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大聲:青花瓷器的翹楚, 宣德青花的藝術魅力
新聞閣今日最大聲欄目為您提供手機鳳凰客户端今日最大聲欄目的網頁版,讓您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明代宣德瓷是指(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號)年間景德鎮御窯廠燒造的瓷器,以青花最富盛名,因其胎質細膩純淨,釉層滋潤沉靜,釉色晶瑩豔麗,紋飾多姿多彩而聞名於世,與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燒製技術達到了最高峯,成為我國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稱頌為“開一代未有之奇”。
青花松竹梅紋盤
這個時期不僅官窯產品質量極其講究,數量有限的民窯產品亦很精細,頗中具典雅之風。宣德瓷器總體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燒製精緻的青花瓷器在後世獲得了很高的評價,甚至超過了永樂朝瓷器,鑑於宣德瓷器的巨物大成就,後世競相仿製,而尤以清朝康熙、雍正時期摹仿得水平最高,以清宮舊藏的宣德青花為藍本,去精心燒造,造型、尺寸、紋飾都十分酷似原作,具有宣德青花的韻味。
青花纏枝蓮紋執壺
如康熙朝仿宣德青花仕女紋碗、纏枝花紋缽缸,折枝花果紋花口碗,纏枝花紋魚簍尊,海水異獸紋高足杯;雍正朝仿宣德青花竹石蕉葉紋玉壺春瓶、花果紋梅瓶、花卉紋書紋燈、團龍紋葵式洗、海水龍紋天球瓶、綬帶耳葫蘆瓶、牽牛花四方委角瓶;乾隆朝仿宣德青花錦紋蓋罐、鳳穿花紋罐、松竹梅人物紋盤、把蓮盤、花果紋執壺等,都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有的仿品甚至比宣德瓷器本身更為精美。
青花纏枝蓮紋蓋罐
清康熙許謹齋有詩云:“新來陶器仿前朝,混入成宣價更高,”。不過仿製品終究是仿製品,總會打上其生產時代的烙印中,如果我們細心觀察、潛心研究,就不難分辨。
青花纏枝蓮紋瓶
宣德青花瓷器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景德鎮陶錄》評價宣德瓷器:“諸料悉精,青花最貴。”成書於清代的《南窯筆記》宣窯中講宣德青花“宣窯一種,極其精雅古樸,用料有濃淡,墨勢渾然而莊重,青花有滲青,鐵皮鏽者”。
青花蕃蓮紋卧足碗
明王世性《廣志繹》中載:“本朝,以宣(宣德)、成(成化)二窯為佳,宣窯以青花勝,成窯以五彩。”明張應文《清秘藏》論窯器中描述“我朝宣廟窯器,質料細厚,隱隱橘皮紋起,冰裂鱔血紋者,幾與官、汝窯敵。即暗花者、紅花者、青花者、皆發古未有,為一代絕品”。清乾隆年間朱琰《陶説》談宣德窯“按此明宣窯極盛時也,選料、制樣、畫器、題款無一不精”。
青花菱形開光雙鳳穿蓮花紋長方爐
由此可見宣德官窯青花,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經濟、文化、藝術以致思想觀念。作為宮廷用瓷和精美的藝術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這與當時制度的完備與技術的成熟有很大關係,作品一直被後人推崇,為青花工藝的典範。
雖然大部分地區的洪水正在緩緩消退,但對於那些失去家園的人來説,災後重建又是他們面臨的一個難題。拉傑卜 家住位於尼泊爾東南部的賈納克布爾,他的房子在洪水中被沖毀。他説,他們能夠想辦法生存下去,但是希望政府儘快幫助他們重建被摧毀的房子。
拉傑卜 尼泊爾受災居民:我們得到的幫助,只有兩公斤大米一個帳篷,和一些來自不同組織(捐贈)的衣服,但我們的主要問題是房子已經無法修復了。
目前,當地政府已將救援物資緊急送往受災最嚴重的南部地區。專家認為,森林砍伐和土地退化是導致災難發生的重要原因,而缺乏準備以及機構應對無力,則加劇了災難的反應。
近期,南亞多國持續遭受暴雨引起的洪水災害侵襲。過去的兩個月中,在尼泊爾、印度和孟加拉國,已有超過1000人死於洪災,受災人口約有4000萬。
連日洪災令印度多處無法正常運作,其中金融中心孟買多處街道嚴重淹水,交通癱瘓。在印度東部的比哈爾邦,當地農業經濟因作物被水淹而遭受重創,數千人被迫放棄他們的家園。孟加拉國人口稠密、地勢低窪,此次洪災造成約70萬處房屋受損或被毀,境內近三分之一的土地被淹。每年的6月到9月是南亞的季風雨季,易發生暴雨所致的洪澇和泥石流災害。據外媒報道,今年南亞國家的洪災情況比往年更為嚴重,救援機構正在盡一切可能為受災地區提供援助。
(2017-09-03)
內蒙古站訊 今晨(5日),內蒙古呼倫貝爾地區出現濃霧天氣,局地最小能見度不足100米,早上7時左右變成輕霧,至9時大霧天氣徹底消散。由於正值出行早高峯,給當地交通出行帶來不利影響。
今晨(5日),呼倫貝爾根河市出現大霧天氣,能見度較低。
今晨(5日),根河市大霧瀰漫,能見度不足100米。
今晨(5日),呼倫貝爾海拉爾在大霧中影影綽綽。
(2017-09-05)
緊張又激動人心的維秘面試結束了,日常君知道你們看到上秀模特的名單有喜也有失望,其實這一切都沒關係的開心點兒哈!畢竟你喜歡的模特也盡力啦,她們每個人真的都很棒。
還是整理下心情,咱們還要等FB佩戴者公佈和享受維秘秀視覺盛宴呢。
這兩天在面試的餘熱中,維秘官方也陸續放出了不少模特面試的視頻,其中有個叫Janiece Dilone的模特,不知道你們還記不記得?
