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行業的成功,是中國科技戰最佳案例

這個行業的成功,是中國科技戰最佳案例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鈦媒體注: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億歐網(ID:i-yiou),作者丨黃依婷,編輯丨常亮 王方玉,鈦媒體經授權發佈。

我國13所高校被列入美國出口管制“實體清單”;

哈工大被禁止使用“工科神器”仿真軟件MATLAB,科研活動儼然被“釜底抽薪”;

華為遭到美國技術封鎖,被禁止使用其技術和設備,步步緊逼,令世界側目。

重壓之下,信息技術產業究竟鹿死誰手?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中國有另一個高科技產業,在20年內完成了從 “大而不強”到“稱霸世界”的蜕變歷程,為中國科技產業提供了“教科書”級的發展模板:

20年前,光伏市場還是歐洲廠商的天下,國內無論是需求還是供給,規模均不足全球的1%,遠遠落後於時代;

20年後,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均有中國企業稱霸全球,它們貢獻了全球60%以上的產能,技術力壓昔日海外巨頭。

政策“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完美配合,讓企業在恰到好處的“呵護”與錘鍊中成長,最終蜕變為全球龍頭。

歷史不會重複,但是會押韻。從光伏“大國”到光伏“強國”,我們經歷了怎樣的歷程?對當下短兵相接的“科技戰”究竟有何鏡鑑?

兩頭在外,乍暖還寒

時間倒回至2008年金融危機前夕,中國的光伏業,已誕生了多個組件大廠。無錫尚德、保定英利、天合光能等數十家廠商自2005年起相繼赴美上市,市值均超1億美元。

他們的繁榮一定程度上是由無錫尚德施正榮的“首富效應”帶動的。至2005年紐交所上市之時,年僅4歲的無錫尚德已躋身全球光伏企業前5強。其創始人施正榮,亦憑藉140億身價榮登中國首富,風光無限。

有尚德成功案例在先,國內光伏產業投資急速升温,不到兩年,全國建立起十幾個光伏產業園,數百家廠商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然而,放至更大的背景來看,這場“光伏熱”,本質上得益於國外“產業政策”創造的繁榮市場與經濟全球化大環境:

彼時的歐洲,以德國《可再生能源法》、西班牙“皇家太陽能計劃”為首的光伏產業扶持計劃相繼頒佈,為光伏上網電價提供了十分可觀的補貼。政策刺激下,歐洲光伏市場迅速啓動,在2005年前後的幾年裏,歐洲多國光伏裝機量保持了年均100%以上的高增速。

和服裝、玩具等輕工業類似,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聰明”的中國廠商選擇了技術和資本投入更低的組件環節切入。

中國廠商們買入進口電池片,用密封工藝稍稍加工形成組件,再銷售給下游客户,憑藉低廉的成本與強大的市場銷售能力,迅速打開全球市場。

反觀國內,需求市場卻是“靜悄悄”。自2001年“光明工程計劃”以來,我國僅有幾個示範項目啓動,以解決邊遠地區居民不通電問題。除此之外,高成本讓市場需求望而卻步,再無廠商願主動參與進來。

當金融危機席捲而來,中國光伏企業終於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歐洲市場需求因蕭條的經濟而迅速萎縮,西班牙新增裝機量一年內從2758MW驟減至69MW。

據不完全統計,金融危機期間,國內有超300家光伏組件廠倒閉,一度只剩下50家左右。

一面是一蹶不振的海外需求,一面是尚未起步的國內市場。面對生死邊緣的企業,國家該如何行動?

不同於飛機、超級計算機、精密機牀等資本高度密集而研發週期長的產業,光伏行業門檻小很多——在下游組件環節,它更多依賴人力資本;在上游硅材料等環節,它的工藝並非不可攻破。

事後證明,我國突破多晶硅核心技術也不過三年時間。因此,研發週期短、人力資本需求高的特質,決定了光伏業具備巨大的“彎道超車”可能性。

而此前的中國光伏業,依靠獨有的成本優勢,已成長至一定規模。但要想超越歐美市場,實現“彎道超車”,似乎還欠一些火候。

於是,史上最強扶持政策——“金太陽工程”就此“登場”:

2009年3月,財政部和建設部發布文件,對光伏集成項目給予高達20元/W補貼;當年7月,補貼力度進一步增強,併網項目可享受50%的初始投資補貼,離網項目補貼更是高達70%。至2012年底,金太陽5期工程共核准項目6.33GW,累計發放補貼100億以上。

強有力的政策取得了明顯的成效:2011年,中國光伏產業規模僅次於德國與意大利,首次成為全球第三大市場。

依託海外石材廠而壯大的中國光伏業,在強大的政策支持下,很快就實現了“彎道超車”

這個行業的成功,是中國科技戰最佳案例

然而,猛藥總伴隨着強烈的“副作用”。補貼初始投資的方式雖然刺激了項目規模飛速增長,卻帶來了一系列弊病,讓我國產業呈現“反微笑曲線”格局:

