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板塊暴漲,開户人數增大,牛市要來了嗎?

這幾天又有牛市的味道了。

朋友圈微信又開始傳某某證券營業部有開户的大爺大媽排起了隊,身邊關注股票的人也開始多了起來,證券板塊又開始連續大漲。

每次證券板塊大漲總是會給人帶來靈魂拷問——牛市要來了嗎?

看上去現在的情況跟14-15年確實有一些類似,當時的經濟情況也不是很樂觀,去槓桿的壓力很大,我還深深記得當時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段子,説為什麼經濟差的時候股市會好,因為經濟差大家只能在家賭錢。過了5年時間,又是一個經濟不太好的年頭,只不過今年困擾大家的不是高槓杆,而是大流行的疾病。

另外一個類似的地方在於,高層對資本市場的重視程度都很高。15年的時候,官方喉舌一直在傳遞信息,希望能將資本市場打造成有吸引力的市場,以此來推動更多企業上市來提高直接融資的比例,可惜的是,這波操作用力過猛,變成了一輪槓桿資金推動的槓桿牛。今年,高層的這種期許並沒有變化,而且在以更加健康地方式在推動,經過5年時間,基本雛形已經搭建完成了。

那麼,今年往後,是否真的會來一輪大牛市呢?

對比中美股市,我們會發現一個很神奇的現象,中國股市在過去30多年裏,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來一輪振幅很大的牛市,而美股則相反,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在緩慢上漲,偶爾會因為一些比較嚴重的危機來一波下跌,再開始新一輪的上漲。像納斯達克上一次出現超級大牛市已經是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了,此後一直都是長牛式緩慢上漲。

證券板塊暴漲,開户人數增大,牛市要來了嗎?

納指已經有20年沒有出現整體抽風式上漲了

很多人分析這種現象的時候,會把這個歸結於美國人民的財富主要在股市,中國股民的財富主要在房地產,因此兩國對待資本市場的態度差異巨大。本質原因其實是兩國發展階段的差異導致的。

1978年改革開放到2010年這40年,中國所有行業都處於一個產業培育期,通過引入國外的技術資金去搭建最基本的生產銷售體系。在這個階段,企業只要有能力募集到資金擴大生產就能獲得巨大的利潤。在這種情況下,銀行放貸是最適合經濟發展也是最適合企業發展的模式。

證券板塊暴漲,開户人數增大,牛市要來了嗎?

改革開放初期就是從舞到有到過程

而到來2010年開始,中國的基本生產能力開始呈現出明顯過剩的局面,產業鏈開始向上遊衍生,此時,研發投入在企業投入中的佔比大幅上升,而研發的成功是有概率的。這種產業迭代模式天然不時候信貸資金,而更適合股權類的風險偏好較高的資金。

這個就是為什麼從2012年開始,我們一直希望能提高直接融資降低間接融資、發展出更健康的資本市場。

以信貸推動經濟發展和以股權融資推動經濟發展會帶來大量行為模式上的改變,最大的區別就是相應金融機構行為模式的改變。當這個社會整體上是以信貸融資為主的,為了在這樣的市場上生存下去,擅長信貸的機構才會活的更滋潤,所以我們的銀行、保險、信託幾乎都是以信貸為導向的。一旦股市有行情,很容易就會把大量的信貸資金——也就是槓桿資金——引入到市場中,很容易就會引起槓桿牛。

當這個社會整體上以股權融資為主時,市場上的機構主要還是長線投資的思維,對他們來説,加槓桿帶來的風險收益比並不誘人,沒有來槓桿資金的助漲助跌,市場增長將會變得更平滑。

而另一個巨大的改變會導致炒作的邏輯發生巨大的改變。

當股票市場存續的股票數量少,而信貸資金規模龐大時,股票變成了純籌碼,基本面已經不重要了,核心要點就會變成誰更容易被炒作,於是那些盤子輕、有故事的股票就會成為寵兒,隨着行情的推移,幾乎所有股票都有可能會漲一遍,只是時間先後的區別。

證券板塊暴漲,開户人數增大,牛市要來了嗎?

知名投資機構——紅杉資本

而股權融資成為主流時,因為註冊制的原因,市場上充斥着大量的股票,這些股票良莠不齊,只有那些真正被大多數人熟知的股票才有可能被更多人看上,而那些質地較差、知名度低的股票,可能在幾輪牛市中也不會被人關注。因此,在股權融資作為主流的市場裏,永遠都是頭部企業被青睞,而那些腰部、尾部的企業,會有零星幾家通過高速成長冒頭,但是在成為明星之前,這類股票通常都只是專業機構的獵物。

2020年,甚至2021、2022年的市場,就是一個從市場主流以信貸為王轉向股權為王的過渡期,在這個過渡期裏,會同時呈現出兩個市場都有的一些形態。市場不定期可能就會出現一兩波大的行情,但是上漲的股票範圍越來越集中與少數的那一批股票裏。

因此,我認為,在未來的2-3年內都很難出現過去那種雞犬升天的超級大牛市,甚至有可能未來都不會出現了,取而代之的則是此起彼伏的“小牛市”,這種小牛市可能會圍繞着不同的產業發展而不定期爆發,表現在指數上,則是指數長期緩慢上漲。

大牛市可能不會來來,一羣羣的小牛可能在路上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57 字。

轉載請註明: 證券板塊暴漲,開户人數增大,牛市要來了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