2016年初次上秀就拿下了Pink環節的小閉,帶狗出場的“狗仔隊長”給日常君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今年當她面試時得知自己能再次上秀,開心的跳了起來!不過很多人的關注點都不在這兒,而是在她身上的秀袍上。
每年維秘除了秀服非常吸引人之外,秀袍也是逐年更換的,並且還會當做睡袍在各個店面銷售。
看着Dilone身上的印花秀袍,日常君不禁的打了個冷顫,如果這真的是今年大秀的秀袍,那隻能説維秘為了凸顯中國風夠拼的。
是不是維秘的創意大佬,受前段時間國內很火的“葛優文化”影響,推出了“葛優同款”改良版秀袍呢?相比較前幾年的秀袍來説,今年的確實比較搞笑hhhh~
2005年的秀袍就是一眼擊中的正紅色
2006年就變成了枚紅色
2007年和2006年的秀服顏色一毛一樣,不過細節做的不同。
到了2008年維秘就開始主打粉色了,不過還是有些偏深的玫粉色啦!
粉嫩的秀袍打2009年開始咯!粉色白條紋簡直少女心爆棚~
2010年時又調整了秀袍樣式,純粉色與黑色的袖邊結合剛剛好~
2011年時又回到了枚紅色,不過背後增添了bulingbuling的裝飾和VS字樣。
2012年秀袍則是變成了玫粉色外加黑色走邊。
2013年又延續了“病號服”的潮流,粉白色相間的條紋加上黑色的走邊,不過超模們穿上就是時尚誒。
2014年的黑色用的更大膽了,不過很性感啊畢竟是蕾絲的走邊~
最Pink風主打色的還是2015年,粉粉相加嫩到沒邊兒~
2016年秀袍最亮眼的就是背後字樣了,銀灰色配上粉色格外美。
日常君知道你們看了這麼多年大秀,關注的都是秀場上絕美的秀服,但看完這些年來變化的秀袍,有沒有覺得維秘在細節上做的也很讓人驚喜,不過今年的小花朵印花秀服,可能會吐槽聲滿滿了。
其實不用這麼刻意的靠近中國元素,隨心點兒才好呢~順便預警一下今年可能有的青花瓷秀服系列...
蓋飯娛樂,動圖內容供應者,為億萬網友創造樂趣。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悟理”:雞不少
網友“風塵”:好
網友“- 半度微涼。”:每年必追我的女神AA
(2017-08-25)
北京時間9月12日,亞冠聯賽四分之一決賽次回合比賽即將烽煙再起。屆時廣州恆大將坐鎮主場天河體育中心,對陣上海上港。距離比賽開打還有一週時間,距離上海上港計劃中的兵發廣州還有5天時間。但是就在今天,上海上港方面收到了廣州方面已經完成簽約酒店的書面通知:“由於颱風天鴿的緣故,導致酒店部分房間遭遇雨水侵襲,目前無法完成此次接待上海上港的入住需求。”至此,上海上港全隊遭遇了不可抗力颱風因素的巨大殺傷力,球隊瞬間陷入亞冠客戰廣州無處可住窘境。
由於本賽季亞冠聯賽方面改變了規則,客隊酒店不再由主隊提供,因此,客隊都需要自行做好酒店選擇、餐食等等備戰工作。上海上港方面,本賽季中超聯賽客戰廣州富力時,球隊選擇了四季酒店,通過入住體驗,上港方面在結束富力之戰時,就果斷決定並向四季酒店方面明確表示:“之後亞冠聯賽與廣州恆大比賽時,將繼續選擇四季酒店。”6月份開始,上港方面與四季酒店進行了非常友好和細緻的溝通及確認球隊訂房數量、房型、會議室、每日用餐時間、餐食內容等等細節並最終完成了合同。
只是,今天,來自廣州方面的這份書面函件,讓上港方面在天鴿過境多日之後,突然遭遇颱風襲擊,上港全隊瞬間面臨無處可住的窘境。客場比賽的前戰工作並不是看上去就是訂個酒店那麼簡單,能否火速在天河體育中心附近再找到一家合適球隊的酒店?能否以最快的速度落實酒店可供球隊使用的會議室?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敲定球隊每餐食物的內容?等等許多問題,對於上港而言,都將成為眼下出發前最尷尬的難題。
征戰客場,客戰廣州,每一場比賽之前都可能遭遇突發狀況,上港方面很清楚每一次需要面對的困難,目前,上港方面必須接受不可抗力颱風因素造成的艱難情形,上港俱樂部方面正在積極尋找能夠接待球隊完成客戰廣州比賽的酒店,希望在球隊落地廣州時,能夠順利入住酒店。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一尢”:想多了。。。哎。。無聊。