一方面,在組件低附加值環節,大量廠商集聚,貢獻了全球50%以上的產能。他們大多從事着低端生產,供應着同質化產品,在產能過剩中艱難生存。

另一方面,在上游硅料等技術要求較高的環節,雖然在有眾多企業大規模投產,但技術卻不如歐美廠商精進,以致成本是後者的1.5倍之多。

下游光伏電站環節更是亂象叢生,“騙補貼、拖工期、以次充好”的現象屢見不鮮。據業內人士回憶,“很多企業蜂擁而上,就像抓彩票一樣着迷,拿到路條(項目通行憑證)的人,如同中了大獎,而中獎率還很高。”

此時的中國光伏市場,一邊是繁榮,一邊卻逐漸埋下隱患。昔日首富施正榮早在2007年便隱隱預見了結局:“歐洲本土企業憑藉強勁的技術實力,勢必會迅速達到產能與需求之間的平衡。到那時,歐洲的大門也許就不會對我們敞開了”。

繁榮破滅,政策調轉航向

2012年,施正榮的話得到應驗,中國光伏業經歷了歷史上最嚴重的衝擊。

歐債危機的陰霾籠罩在歐洲上空,德、英、法等國被迫下調甚至取消光伏補貼,又一次引發市場需求大萎縮。而此時,中國組件廠商佔據全球56%以上的裝機量比重,對歐洲各國來説尤為刺眼。

於是,針對我國光伏企業,歐洲開啓了所謂的“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調查,最終裁定對中國企業徵收18%以上的反傾銷税,與15%左右的反補貼税。

技術與需求兩頭依賴海外,中國不得不為此買單:

一方面,因為高關税,中國企業低成本的競爭優勢鋭減,使得歐美市場對中國敞開的大門幾乎再次關閉。我國光伏出口額從2011年的358億美元驟減至2013年的123億美元。

另一方面,在上游晶硅材料環節,“狡猾”的歐美廠商對中國企業發動了價格狙擊戰。

德國瓦克、挪威REC等巨頭通過精準的擴產計劃,讓多晶硅價格幾乎完全貼閤中國企業成本價。這就使得原本技術就不精湛,成本還比歐美廠商高出一半的中國廠商幾乎全軍覆沒。

保利協鑫能源2012年虧損3.5億港幣的業績已是市場最佳。無錫尚德、江西賽維因為此前擴產多晶硅而深陷債務泥潭,最終破產重組。當年死去的光伏企業多達100餘家。

“慘烈”的局面讓中國政府不得不反思此前過於政策產生的副作用:用補貼扶持起來的企業,如同温室裏成長的花朵,它們的繁榮並非因為自身強大,而是“有形之手”託舉。一旦市場“無形之手”稍稍引入競爭,它們便迅速衰敗。

於是,政策開始調轉航向,力圖改變此前“大而不強”的局面:

備受爭議的“金太陽工程”率先退出歷史舞台。2013年5月,金太陽工程補助被要求全面清算。涉及到的310個示範項目中,有109個因為未能按期併網而被要求追回補貼,共計資金上百億元。

取而代之的,是度電補貼政策。依據太陽能資源分佈情況,新政將國家分為三類地區,分別予以不同的上網補貼價格。

為了安撫此前被清算的企業,財政部人員專門發聲:“這不是結束,只是由一個不太合理的政策,轉向另一個更合理的政策”,“將來這些企業工程建成併網後,仍可用終端電價補貼的方式收回成本”。

這個行業的成功,是中國科技戰最佳案例

從事前補貼轉為事後補貼,標誌着行業被正式引導進入“降本增效”主題。度電補貼意味着,企業要想盈利,必須以儘可能低的成本確保項目建成。“低成本、高效率”成發展第一要義。

政策出台當年,全國光伏電站新增併網容量12119MWp,遠遠超過此前4198 MWp的累計數。分佈式光伏併網容量亦提高了35%。這些數字均表明工程質量大幅提高。

2015年,光伏“領跑者計劃”出台,進一步加速行業技術迭代。

“領跑者計劃”示範工程對光電轉換效率有嚴格的指標要求,它促使企業不得不把提高技術放在首位,催生了PERC、大尺寸硅片等先進製造技術誕生。2015年設定的電池轉換效率,早已是當前業內普遍水平。

解決了“反微笑曲線”後端環節低效高成本的問題,政策自然也要兼顧前端環節精尖技術匱乏問題:

科技部、發改委密集出台“863重點項目攻關計劃”、“高純硅材料高技術產業化重大專項”等政策,重點攻關多晶硅生產技術難關。

這場產學研創新計劃,充分調動了各路資源。洛陽中硅高科、江蘇中能硅業等企業,浙江大學、天津大學等高校,中科院金屬所等科研機構紛紛參與。三年時間,我國終於研發出高效低成本的多晶硅製備技術。

市場驅動,技術領先全球

“有形之手”逐步引導行業技術升級,“無形之手”的力量亦不容忽視。自2015年起,度電補貼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加速減少,伴隨而來是市場力量加速崛起。2015年往後的光伏指數,無論是波動幅度還是頻率,都強於以前。激烈的價格戰此起彼伏,弱者淘汰,強者生存。

