抗疫信用貸”等專項產品,加大對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春耕備耕等領域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融資支持力度。
新型政銀擔合作在我省已實現市州全覆蓋。截至目前,全省有71家市縣政府、24家銀行、57家擔保公司參與新型政銀擔合作體系,在保項目6145筆、在保餘額92億元。(張陽春 陳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