網友“威武廣州”:原來我廣州隊有呼風喚雨的能力。
(2017-09-05)
《上海堡壘》是根據著名作家江南的同名小説改編的,這部影片講述了在未來世界中外星的黑暗勢力突然襲擊地球,鹿晗飾演的江洋和舒淇飾演的林瀾肩負起末世下拯救地球的重任,與倖存的地球人一起在中國上海與外星文明展開終極大戰的故事。這部影片與其他影片最大的不同就在於背景不是架空的,而是設置在中國城市上海,中國人也將首次以主人公的姿態迎戰外星文明的侵襲,在影片中將會有外星“捕食者”、外星母艦、泡防禦系統、終極秘密武器等高科技感和想象力設定。
《上海堡壘》
《上海堡壘》
《上海堡壘》
在曝光的首款概念海報中是屹立在上海的著名地標“外灘摩天大樓”,在玻璃上映襯出末世之下頑強抵抗的上海一角,只見在天空中炮火密佈,人類和外星的入侵者們正在展開着一場激烈的戰爭。故事的時間線是2035年,外星的黑暗勢力突襲地球,企圖要奪取人類賴以生存的能源,地球上有能源的鎮子依次遭到重創,國家之間的邊界被打破,各國的精英們聯合起來組建軍隊,人類團結一致的抵抗外國侵略者,在所剩無幾的能源城市建立名為“泡防禦”的能量堡壘以抵禦外星人的進攻。
《上海堡壘》
《上海堡壘》
《上海堡壘》
隨着紐約、東京、新德里等堡壘城市的紛紛陷落,上海成為人類最後的希望。大學生江洋追隨女指揮官林瀾進入上海堡壘成為一名指揮員,與幾位好友組成“灰鷹小隊”迎擊外星侵略者。鹿晗和舒淇兩大偶像領銜主演,挑戰從未涉及過的全新題材,鹿晗依然是從一名懵懂的大學生經過炮火的洗禮後蜕變成一個英雄少年,舒淇所飾演的林瀾出生于軍事世家,性格獨立堅韌,與江洋並肩作戰。導演稱多年之後這些畫面也許會成真,甚至開玩笑想在其中客串一個角色,江南也親自參與到劇本創作中,電影將會在2019年上映。
(2017-09-15)
一、“越窯青瓷”釋義
“越窯青瓷”作為中國古代瓷器的一個品種,對鑑賞和收藏古陶瓷的朋友來説可謂“家喻户曉”,它從中唐起就為人所知,晚唐時已聲名鵲起,為眾多詩人墨客所吟誦。北宋以後雖然退出百姓的日用領域,但在鑑賞界卻令名長享至今,成為被稱道千年的雅玩,這在陶瓷史上委實可稱奇觀。
越窯系青釉印紋豆
“越窯青瓷”顧名思義,就是越窯燒製的青瓷。但是,何謂“越窯”?卻不是一個能輕易準確解答的問題。 “越窯”具體所指是什麼時間,哪個(哪些)地方的窯場?曾經眾説紛紜。
首先“越窯”之“越”固然是個地域名稱,但是它卻有多義性,作為屬地名稱它起碼可以有這麼幾種指稱:越國、越州、越郡、吳越、吳越國、越地等。這幾個地域名稱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界定並不是完全重合的:
越國:乃東周諸侯國(史稱越國為夏朝少康庶子于越的後裔所據),公元前306年,為楚所滅。強盛時疆域北達江蘇,南入閩台,東瀕東海,西到皖南、贛東,雄踞東南。
越州:於隋代大業元年始置,為隋唐到宋高宗紹興元年之前州郡名稱,屢改“會稽郡”又復之,南宋紹興元年升為紹興府。轄區約今浙江省浦陽江(義烏除外)、曹娥江流域及餘姚市地。
龍泉窯青釉淨瓶
越郡:紹興府別稱。
吳越:是春秋吳國、越國故地的並稱,泛指現在的江蘇南部、上海、浙江、安徽南部、江西東部一帶地域。唐宋以後所稱“江南”,大致也在此一區域。
吳越國:(907年——978年)是唐末至宋初 “五代十國”時期之一國,由浙江臨安人錢鏐所立,以杭州為首府。佔地十三州一軍八十六縣。其範圍包括今之浙江省全部和江蘇省的蘇州、福建省的福州。歷三代五王,至公元978年最後一任國主錢俶納土歸宋,歷時70餘年。
越地:1、秦漢以前指古百越族所居之地,因百越族居住地非常廣泛,遍佈整個江南至兩廣海南,故有“交趾(今越南)至會稽七八千里”之謂。2、唐宋後“越”指杭州灣以南的“越州之地”。
按上面關於“越”字的幾種指稱,其時間有先後,範圍有大小。那麼哪一種符合在古陶瓷語境下“越窯”之“越”的定義呢?或者説,“越窯”該如何定義呢?
