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面臨挑戰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
剛剛和中國擺出一副星球大戰的架勢,回頭特朗普宣佈,美國退出聯合國人權組織。
簡單説,就是,會費太貴了,美國人也沒有撈到什麼好處,他們不想交錢了。
作為長期觀察經濟的,基本上就可以直接推論出,美國實際經濟基本面非常糟糕。一個幾年前還在全球範圍廣泛推動人權的超級大國,突然連自己搭建的國際組織都要退出,理由竟然是那點會費。你要還説美國經濟如何如何厲害,那真的是不諳世事了。
現在看來,後面全球經濟的走勢,如我們之前所預測的,不會越來越好,只會越來越糟糕。
最近寫此類話題略微有點集中,很多A粉就會問我,我們中國怎麼辦?對我們中國的影響是什麼?
作為一名堅定的愛國者,我也一直在思考這些話題。
不過,就像醫生下藥前需要先了解病因,我們要回答此類問題,也需要先了解這個最核心的問題 ——
中國經濟面臨挑戰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
——
經歷過上世紀90年代的人,其實都知道,那是中國改革開放後最大規模的一次經濟改革。
所謂改革,説白了,無非就是原有經濟模式走不下去了,再不改動一下,要出問題。古今中外,都是這個意思。
當我們現在感慨正是由於90年代的一系列改革,才有21世紀初的強大中國時,今天帶大家換個角度看問題。
關注我文章比較久的老鐵都知道,經濟學的第一原理是薩伊定律。説人話的方式來歸納,就是被私有產權保護着的自由民之間相互交換,才能產生真正的財富。
PS:説純粹交換就能產生財富的,都是邪教。
問題是,相比現在,90年代我們尚處在以農業為主、低端製造業為輔的經濟模式下,連參加全球初級代加工的能力都沒有。
此外,90年代的中國,產權保護程度根本不能跟現在相比。
沒有好的私有產權保護,就不會有真正的內需,沒有內需,技術革命、企業利潤也得不到消費者購買能力的支撐。因此,90年代的中國,真正要發展,只能依賴國外的需求。
而且,在經歷了80年代末的高通貨膨脹後,整個國家的財政境遇非常不理想。
因此,我們國家當時在非常困難的局面下,實施了制度創新(比如股市)、分税制改革、銀行改革、聯繫匯率(人民幣盯着美元)等等。不僅如此,還實施大規模國企改革、養老金改革、教育改革。
回過頭去歸納,90年代的改革其實就是:強化財政收入,減少財政開支,堵住金融風險,確立人民幣定價方式,健全財政紀律。
而如同所有出口導向成功的國家那樣,最絕的就是,直接一次性宣佈人民幣匯率大貶值。事實證明,這確實是一招妙棋。
但是,這裏有一個問題,就是如果美國人始終沒有點頭同意我們加入WTO,我們還能那麼快發展嗎?
答案很簡單,根本不可能!
加入WTO的意義就在於,過去美國人每年年審一次,是否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而加入WTO後,自動獲得永久最惠國待遇。
ps:最惠國待遇意味着美國海關大幅降低從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税,即中國生產商品提升在美國市場的價格優勢
你想啊,你是大企業主,這裏有再多的廉價勞動力,可是萬一哪天美國人不給這裏最惠國待遇,你的投資不就打水漂了?
因此,入世對於中國來説,徹底打消了跨國企業大規模投資中國的疑慮。不僅如此,還讓中國生產的商品出口至全球各地,變得更加容易、週期更短、成本更低。
換個更直白的表述是,中國90年代的改革,結合美國答應我們入世,外加互聯網泡沫和911事件,所有這些天時地利人和彙總起來,才鑄就了21世紀初的中華盛世。
是的,我們的運氣好到爆了!
——
那麼,在這個好運連連的時期,中國的劣勢(人多)突然變成了前所未有的優勢(廉價勞動力)。
而跨國企業瘋狂的投資、下單,更讓中國出口導向實現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規模和成功。
也就是説,中國是由出口導向戰略成功才徹底擺脱了90年代的陰霾。
問題來了,次貸危機後,老外的消費能力明顯下來了。要不是美國社會主義工作者奧巴馬拼命救市,硬生生用印錢來托起美國的消費,可能危機後的中國出口早就在2009年就不行了。
但是,我們這次又是運氣好到爆!
奧巴馬的救市,使得美國的消費逐步恢復,全球經濟又恢復到美國消費、中國生產的循環。
只不過,美國消費的動能已經比次貸危機前要差了很多很多。
因此,中國不得不從出口導向拉動經濟的模式,逐步過渡到以國內債務驅動經濟增長的模式。
説白了,就是國外消費不行,那就靠國內拼命加大固定投資來拉動經濟。
只不過,固定投資下去,都是要花錢的。而錢呢,基本上都是要靠借。因此,次貸危機後的中國,宏觀槓桿率急速飆升,就是情理之中,
如果我們把歷史的橫軸放的足夠長,那麼理解中國經濟面臨挑戰的根本原因,其實非常簡單——
原有低端出口導向難以為繼,導致經濟增速乏力;最終,倒逼國內用舉債的方式給拖時間,起碼做到暫時經濟增速還在那裏。
聽聽現在所有做傳統制造業實業的朋友談話,沒有誰覺得好做。根子上來説,就是低端出口導向,真的已經沒有利潤了,做不下去了。
——
可是,很多玩經濟數字的人,會用出口數據除以GDP,然後輕易得出結論:出口對中國的經濟貢獻越來越低。因此,出口不行沒有關係。
呵呵~ 那你如何解釋美國才500億美元商品的額外徵收關税,我們就已經受不了了?
我知道,很多人覺得經濟數字是很神奇的,看上去非常高大上。我當年碩士論文玩的就是經濟學計算模型裏最為複雜的那種,那份“痛苦”冷暖自知。
但是,數字有一個致命問題是,只要分析模型不同,同樣的一組數字,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經濟結論。這其實就是跟企業裏的會計一個道理,也是我們去跟董事會談業績增長的時候,常用套路。
因此,經濟數字都是工具,背後的經濟分析模型才是關鍵。否則,你的數字再對,也是白忙。
當今世界經濟,是美國二戰後,以捍衞國內私有產權神聖不可侵犯為原則,逐步搭建、完善起來的。
因此,作為後進國家的中國,我們跟其它國家面臨相同的問題。即進口原材料和能源,要美元結算;進口中高端設備、技術,要美元結算;出口製成品,才能獲取美元。
也就是説,你要想得到高級貨、想要得到更多的資源,你都要付美元。而一旦美元耗盡,馬上中國的國際收支就會出現問題,最終導致國內經濟馬上出問題。
如果做不到的話,那就是本國經濟增長會嚴重受挫,進而影響到就業、企業、財政等方方面面。
因此,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只能靠出口來換取美元,進而作到國際收支平衡、盈餘。
當年日本、韓國、台灣等地拼命發展經濟,就是由於二戰後國際收支出現重大赤字,不得不進行國內經濟改革。
也正是這個原因,國家保護國內經濟的優先秩序,一定是:優先外儲,其次是房地產,最後才是匯率。
吞併克里米亞的俄羅斯,也是這個優先秩序。
一旦看明白這個,就知道,出口是中國經濟發展中決定性的力量。一切認為出口不重要的,都是不懂經濟的三腳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