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視界(id:DMviews)原創】
成都迪康大道這一頭的藍光發展,終究把那一頭的迪康藥業賣了。
隔街相望的這家“上市企業”,曾讓藍光發展眼饞了很久。
1993年創立的四川迪康藥業,2001年已成功A股上市。
上市後的第五年,找了一個三八節,迪康藥業搬去了成都高新西區,一條以它名字命名的道路旁。能有這樣待遇的企業,至今都不多。
但資本市場總不缺“傷仲永”的故事。迪康藥業2006年被st;2007年開始重組;2015年被藍光成功借殼上市,高光過後依然營收平平、科研淡淡;2020年7月28日易主公告當日,一舉將新東家拉跌停,漢商集團(600774.SH)至收盤未能打開封死跌停板。
直到7月29日開盤,漢商集團依然高低波動,變數不斷;藍光發展反倒低開高走,小幅上揚。
有人説迪康被藍光賤賣了、可惜了高估值的醫藥;有人卻認為,迪康是一個燙手山芋,藍光精力有限,漢商後市難測。
回顧迪康藥業2007年至今的發展,分析漢商的策略、藍光的成績,多面視界DMviews試圖找到答案。
另提一下,此次藍光和漢商的交易,標的是迪康藥業(主導生物醫藥業務),尚不明確是否涉及藍光英諾(主導3D生物打印,其中迪康佔股19.5%),二者構成“生命藍光”,但變現程度不一。
炒股的藍光“急着脱殼”
看上了600466這隻票殼,藍光發展2007年開始介入迪康藥業重組。
2008年藉由法院拍賣,藍光以3.3億的低價,拿下迪康29.9%股權,成為大股東。2014年,通過迪康增發股票、購買藍光和駿100%股權,藍光逐步注資入殼,並新增控下約35.7%的股份,一步步加大實控權。
這一次藍光借迪康之手,發行股份巨大,經過一次減額,發行股數也超過6千萬股。
此次募資的26.35億元,有14.34億元用於發展藍光項目,借殼融資目的昭然若揭,毫不掩飾急切的心情。
雖然後來出現了“上市暫停”,但整個過程中藍光靠“炒股”,也收穫頗豐:
2007年-2008年藍光低位入倉,當時迪康股價常跌,一度降至2.78元。
2009年-2011年藍光不斷減持,彼時迪康股價開始恢復,2011年一度因為高轉送熱炒,成為當年的頭號妖股,最高漲幅逼近240%。
一波操作,藍光集團從迪康藥業套現至少5億。並且因為高轉送,大股東多分得股份,實際持股量並未大幅縮水,可謂一石二鳥。
及至2015年藍光集團成功借殼上市,並逐步完成對殼公司的100%控制,藍光在迪康藥業上的投資表面上已經超過4億(不計入彼時標的方的負債約211億),但考慮套現和融資變現,或許已經收回了成本。
接盤的漢商想要"化妝"
在控股迪康藥業的12年裏,藍光集團就僅僅是一個“炒股”的投資客?
很長一段時間裏,楊鏗可能並不這麼想。
自提出”雙輪戰略“,將生命藍光提到了戰略層面,成立的藍光英諾公司主導“3D生物打印”,迪康藥業主導“生物醫藥”,構建了生命藍光的二元核心。
2015-2018年藍光的研發支出也逐年增加,共花費約2.63億元,前後醫藥業務也有所發展,及至2019年末毛利率升至68.54%(2008-2010年在40%-48%),是藍光各項業務中也是最高的。
但就現實來講,醫療是高門檻、慢收益產業。
迪康藥業主打的“可吸收骨折內固定螺釘”、“可吸收膜”,以及其系統下的多項研究,包括“生物活性玻璃產業化”等,大多是在2015年前已完成構建或升級的。
藍光雖先後和康裕建教授團隊、張興棟教授團隊,牽手發展生物技術的創新升級。但有原藍光人向多面視界DMviews透露,由於生物科技研究艱森,且起效期慢,藍光和教授團隊的合作程度並不深,實質合作時間也不長(雖然康教授曾入了股)。
尤其是3D生物打印,2017年後藍光方面就沒有做過的相關申報了。迪康藥業的真實市場主力,依然是那有23項專利的363個品種的劑型藥品。
也就是説,迪康藥業無論科研技術、業務能力,還是業績水平,都難言優秀。
漢商集團,作為一家非醫藥起家、非健康主業的公司,目前主營業務依然為會展和零售(百貨、購物中心、專業店等),它是跨界在醫藥板塊真正做出突破,還是走藍光的“炒股路數”,尚待觀察。
但無論如何,對於正高調喊着“商業與大健康產業並行”口號的漢商集團。迪康藥業在市場概念、板塊估值上,算一張能用來“化妝”的好牌。
截止今日,醫療行業PE值58、PB值82,處於歷史中間位。但如果相比只有4倍PE的地產開發、20倍PE的房產租賃,即使是40倍PE的房產服務行業,都有明顯估值優勢。
民生加銀基金經理高松認為,醫藥行業是未來中長期的需求性、成長性行業。過去20年,醫藥板塊有14年的漲幅居於中上游。雖然當前估值溢價率未超過2015年6月的高點,但創新藥、醫療器械等細分板塊的結構性機會,還是值得關注。
9億“雪中送炭”價 聚焦主業刻不容緩
或許也正是因為醫藥板塊更高的預期,藍光用9億就轉手了迪康藥業,預計實際增加的損益僅2.47億元,就一塊地的錢,讓不少人感嘆可惜。
若按照此前的預想規劃——拆分上市,無論是港股,還是A股科創板,估值都會給人驚喜。
尤其是科創板,首發市盈率中位數48.3倍,而生物醫藥股票的首發市盈率平均數達到88.9倍。
可惜歸可惜,“賤賣”倒不盡然。
首先上述的收購成本已收回,同時就醫藥業務的業績來看,2019年營業收入1000億,淨利潤1.2億,對整個公司的貢獻率微小。
此時的迪康,對於藍光來説或已成雞肋。在1月楊鏗的藍光家書中,就已經沒了“生命藍光”的蹤影。
此時藍光對迪康做出的抉擇,和9年前的頻頻減持,似曾相識。那時候藍光大手筆在全國拿地擴張,急需套現、增加資金。而此時則面臨疫情修復和份額保衞。
(藍光發展2020年1-6月經營簡報)
從剛發佈的2020年上半年經營簡報可見,藍光發展房地產銷售金額380.58億,同比下降18%(約84億),合併報表權益銷售金額為272.15億。
今年受疫情影響,藍光的竣工面積同比下滑,導致結算放緩,拖累營收增速下降,需要集中力量發展主業,快速恢復。
因為有時候並不需要錦上添花,而要的是雪中送炭。缺錢的時候,更是如此。
集中主力,有效果。
多面視界DMviews注意到,藍光一季度的銷售金額108.45億元,同比去年減少約80億;二季度銷售金額272億,同比減少4.68億,降幅在縮小,二季度業績基本恢復到去年的水平。
同時,由於預收款的兑現質量較高,藍光的歸母淨利增速高於營收增速,綜合毛利率也維持在30%以上。
投資方面,2020上半年新開工487萬平、竣工114萬平,完成全年計劃的約44.3%和19%。
華泰證券首席分析師陳慎認為,2020年藍光的計劃竣工面積,預計同比會增長16%以上;一季度的預收賬款已增加到705.6億元,對應2019年的營收,覆蓋率達到了180%,2002年的業績的增長力,基本能保證。
【爆料聯繫多面君WY_163_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