古代文獻和近現代學界對“越窯”的定義其實也很不一致。
越窯系青釉印花三獸足洗
最早提及越窯青瓷產地(窯口)的文獻當是中唐時的陸羽(733年—804年),他在《茶經》卷中説:
盌,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嶽州次,夀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處越州上,殊為不然。若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類雪,則越瓷類氷,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緑,邢不如越三也。晉杜毓《荈賦》所謂“器擇陶㨂出自東甌”甌,越也。
甌,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淺,受半升已下。越州瓷、嶽瓷皆青,青則益茶,茶作白紅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紅;夀州瓷黃,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皆不宜茶。
陸羽在這裏提到了兩樣茶具:茶碗(盌)和茶甌(甌)。他認為這兩樣飲茶器皿都是以越州所產為最佳(越州上)。並且他還給出了評其為上的理由:瓷質美(“類玉”“類冰”)、視覺效果佳(“越瓷青而茶色緑”“青則益茶”),這個理由同時也點出了“越州瓷”的瓷質和釉色。他還對“越甌”的具體形制進行了描述:“口唇不卷,底卷而淺,受半升已下”。陸羽上述對“越瓷”茶具的瓷質釉色和形制之描述與傳世越窯青瓷器完全吻合,由於有這樣具體的描寫,使得我們很容易將這段文獻中出現的“越州(碗)”“越州(甌”“越瓷”“越州瓷”與我們這裏説的“越窯青瓷”若合符節地對應起來,據此我們可以得知最早明確提到越窯青瓷的文獻是陸羽的《茶經》。並且第一次提到越窯青瓷的產地(窯口)的也是陸羽的《茶經》。陸羽《茶經》雖沒有明確出現“越窯”一詞,但上述引文中之 “越州”,我們根據上下文具體語境很容易判斷出它是指稱瓷器的產地(窯口)而非一般的行政區域,而引文中之“越瓷”之“越”、“越州瓷”之“越州”同樣也是指稱瓷器的產地而非一般意義上的行政區域。
有人認為最早提到越窯的是陸龜蒙的《秘色越器》詩,非也。陸詩雖然明確出現“越窯”這一詞語(“九秋風露越窯開”),但已是晚唐時期了。(按陸龜蒙卒年在公元881年,較陸羽卒年晚77年)
由於傳統瓷器品種之名稱往往與產地組成合成詞,是故凡出現“越瓷”“越州瓷”“越甌”“越瓶”這類合成詞者,往往也就點明的該瓷品的產地(窯口)。我們正是根據這個構詞特點對古代文獻中有關越窯青瓷產地的詞彙進行檢索,得出最早提到越窯的文獻是陸羽的《茶經》。
考察最早出現越窯概念的時代目的在於便於我們確定“越窯”之“越”在古陶瓷原初意義上的區域所指,以避免此概念的隨意擴大或縮小,過去關於越窯青瓷的創燒、窯場分佈、熄火時間以及其產品特徵、流向等等問題的異見,往往是因對越窯所指區域的認知不一所致。
越窯之“越”既然是中唐人(陸羽)最早提出,那麼中唐時期的越州自然是陸羽指認的燒製越窯青瓷的具體區域。因此,陸羽所認知的“越窯”就是中唐越州所在區域燒製瓷器之窯場,更確切地説,即是陸羽生活年代(唐玄宗開元21年——唐德宗貞元20年)所稱越州範圍內之窯場。
但是陸羽指稱的“越州”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作為“越州總管府”或“越州都督府” 和“浙江東道”(相當於現代的地級市、“大市”)的“大越州”,一是僅指“越州總管府”或“越州都督府”和“浙江東道”治所之“小越州”(即會稽縣,今紹興市越城區)。
根據近現代對越窯窯址的調查和發掘,越窯窯場主要集中在上虞曹娥江流域(早期)和慈溪上林湖地區(中後期),這兩個區域在陸羽時代屬於“大越州”浙江東道的上虞縣和明州。
如陸羽的“越州”是指“大越州”,即當時浙江東道所轄越、婺、衢、明、台、處、温7州,則越窯青瓷的窯場固然在其覆蓋之範圍,但卻未免失之寬泛,因為燒製“越窯青瓷”的只有越州屬縣上虞和明州慈溪和鄞縣,其它5州並無越窯青瓷燒製。並且浙江東道(“大越州”)的婺州、温州還生產其它品種之青瓷:即婺州瓷和甌瓷,它們在唐代也自有其以地域命名的商品名稱,不易與“越窯青瓷”視為一物。且婺州瓷在陸羽的《茶經》中也被提及,是故陸羽 “越州瓷”之“越州”應該非指“大越州”可明矣。
