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留得青山,贏得未來

由 希學英 發佈於 財經

  疫情影響之下,外貿大省廣東如何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留得青山,贏得未來”儼然成為當前政府與企業的最大共識。近日,2020年上半年粵商·省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在廣州召開,讓企業“活下去”成為大家頻頻提及的目標。

  調研建議:合力穩住外貿基本盤

  “疫情衝擊對廣東外貿帶來的影響是甚於全國的。”在走訪及問卷調查不同企業後,省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王珺得出了一個令人沉重的結論。

  今年上半年,省政協成立調研組,由省政協主要領導、分管領導率隊,分赴廣州、深圳、佛山、惠州、東莞、中山等市開展調研,並向全省21個地市3006家不同行業、規模的外貿企業開展問卷調查,瞭解外貿企業受影響情況和麪臨的主要困難,同時通過“廣東數字政協”徵求部分企業家和有關專家意見,形成調研報告。

  調研組發現,目前外貿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是:國際訂單嚴重不足,國際物流與人流不暢,企業資金鍊斷裂風險加大,企業自救存在困難。

  在全球經濟深度衰退下,促進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是確保企業“活下去”的有效途徑。會上,王珺表示,不顧成本、不惜代價地穩外貿是不可持續的,只有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才能相互促進、協同發展。

  為規避外部風險,有人認為應儘量減少加工貿易方式。對此,王珺代表調研組提出,當前的關鍵不是調整貿易方式,而是提升加工貿易的技術含量與附加值率。要穩外貿,必須從優化貿易結構入手。而優化貿易結構主要靠以新產品、新市場、新領域、新渠道等“四新”經濟來推動。

  調研報告中建議,以政府扶持與企業自救為合力,穩住外貿基本盤;以內外貿一體化為突破口,加快形成廣東省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格局;以提升加工貿易水平與層次為重點,促進一般貿易與加工貿易協同發展;以“四新”為動力,推進貿易結構持續優化;以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為抓手,促進高水平開放體制建設。

  “這個調研報告不錯,説得比較準、比較明白,我建議把調研報告給各個地市看一看。”省長馬興瑞高度肯定調研組的工作。

  粵商心聲:信心比黃金重要

  “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為什麼企業感受不到呢?”參會前,省政協委員、廣東英得爾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史傑君接到了很多企業家朋友的電話,希望他能向省長反映一下處在“中間位置”的企業困境。

  史傑君解釋,因為政策幫扶的大多是中小企業和龍頭企業,所以處在“中間位置”的大部分企業享受不到政策紅利。為此,他建議,政府加強對“中間”企業的重視,提供政策幫扶和搭建平台,引導企業“走出去”,並在細分市場上做尖做強。

  省政協常委、陽江十八子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積回把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分作兩類:一類是求生存的企業;另一類是要更好地活着、求發展的企業。他認為,對於求生存的企業,要在控制成本、抱團發展方面發力。而對於求發展的企業,要在鼓勵創新、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方面下功夫。

  “我們今天不是來向省長訴苦,而是來談信心,談建議。”全國政協委員、雪松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張勁説,要堅定地“走出去”,把握時機獲取海外優質資源,拓展國際貿易網絡,也要積極地“引進來”,引進新技術、新項目落地廣東。

  “信心比黃金重要。”廣東長隆集團在疫情防控期間閉園96天,損失巨大。但董事長、全國政協委員蘇志剛毫不氣餒,他相信:危就是機,機就是遇,遇就是生意。在閉園期間,長隆集團謀劃部署了三個度假區未來發展的方案,投資對歡樂世界、水上樂園等公園進行了改造,設計新的遊樂產品……“我們有信心共克時艱,爭取勝利。”

  6月15日,“雲上”廣交會開幕。廣東格蘭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梁昭賢積極參與,並認為“雲上”廣交會大有作為,希望“雲上”廣交會可以成為一個常態。“生存的問題一定要用發展去解決。”梁昭賢無疑是“四新”經濟的忠實擁躉。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TCL董事長李東生向省長報告,力爭在下半年追回上半年的損失。他説,製造業是中國經濟競爭力的基礎,而廣東具備面向國際市場的製造業優勢,建議政府加強產業政策研究,幫助廣東製造業適應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由出口產品轉型為輸出製造業能力,帶動核心部件和材料出口,建立全球產業鏈。

  粵商的激情也感染了馬興瑞,他希望廣大企業家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和粵商精神,強化社會責任,克服不利因素,千方百計保生產運營保員工隊伍,留得青山、贏得未來。

  省政協主席王榮在主持座談會時表示,作為一項常態化制度安排,粵商·省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已成為廣東協商民主的特色品牌。希望廣東企業家貫徹落實好省長的講話精神,客觀積極看待大局大勢,堅定信心、同舟共濟,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為廣東堅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