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財報的節目已經講了很多期,大家已經瞭解每個科目的含義,拿着資產負債表不會眩暈了。接下來,我們聊聊拿到一份資產負債表後,怎樣在最短的時間裏抓住要點。
拿到一份資產負債表,作者個人喜歡按照日常生活中“先找錢後花錢”的習慣,先看錢的來源,再看錢的去處。也就是説,先看報表的右邊。
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優先看
首先看財報最後一行“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合計”欄目的數字,便知道公司有多少家當(資產=負債+權益),再看上一行“所有者權益合計”,便知道了公司有多少錢是自己的,多少錢是借來的。如貴州茅台2013年財報,公司2013年的總資產約555億元,比2012年的450億元增加了105億元。555億元中有441億元是自己的,差額114億元是借的。2012年的借款是95億元(450-355),所以2013年增加的105億元資產中,有19億元是新借的,其他86億元是掙的錢。問題來了,2013年淨利潤是159億元,怎麼這裏只有86億元?答案是:差額部分分紅分掉了。
負債表從何入手?
針對負債,接下來就要尋找以下問題的答案:為何借?向誰借?借多久?利息幾何?這幾個問題,是幫助我們理清楚企業借款的原因及迫切程度。如果企業借款的代價比較高,通常都是一種危機信號。尤其是如果一個企業資產負債表顯示自有貨幣資金挺多,但仍然以比較高的利率借款,那簡直是在用大喇叭對着高山喊:鬼在這裏,鬼在這裏……咦,這説得不就是康美藥業嗎?這不正是剛剛發生的事情嗎?所以學習財報還是很有必要的吧!
我們還是以書中茅台的財報舉例,114億元負債中,有28億元是財務公司吸收的存款,30億元是預收款,33億元是應交税費,其他23億元是生產經營中正常的應付款,都不是因沒錢而借的有息負債。
深挖負債有方法
如果這些負債中,有讓你感到疑惑的數字,老規矩,在財報中搜索相關解釋。例如,為什麼茅台那麼有錢,還欠33億元税款不交呢?投資者可以輸入“應交税費”搜索明細。在財報的中可以找到答案。
這份明細展示了欠税的主要部分是所得税23億元,增值税和消費税8億元,其他2億元。這時我們就要理解企業日常財務活動中一個報税的問題。年度財務報表截至12月31日,但企業不可能在這一天內將四季度相關税收繳納至税務局。通常,這些税款會在次年一季度完成繳納。因而產生應交税費是任何一家企業都有的,關鍵是要看其和企業經營是否匹配。
例如,看了上面的應交税費明細,作者覺得其他税收都符合四季度經營規模,但企業所得税欠得有點多。23億元税收對應69億元淨利潤,茅台四季度有69億元淨利潤嗎?查看三季報淨利潤與年報淨利潤的差額,我們發現四季度公司淨利潤只有43億元出頭,對應所得税應該是不到15億元才對。那麼這8億多元差額又是什麼東西呢?
回憶一下前面談遞延所得税資產的時候,談到有些母子公司或子子公司之間的內部銷售會被税務局徵税,從而產生遞延所得税資產的事兒。我們立刻搜索“遞延所得税資產”,找到這8億多差額。
遞延所得税明細裏,能看見有近6億元的內部銷售損益產生的所得税(對應着約24億元的內部銷售)是被税務局認為需要繳納的企業所得税,這部分將會在次年一季度被衝抵掉。
如果你有興趣,還可以繼續挖掘,三季報資產負債表的“預收賬款餘額”是19億元,而年報裏則是30億元出頭。這意味着四季度除了確認在報表裏的收入以外,還額外增加了11億元左右的預收款。這部分中可能有被税務局確認的銷售,在公司製作合併報表時,被歸入“未實現的內部銷售”,將在次年一季報中體現出來。
摸清債務明細後,我們可以計算一下企業的負債率。通常教科書會用“負債/總資產”來計算負債率,但作者認為這種方法參考意義不大。負債中的無息負債對企業而言沒有壓力,因此,有價值的負債率計算應該使用“有息負債/總資產”。
企業的負債率,應該和同時期、同行業的其他企業比較。雖説好企業一般有息負債率都低(如茅台有息負債率=0),然而,將不同行業的公司放在一起比較負債率,仍然是不合適的做法。但原則上説,如果有息負債超過了總資產的六成,企業算比較激進了。如果遇到宏觀或行業的突變,企業陷入困境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因此,對於有息負債比率比較高的企業,投資者應多一份小心。
資產項目
弄明白了錢的來源以後,我們可以看錢的去處了。對於一家企業而言,看錢的去處,無外乎看原來的錢分佈有何變化,新錢(新借的和新掙的)花哪兒去了。這兩項都需要和前一年的財報對比,所以監管者很人性地規定,資產負債表的數據後面,都附着上期數據,方便閲讀者使用。
然後看四個要點:生產資產÷總資產;應收÷總資產;貨幣資金÷有息負債;非主業資產÷總資產。這些比值可以考慮從三個角度看,即結構、歷史、同行。
這些比值應如何解釋?大家怎麼理解比較方便應用於投資?我們下期觀財報節目繼續講吧。
節目持續更新,掃描二維碼關注,點擊識別即可。
您不關注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