而如果陸羽所指“越州”是指大越州治所,即今紹興市的越城區,則此處並未發現成規模的唐代青瓷窯址。其實陸羽時代的越窯青瓷生產中心已移到明州的慈溪上林湖區域,所以如陸羽所指越窯青瓷產地“越州”是指越州治所會稽縣,也是錯誤的。
越窯系青釉雙系卣
由於陸羽的興趣在茶藝,他只是將越窯青瓷作為一種上乘茶具來介紹,對於“越州瓷”的產地不可能有具體的實地考察,所以他指稱的“越州瓷”其實只是沿用當時瓷器市場的一種約定俗成的稱呼而已。而這種市場約定俗成的命名往往具有隨意性,所以“責名求實”往往不得要領。如果根據陸羽時代的實際產地,則稱之為“明州瓷”應該更“嚴謹”些。但是當時市場既然稱之為“越州瓷”,應該也是事出有因,估計有二因:其一是早期的越窯青瓷燒製中心上虞是越州的屬縣,故以所屬州名命之;後來燒製中心雖移到明州,卻仍沿用舊稱。其二是會稽縣作為大越州的治所,固為一地區經濟文化中心,自然也是越窯青瓷的一大集散地,以商品集散地來命名商品名稱(而未以產地命名)也是自古以來很常見的做法,就是到現代也有這樣的情況。如“丹東石”實際產自岫巖縣而非丹東,因為丹東是其集散地故約定俗成名之。
根據上述分析可知,雖然中唐的陸羽第一次提到了越窯青瓷的產地,但是這個“產地”在陸羽那裏並沒有一個具體確定的區域,只是一個大致的、模糊的、市場約定俗成的地理空間,它與“越州”這個行政區域有關,但不等同於越州。
這個作為越窯青瓷產地的“越州”的概念之含混性在中晚唐其他提及“越州瓷”的詩文作者那裏都是一樣的,包括陸龜蒙詩題所稱的“秘色越器”。而且這個產地的概指性和含混性一直延續至南宋。首次對越窯青瓷的產地做出具體明確指認的是南宋的陸游。他在《老學庵筆記》卷二(著於南宋淳熙、紹熙間)中説:
耀州出青瓷器謂之越器,似以其類餘姚縣秘色也。然極麄樸不佳,惟食肆以其耐久多用之。
引文中提到耀州青瓷“謂之越器”,乃當時市場的一種商業化稱呼,以為越窯青瓷久負盛名,故以“越器”為號召。此情形就像如今將非洲黑黃檀(紫光檀)稱為“紫檀”或“大葉紫檀”一樣,都是傍名器之名。該處引人關注的是作者提到了“秘色”瓷的產地餘姚縣。陸游提到的“秘色”瓷即是越窯青瓷中的精品,乃越窯的中心窯口——上林湖窯場所燒製。他在上引文中第一次明確指出越窯青瓷(秘色瓷)產地在餘姚縣,這是相當具體而準確的一個定位。陸游生活時代的餘姚縣隸屬紹興府,上林湖窯場(現為慈溪市橋頭鎮上林湖村)當時即屬於餘姚縣所轄(橋頭鎮歷史上一直是餘姚縣所轄,到1954年行政區劃調整,橋頭鎮才劃屬慈溪),而越窯青瓷的早期窯場上虞縣(現為紹興市上虞區)與餘姚乃臨縣,唐代一度併入餘姚(長慶元年併入餘姚,次年復置)。所以陸游的這個越窯青瓷產區定位比之前指稱的“越州”更具體明確,也更準確,證諸現代的考古發掘所揭示的越窯青瓷窯場遺址,可謂基本吻合。
其實在陸游生活的時代,越窯已經熄火多年。陸游這個關於越窯青瓷產地的説法是怎樣得出的?筆者以為很有可能是出自其親臨越窯遺址勘踏所得。畢竟他是越州山陰(浙江紹興)人,且晚年也在家鄉終老,越窯遺址與其家鄉近在咫尺,所以能得出這麼一個相對具體而準確的指認。但他的這個指認並沒有在當時得到普遍認同,如生活於兩宋之交的莊綽在其《雞肋編》(成書於紹興年間)中尚雲“(處州龍泉縣)又出青瓷器,謂之‘秘色’。錢氏所貢蓋取於此”,此已將龍泉青瓷與越窯青瓷混為一談了。可見南宋人對於越窯青瓷的具體產地大多還是不甚了了。在其後的元明清時代,提及越窯青瓷的作者似乎也不太理會陸游的這個説法,仍然以“越州”這麼一個含混不確的區域名詞來界定越窯青瓷的產地。
其實元明清的私人著作已經基本不提越窯青瓷。如元代孔齊之《至正直記》、明代田藝衡之《留青日札》、陳繼儒之《妮古錄》、宋應星之《天工開物》、文震亨之《長物志》、曹昭之《格古要論》、高濂之《遵生八箋》、清代劉廷璣之《在園雜誌》、程哲之《窯器説》、佚名之《南窯筆記》等均有論及歷代瓷器,但皆無隻字提及越窯青瓷,可見越窯青瓷在南宋以後已經淡出人們的視野。唯在史志(《宋史》、《浙江通志》等)和類書、清帝詠瓷的《御製詩》中有所涉及。即使一些比較有影響的私人專著如清代梁同書的《古窯器考》、朱琰的《陶説》、藍浦的《景德鎮陶錄》等,其涉及“越瓷”或“秘色瓷”者,也都襲用前人之説,對於越窯青瓷的產地均未有絲毫髮明。至於《景德鎮陶錄》認為 “南宋時秘色窯已移餘姚,迄明初遂絕”,於秘色瓷窯址所在之説明雖較前人具體,但對窯口時代的指認卻錯得離譜。且又將越窯和“秘色窯”視為二處,亦謬。(按這個説法蓋源於明代李日華《六研齋筆記》,延至民國郭葆昌《瓷器概説》仍曰“南渡後……秘色遷於餘姚”,對此陳萬里先生在1943年發表之《故宮一部分古瓷之商榷》一文中已予以辨正)
