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跟進註冊制改革包容性原則需要明晰的制度規範
增強資本市場的包容性,容許不同資產規模和盈利能力的企業自主申請上市融資,但並不意味着監管可以放任自流。
2019年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浙江開展調研時表示,堅持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立足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着力增強資本市場的包容性和適應性,切實提高資本市場治理能力。資本市場的包容性和適應性,最重要的體現就是不能設置太過苛刻的上市條件和門檻,把一些有上市融資需求的初創型、創新型和成長型企業拒之門外。
其實,作為“後起之秀”的我國股票市場,在1990年建立之初為防止個別企業上市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確定要達到一定條件的企業才能上市融資,比如確定一定的資產規模、盈利指標等,並且要經過嚴格的發行審核。可以説,我國資本市場初期通過嚴格上市標準和發行審核等,有效保證了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當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以犧牲資本市場的“包容性”為代價,使得我國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有所削減,同時也制約了資本市場治理能力的提升。
正是基於此,近年來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就是大幅度增強包容性和適應性。特別是2019年的科創板實施註冊制改革,淡化監管部門對發行人的實質性審核,而把實質性審核的擔子、責任壓實在保薦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服務機構身上。另外,明確不同的上市標準,容許尚未盈利的科創企業可以登陸科創板融資等,大大增強了股市的包容性和適應性,增強了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數據顯示,截至6月12日收盤,科創板科票數量已經達到110只,總市值達到1.72萬億元,是一年前開市首日總市值的三倍。2020年1月,2019年營業收入為0、歸母淨利潤為-4.62億元未盈利企業澤璟製藥登陸科創板,成為A股未盈利上市第一股。
創業板跟進註冊制改革,在推動資本市場包容性改革方面又邁出了重要一步。特在上市標準方面,創業板充分借鑑科創板的成熟改革經驗,大幅度修改創業板上市標準和條件,由原來2套上市標準增加到5套上市標準,以服務“三創四新”(創新、創意、創造,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企業上市融資。
當然,增強資本市場的包容性,容許不同資產規模和盈利能力的企業自主申請上市融資,但並不意味着監管可以放任自流。因此,加強資本市場包容性建設,需要進一步引入新的觀念理念,更大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負面清單制度等,比如創業板設置行業負面清單,原則上不支持房地產等傳統行業企業在創業板上市,實際上給創業板“包容性”建設明確邊界。與此同時,創業板的包容性制度性建設還體現在針對紅籌企業申報創業板發行上市和交易中涉及的對賭協議相關安排、股本總額計算、營業收入快速增長認定、退市指標適用、投資者權益保障等事項,體現出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更加註重製度性建設,這些都為使得包容性建設,更多體現在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增強市場活力,優化市場秩序以及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等方面。
另外,對於市場上的違規違法行為,對於損害資本市場與投資者利益的違規行為,也要體現出監管從嚴,處罰從嚴,這是資本市場包容性建設的重要體現。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在這方面也有重要進步,比如完善財務類退市標準,公司因觸及財務類指標被實施*ST後,下一年度財務報告被出具保留意見的,也將被終止上市等。
□木丁(財經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