這個行業的成功,是中國科技戰最佳案例

圖片來源/萬德

最典型的表現,莫過於單晶硅替代多晶硅之技術變革趨勢:

2015年,隆基股份率先普及金剛線切割技術,令單晶硅成本大幅降低至與多晶硅幾乎持平的位置,而轉換效率比多晶硅高3%之多。兼具效率與成本優勢,單晶硅替代多晶硅已是必然。

率先意識到這一點的企業,以隆基股份、中環股份為首,開啓了耗資百億的單晶硅擴產計劃。

另一面,多晶硅巨頭旭陽雷迪卻不堪劇烈下滑的價格而停產,台灣綠能更是因鉅額虧損而退市。在近兩年的硅片全球榜上,擁抱單晶硅路線的隆基和中環名列前茅,且名次逐年靠前。

“技術驅動”“降本增效”的行業主題已越來越清晰。PERC電池技術以高轉化效率,反超BSF電池,成為市佔率第一的電池技術。

積極研發並將其產業化的企業,如隆基股份、天合光能,在頻繁創下最高效率記錄的同時,亦鞏固了龍頭地位;高功率的大尺寸硅片,由於顯著降低組件成本,而受到保利協鑫等企業競相推廣。

“有形之手”引導發展方向,“無形之手”引行業優勝劣汰.兩者配合,中國光伏終蜕變為全球最強產業。

如今在光伏產業的各個環節,中國企業均佔據龍頭位置。在上游硅料環節,保利協鑫、新特能源、大全新能源穩穩佔據歷年全球前十榜單,而歐美MEMC、REC等企業正因為落後的產能和高企的成本而日漸衰退.

在硅片、電池和組件環節,前十榜單上幾乎全是中國面孔,我們的企業正將昔日海外巨頭打落神壇。

當龍頭企業帶頭促使光伏成本降至足夠“親民”之時,這個產業離它發展的根本目的,即光能全面替代傳統能源,正越來越近。

“有形之手”淡去,加速登頂

2018年突襲而來的“531新政”,給了光伏產業一場厚重的“成人禮”。自此,光伏成本加速往平價線靠近,光能普及指日可待。

“531新政”的嚴厲程度超乎所有人想象。當政策扔下“限制電站規模”、“大幅下調補貼”、“執行無緩衝期”等一連串重磅炸彈之時,恐慌情緒迅速蔓延。

政策頒佈半年之內,萬得光伏指數從174的高位急劇下降至74左右,數家企業百億市值轉眼間蒸發。

毫無意外,慘烈的價格戰又一次上演。一個月內,產業鏈全線價格暴跌,光伏價格環比下降19.7%。

然而與以往不同的是,萬得光伏指數僅在3個月後就開始迅速修復。暴跌的光伏價格引爆了海外需求,國內的龍頭企業藉此機會擴張海外市場,穩穩立於全球之巔,亦證明了強大的抗風險能力。

從2019年一季度開始,通威股份、隆基股份、陽光能源等各環節龍頭的毛利率均出現回彈,並在隨後的幾個季度逐漸攀升。

“成人禮”風暴後,再次下降的系統價格,也讓很多人看到了“光伏平價時代”的曙光。

根據光伏業協會統計,在過去6年的時間裏,光伏系統價格平均每年降幅0.8元/W。按此速度發展,2020年成本將有望降至3.25元/W。

而依據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測算,當系統價格達到3.25元/W時,除了寧夏等脱硫煤價格較低的地區以外,全國大多數地區光伏都能達到平價標準。

這個行業的成功,是中國科技戰最佳案例

當光伏成本與傳統能源持平之時,光伏發電有望全面取代火力發電,走入千家萬户。到那時,可以想象,需求端將不再依賴補貼而增長,供給端則由於行業技術愈加成熟,龍頭企業護城河加寬,而呈現更強大的抵禦週期能力。

穩定增長的需求結合強有力的供給,光伏產業必將走出以往劇烈的週期波動,邁向快速成長的未來。

百戰歸來,再出發

回顧光伏20年曆程,儘管風雨波折,但中國將產業政策與市場經濟相配合,引導整個行業經歷從“補貼”到“技術”的主旋律切換,亦完成了從“光伏大國”向“光伏強國”的華麗蜕變。

光能全面替代傳統能源已近在眼前。光伏這個強週期波動行業,亦將隨着“有形之手”的淡去和產業鏈各環節龍頭企業地位愈加穩固,而走向穩定成長的未來。屆時,中國光伏龍頭企業,將散發愈加耀眼的光芒。

從光伏推及至其他產業,“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的共同作用,決定了行業發展命運。在幼稚階段,“有形之手”必然要形成“保護傘”,呵護企業成長。而到了一定發展階段,政策應引導企業往更高技術方向發展,並逐漸讓位於“無形之手”,讓市場大浪淘沙,留下真正的強者。

光伏20年經驗與教訓,或能給人們以啓發,從絕望的谷底,到輝煌的頂峯,當下科技戰的陰霾,定將是另一段傳奇的開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259 字。

轉載請註明: 這個行業的成功,是中國科技戰最佳案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