此種混亂狀況延至清末和民國前期仍是如此,如劉瀏之《匋雅》、邵蟄民餘啓昌之《增補古今瓷器源流考》介紹越窯均寥寥數語,簡率籠統,於具體窯場仍未明確,而彼時頗具影響的許之衡《飲流齋説瓷》對越窯青瓷竟未着一字。
越窯青釉直頸瓶
民國趙汝珍《古玩指南》説“論瓷器者,首曰柴、汝、官、哥、定,前乎此,雖有越州秘色,但原器久已失傳,故不計焉。”這反映了近代瓷學者的一個普遍態度,也是越窯窯址失考的一個客觀因素。
這種對越窯青瓷窯場所在的籠統而模糊的認知一直到陳萬里考察越窯遺址後才有一個徹底的轉變。陳1935年5月首訪上林湖,在陳子山採集到一批越窯青瓷片,回來撰成《餘姚上林湖仿古記》短文一篇,文中確認“餘姚上林湖為五代越窯窯基所在”。這應是歷代古陶瓷著述中對越窯青瓷窯址的第一次確認。1936年12月,陳又獲得紹興古城村唐户部侍郎王叔文夫人墓出土之越窯青瓷7件(執壺2,盤子2,圓盒1,水盂1,花插1)。這批精美成熟的越窯青瓷因為有墓誌銘紀年(元和五年)而意義尤為重大,陳氏在《唐代越器專集引言》中確認這批越瓷為“上林湖出品”,這樣就將上林湖燒製成熟越窯青瓷的時間從一年前斷言的“五代”上推到了唐憲宗元和年間(中唐)。
陳萬里先生對於越窯青瓷具體產地的勘定在二十世紀後半葉的歷次窯址調查和考古發掘中得到了進一步確認,目前窯址定位已不存在爭議,爭論的是“越瓷”“越器”“越州青瓷”之“越”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唐代的越州?這個問題一直存在着,但卻不見有深入探討者,這裏通過筆者的梳理相信這個歷史疑問已可以有答案了。
這次的梳理也讓筆者重新檢討了十二年前出版的小書《越州青瓷》(2002年福建美術出版社)的錯誤。在拙書第二章筆者曾斷定“‘越窯’就是‘越州窯’的簡稱”,看來這個結論有失簡單化,而《越州青瓷》的書名現在看來也有失妥切。
“越窯”之釋義已如上文,下面何謂就是“青瓷”的問題。
中國最早出現的瓷器品種即是青瓷。這是有瓷器的產生髮展和演變規律決定的。畢竟瓷器的產生髮展與其它人類生產生活用具一樣都遵循着又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的線路(此僅就製造技術而言,非就藝術而言。如果僅採取藝術的視角,則後問世者未必比先問世者高級)。換言之,青瓷是瓷器中條件限制最低、最容易製造的瓷器品種(當然這是相對於後起的其它瓷器品種而言,如就其本身的成熟過程而言也經歷了漫長的成長歲月)。例如與白瓷相比,它的胎土和釉藥的淘練和配置在去除雜質這一環節沒有白瓷要求的那麼高。如何將胎釉中的呈色金屬雜質淘洗至不影響白瓷釉色(白色)的正常呈現,中國工匠們摸索了500多年(如果從東漢成熟瓷器——青瓷算起的話),到南北朝才燒成真正的白瓷。
“青瓷”之釋義仍需按“青”和“瓷”二義分釋之。
越窯青釉菱花口盤
先説什麼是“瓷”。
“瓷”字不見於許慎《説文解字》原本,北宋大徐本(徐鉉)《説文》新附之,曰“瓷:瓦器。從瓦次聲。”此表明瓷器到北宋仍視為一種“瓦器”。那麼什麼是“瓦”,許慎訓曰“瓦:土器已燒之總名。象形。”又,《説文》訓“匋”(即“陶的本字)曰“瓦器也。從缶,包省聲。”是則在徐鉉那裏“瓷”“瓦”“匋”三字皆指同一物,形聲別而其義一也。
因此根據徐鉉的定義,凡一切土(無論是陶土抑或瓷土)燒製之器皆為“瓦器”“陶器” “瓷器”。可見在徐鉉那裏,陶器和瓷器是不分的,同一件陶瓷器,可稱之為“陶器”亦可稱之為“瓷器”。而事實上在許慎的年代,瓷器(青瓷)作為一個新的“窯器”品種已經燒製成熟,已經足以將之與陶器和釉陶區分出來。
其實,西漢人鄒陽在《酒賦》中即有“醪釀既成,綠瓷既啓”,此為文獻中最早出現“瓷”字者,但彼時之“綠瓷”是否就是後世所言之瓷器,尙難確定。現在普遍的看法是到東漢時中國才出現成熟瓷器(青瓷)。所以鄒陽賦裏提到的“綠瓷”可能是一種原始青瓷或者釉陶(漢綠釉器)。(《北史》卷九十“時中國久絶琉璃,作匠人無敢措意。稠以綠瓷為之與真不異”是則抑或為綠釉之琉璃器。)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卷九“菰米飯法”有“菰榖盛韋囊中搗瓷器為屑”句,則此時所謂“瓷器”者定有“堅緻”之胎質,但是否即是現在所言的瓷器亦未可知。
