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延養老險為何叫好不叫座 保費收入和參保人數遠低於市場預期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

税延養老險為何叫好不叫座 保費收入和參保人數遠低於市場預期

截至今年4月底,税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累計實現保費收入3億元,參保人數4.76萬人,這與此前市場預計的規模相去甚遠。專家認為,政策效果未完全呈現、政策優惠覆蓋面窄、税收優惠額度低是税延養老保險“遇冷”原因。下一步,税延保險試點政策將繼續完善,保險公司應服務好存量客户,保持好先發優勢以贏得後續的競爭。

個人税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主要面向繳納個人所得税的社會公眾,公眾投保該商業養老年金保險,繳納的保險費允許税前列支,養老金積累階段免税,領取養老金時再相應繳納,這也是目前國際上採用較多的税收優惠模式。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共有23家保險公司參與個人税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其中19家公司出單,累計實現保費收入3億元,參保人數4.76萬人。税延養老保險雖然熱度高,卻遭遇“叫好不叫座”。

相對來説,今年一季度,商業養老年金保險保費收入325億元,期末有效承保人次6758萬,積累了超過5320億元的保險責任準備金,較年初增長11.7%。

二者相比差距不小。為何税延養老保險試點“遇冷”?下一步該何去何從?

實際規模與估算相去甚遠

2018年5月1日,税延養老保險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三地正式開啓為期一年的試點。即使是這樣,也是歷經了整整10年調研,千呼萬喚才出來的結果。可見税延養老保險推廣的難度之大。

當時市場非常看好個人税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後續走向。有專業機構曾經測算,這一業務可為保險市場帶來每年近8000億元的保費收入。這一數字無疑非常具有吸引力。據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人身保險保費收入30995億元,而這8000億元的增量保費空間相當可觀。

事實上,税延養老保險的推出的確非常受市場歡迎。“從我們對市場的感受來看,市場對税延養老保險政策反響非常熱烈。試點期間,我們接到大量客户主動呼入電話,諮詢瞭解税延養老保險政策事宜。”中國太保壽險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保險公司方面的準備也相當完備。以試點地區主力銷售公司中國太保為例,其不僅在行業內率先開發了税延養老保險計算器,讓客户可以自主進行税延養老保險税收優惠額度測算;還提供出十種場景化、多樣化投保模式,供客户自由選擇。

但兩年過去了,不僅試點地區的政策陷入了一年的“空窗期”,而且試點效果也不盡如人意,擴大試點似乎暫時難有下文。

為何一個大家均看好的發展方向,卻落入這般尷尬境地?與曾經熱推的“以房養老”的保險養老模式有些類似,税延養老保險聽上去很熱鬧,很有市場質感,但操作起來卻困難重重。

儘管如此,最終還是出現了低於預期的結果。試點一年後的調研數據顯示,3個試點地方的投保率均較低,較被看好的上海市場僅有1.3萬人參保,有的企業參保員工甚至是個位數。

中國保險學會秘書長黃志強説的一句話很能代表行業從業者的心情,他説:“税延養老保險政策出來之前,整個行業內報以極大的期望,但從實際執行情況看,它可能還不是行業可以依靠的大樹。”

税收優惠額度偏低

税延養老保險是個“舶來品”,並非我國首創。眾所周知,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的税收優惠型養老保險制度發達。特別是美國,是利用税收優惠激勵政策推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發展較為成功的國家。據統計,税收優惠比例每提高1%就可使參加保險的人數增加3.52%。在税收優惠推動下,美國的“DC計劃”等成為40多年來美國養老金資產持續增長的主要來源。

税延養老保險有成功的國際經驗在先,為何在我國卻無法取得實質性進展呢?目前業內普遍認為有3大問題。一是試點區域窄、時間短,政策效果未完全呈現。税延養老保險政策試點僅在上海、福建(含廈門)、蘇州工業園區實施,覆蓋人羣範圍有限;二是領取期税率較高,政策優惠覆蓋面窄,特別是2018年10月個税起徵點調整後,政策覆蓋人羣進一步減少;三是税收優惠額度低。税延養老保險保費優惠限額是按照當月工資薪金、連續性勞務報酬收入的6%和1000元孰低辦法確定,即使個人有超額繳費意願和能力,因超額繳費部分不能享受税延政策優惠,將面臨繳費期和領取期雙重徵税問題。

還有專家提出,代表國際主流發展趨勢的遞延納税型補充養老保險(EET)模式移植到國內,與我國現行分類所得税制存在衝突。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長鄭秉文認為,這種衝突會導致任何EET模式在中國“難產”,包括個人商業保險及企業年金。他建議進行過渡性試行,待時機成熟,再轉向“純粹EET”。

對於下一步税延養老保險應該何去何從?對外經貿大學教授王國軍説:“在宏觀層面,繼續推進個税遞延型養老保險的發展是我國應對‘白髮浪潮’的必然選擇,可以借鑑發達國家的實踐經驗,建立税收遞延優惠和直接補貼相結合的制度模式。”他提出,要改造税延養老產品,提高參保人繳費水平,簡化税延抵扣業務流程,努力讓政策紅利得到最大程度釋放。

保險公司還有多大機會

雖然税延養老保險面臨諸多問題,但對保險公司來説仍然是一個值得特別關注的機會領域。當下已經形成的共識是,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作為第一支柱,幾乎承擔了全部養老責任,面臨較為嚴重的可持續發展壓力,亟待在國家政策扶持下,發展第二、第三養老支柱來平衡。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繼續執行去年出台的下調增值税税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政策。這有利於保險業在養老第三支柱建設中獲得更大的空間,如果能進一步發展税延養老保險,機遇更是顯而易見。

如果按此前專業機構的測算,假設税延養老保險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即使在每月繳費額度1000元、繳納人數3000萬人、參與度50%的情況下,每年也將新增1800億元的保費。這種增量發展空間給保險機構帶來的將是持續而穩定的新業務價值增長機會。

從種種跡象看,目前監管層面對推動税延養老保險還是相當關注的。比如銀保監會近期有明確表態,下一步將積極協調財政部、税務總局等相關部門,完善税延保險試點政策,擴大試點地區範圍。不過,目前進一步的動作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表。

根據此前《關於開展個人税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一年試點期限結束之後,會“有序擴大參與的金融機構和產品範圍,將公募基金等產品納入個人商業養老賬户投資範圍”。有人擔心,在後續税延養老保險新政中,保險公司將不能再獨享蛋糕,而需要與銀行、基金、信託等金融行業分割税延養老保險市場。儘管存在這些疑惑,但最重要的是保險公司如何在政策“空窗期”服務好存量客户,保持住自己的先發優勢,積蓄能量以便能在後續的競爭中強勁勝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45 字。

轉載請註明: 税延養老險為何叫好不叫座 保費收入和參保人數遠低於市場預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