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保險業健康發展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

按照銀保監會日前下發的《關於推進財產保險業務線上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22年,車險、農險、意外險、短期健康險等國內保險業務線上化率要達到80%以上。同時,有條件的保險公司應探索保險服務全流程線上化。

除互聯網線上技術外,包括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以及圖像識別、區塊鏈和基因技術等,都對保險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着新能量。拿大數據來説,保險公司可依此展開對客户的洞察,發現客户的消費與選擇偏好,繼而精確開發出多場景、差異化產品。又如人工智能,不僅可以降低保險公司成本,而且省去了重複的計算環節與繁瑣人工程序,提高核保與賠付效率。

相關科技在對保險業發揮作用的同時,多種技術之間會形成共振與協同,從而釋放出聚合能量。拿解決保險業的最大痛點保險欺詐來説,雲計算平台為保險企業承載海量用户與大數據,圖像識別與人工智能對用户及投保行為予以識別和分解,過濾與甄別出易生風險的高危人羣和高危產品,從而提出並建立預警;區塊鏈則展開及時與精確的追蹤,提高保險公司反欺詐成功率,人工智能還可以通過機器的不斷進化與迭代,提升風控精度,並生成應對各種新增欺詐的反制手段。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前5月國內保險業原保費收入同比下降,但互聯網投保業務卻逆勢上升,而且前5月有10家保險科技類公司獲得了億元級別以上的融資。這在一定程度上説明,保險業經過科技賦能展現出了較大吸引力。另外,目前我國人均保費只有3028元,商業保險滲透率僅為4.5%,“保險 科技”還可開拓更大增量市場。

需要強調的是,保險尤其是互聯網保險具有“普惠”屬性,職能部門應當積極推動保險行業科技應用與創新。一方面,政府相關部門通過加強合作、促進行業集聚、提供資金支持與財税優惠,以及保持密切溝通等方式,支持保險機構業務創新。同時,監管機構還應有效防範風險、推進制度優化和加強防控引導,為保險公司科技創新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另一方面,保險企業需加強信息化架構、自動化流程以及數字化渠道等方面的投入力度,重視數字化、智能化人才培養,推動保險人才和科技人才更深度融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71 字。

轉載請註明: 科技賦能保險業健康發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