唐代張戩在《考聲切韻》説“瓷,瓦類也,加以藥面而澤光也”,則對瓷器的認識略有進步,但並不準確,且仍將之歸為“瓦類”。宋司馬光的《類篇》與丁度的《集韻》則對瓷器的胎質有所界定,提出“陶器之堅緻者”的觀點,較之同時代之徐鉉有進步,但仍未將瓷器看做是有別於陶器的另一物。實際上唐宋以後雖 “瓷”之名稱在文獻中已不鮮見,但稱瓷為“陶”的情況仍很普遍。如“近者餘安道孫獻策榷饒州陶器”(蘇軾《東坡志林》、“饒州景德鎮湖田市,乃燒造陶器處也”(南宋洪邁《夷堅志》)等,元代蔣祈《陶記》整篇都在説景德鎮瓷器,篇目卻是“陶記”。明人稱瓷器為“窯器”的很普遍(“窯器”一詞始於宋人),稱“瓷器”者亦不少,但仍有稱瓷器為“陶器”者。不過沒有將陶器(如宜興紫砂器)稱為瓷器者,清代亦然。清代對瓷器的稱呼仍是或瓷或陶,未嚴格區分,如乾隆時人查儉堂“國朝陶器美無匹,邇來年窯成第一”詩句,詠的是當時著名的年窯瓷器。古人的這個認識一直延續到近代,如清末民初寂園叟劉瀏主要論瓷器之著作仍名之為《匋雅》,其自序中則曰“初名瓷學”又曰 “匋之堅緻者,厥名曰瓷”(按此乃沿用宋司馬光的《類篇》與丁度的《集韻》的説法),説明那是的學者對於陶器與瓷器的界説還是很不嚴格的。
瓷器的嚴格定義是在近代對瓷器的各項理化性質和理化指標進行測定後才作出的,根據測定的結果對瓷器的原料成分、燒成温度、吸水率、氣孔率、硬度、強度、透光度等項目的數據化描述才真正將瓷器與陶器嚴格區分開來。
那麼瓷器都有哪些理化性質和理化指標呢?或者説符合怎樣的理化性質和理化指標才可以稱之為瓷器呢?
一般有如下幾項指標:
原料必須是富含石英和絹雲母等礦物質的瓷石或高嶺土。
抗彎強度在600公斤/平方釐米以上。
顯氣孔率在7%以下。
吸水率在4%以下。
燒成温度在1200℃左右(不低於1050℃)。
根據主要數據,我們可以得出有別於陶器的成熟瓷器的一些主要特徵:
1、器胎因富含石英和絹雲母等成分而呈一定程度之結晶結構和玻璃相。
(陶器胎體無結晶結構和玻璃相)
2、硬度和抗彎壓度高。
(陶器硬度和抗彎壓度低)
3、胎體緻密,基本不吸水。
(陶器胎體鬆軟,亦吸水)
4、燒成温度高。
(陶器燒成温度低)
另瓷器普遍上釉,而陶器普遍不上釉。但此項特徵並非絕對,如有素胎瓷、素三彩瓷即非上釉之瓷器,而釉陶則為上釉之陶器。
越窯青釉刻蓮花紋盒
再説“青瓷”。
如上所言,青瓷既是瓷器品種之一,也是最早出現的瓷器。那麼何為青瓷?顧名思義,青瓷就是“青色的瓷”(此“色”乃指包在瓷器外表的釉色,非指胎色也)。如今説“青瓷”一詞乃沿用古稱(《白孔六帖》卷十四引唐沈既濟《枕中記》有“其枕青瓷而竅其兩端”句,可知最遲在公元9世紀的唐德宗貞元年間(即沈既濟生活年代)已出現“青瓷”一詞。但是什麼是“青色”呢?在古代語言環境中,“青”作為一種顏色的指稱,其範圍相當之廣,既包括綠色和藍色兩大色系的所有顏色以及此兩種顏色的混合色,有時還包括黑色(如“青絲”“青衫”指黑髮黑衣)。可以説,“青色”幾乎包括除暖色和白色外的所有冷色和中間色調。因此,如果從釉的顏色定義,則青瓷可以包含草綠、翠綠、深綠、藍綠、灰綠、墨綠、天藍、蔚藍、灰藍、黑藍……等等十幾種顏色,而這種命名所指釉色的多樣化也符合歷代青瓷產品的實際,如同屬青瓷之屬,越窯青瓷、汝瓷、耀州青瓷、龍泉青瓷……諸種不同窯口青瓷的產品釉色在色相、質感、明亮度、透光度、飽和度、純淨度、折射率等等方面均大異其趣,即使同一窯口的青瓷,在上述色質諸方面的差異也不小,如同是汝瓷,就有天青、天藍、粉青、翠綠、大綠之別。因此,根本無法用一種固定的顏色(如“綠釉”“藍釉”等)來定義青瓷,而“青色”則以其對色彩的廣譜性定義將所以青瓷可能呈現的釉色歸入其中,這就是“青瓷”一詞從唐代一直沿用至今的緣故。
但是,是不是隻要釉面呈現“青色”的瓷器都可以稱之為“青瓷”呢?不是。例如明清時代景德鎮燒製的“粉青釉”“冬青釉”“天青釉”“霽藍釉”“瓜皮綠”“郎窯綠”“秋葵綠”“蘋果青”等品種均不歸入青瓷。這是因為它們與明代以前的傳統青瓷在原料配方、釉的金屬呈色劑、燒窯工藝等方面並非同一。如傳統青瓷的原料是瓷石單一配方,而明清景德鎮瓷器是加入高嶺土的複合配方;傳統青瓷釉的“青色”金屬呈色元素是鐵分子,而明清景德鎮瓷器的“青色”金屬呈色元素是銅或鈷;傳統青瓷的“青色”是使用還原焰氣氛燒成,而明清景德鎮瓷器的“青色”多使用氧化焰燒成。
因此,青瓷的定義不僅包括釉色,還應包括瓷器原料、釉藥呈色配方和燒成工藝的規定性。準確的定義青瓷,應該是:以單一配方瓷石為主要原料,以鐵分子為胎釉致色劑,主要在還原焰氣氛下燒成的高温瓷器。
(2017-08-26)
提起青瓷,唐朝詩人用“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峯翠色來”形容它的色澤之美,宋代莊綽在《雞肋篇》中也有記載:“處州龍泉縣,又出青瓷器,謂之秘色,錢氏所貢蓋取於此。”龍泉這個地名曾不止一次出現在古代文人讚頌青瓷的詩句裏,可見其地位非同一般。
有人説:世界青瓷在中國,中國青瓷在龍泉。這話一點不為過,上垟作為現代龍泉青瓷發祥地,已經成為了中國青瓷文化的象徵,是獨一無二的青瓷小鎮。其位於浙、閩、贛結合部,三省交通要塞處,“中國青瓷小鎮”是龍泉上垟鎮的別稱,核心景區是披雲龍泉青瓷文化園。
走進青瓷文化園,”龍泉一日,青瓷千年“幾個字便映入眼簾。龍泉青瓷是在五代北宋時期日益發展興旺起來的,進入南宋後,龍泉青瓷的釉配方產生了革新,配製出了石灰鹼釉,可以施厚釉,燒成的產品乳濁失透,如玉石般瑩潤青翠。
龍泉青瓷與其他瓷種不同,它追求的是內斂美、靜態美、純淨美,因此最難的,在於對釉色的把握。其產品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白胎和硃砂胎青瓷,著稱“弟窯”或“龍泉窯”,另一種是釉面開片的黑胎青瓷,稱“哥窯”。
“弟窯”青瓷釉層豐潤,釉色青碧,光澤柔和,晶瑩滋潤,勝似翡翠。有梅子青、粉青、青、淡蘭等不同釉色。“哥窯”則以瑰麗、古僕的紋片為裝飾手段,如冰裂紋、蟹爪紋、牛毛紋、流水紋、魚子紋、膳血紋等加之其釉層飽滿、素有“紫口鐵足”之稱,湛稱瓷中珍品。
現代的龍泉青瓷繼承了中國傳統的藝術風格,在此基礎上更有了新的突破。師傅們先後成功研製出紫銅色釉、高温黑色釉、虎斑色釉、赫色釉和天青釉等。在工藝美術設計上也有了“青瓷薄胎”、“青瓷玲瓏”、“青瓷釉下彩”、“象形開片”、“文武開片”、“青白結合“等。
作為龍泉最具特色的國家級青瓷文化旅遊景區,披雲青瓷文化園裏不僅可以參觀到國營龍泉瓷廠遺址,還設有青瓷傳統技藝展示中心,手工坊、國際陶藝村、購物街及青瓷大舞台,每年都會邀請世界各地陶藝大師來小鎮創作交流,舉辦藝術交流活動,以此來提升龍泉青瓷藝術水準。
目前,整個青瓷小鎮已經聚集了四十多家青瓷生產企業,數十位國際陶瓷大師在上垟設立工作室,併成為了中國美院、景德鎮陶瓷學院、浙江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等高校實習基地,在這裏你可以購買到不同種類的青瓷作品,每一件都是精美至極。
當然,如果你想要一件獨一無二的作品,那不妨去手工作坊親自嘗試一番,裏面會有師傅們親自教學,令你在短時間內便能做好屬於自己的青瓷藝術品,無論最終做成的是碗,花瓶還是水杯,都值得紀念和珍藏的。
龍泉青瓷是人工製造的翡翠,是山川精華與人類智慧的完美結晶,面對這樣的極致之美,似乎所有的語言都失去了力量,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人知道中國這個青瓷小鎮。
(2017-09-06)
(2017-08-28)
當地時間2017年9月12日,菲律賓馬尼拉奎松城,一場風暴襲擊過後,城市道路被洪水淹沒。當地的孩子們苦中作樂,在滿是積水的街道上游泳、打籃球。
當地時間2017年9月12日,菲律賓馬尼拉奎松城,一場風暴襲擊過後,城市道路被洪水淹沒。一名男子抱着一大塊泡沫在積水中游泳出行。
沒腰的積水為奎松城的居民們出行帶來不便。據菲律賓《商報》報道,熱帶低氣壓“馬玲”12日橫跨菲律賓呂宋島中部地區,造成惡劣天氣,導致至少4死17失蹤。
奎松城的一名男子用簡易小船幫助民眾渡過積水路段。菲律賓氣象局指出,短短兩天內,“馬玲”為呂宋島中部地區帶來近兩個月的降雨量,大岷區及外圍省份多處出現積水,低漥地區水深及胸,部分城市停電,各級學校停課,總統府也宣佈政府機關停止辦公。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文昌湖孫峯”:放到菲律賓馬尼拉坐灘
網友“胡大俠港貨”:菲律賓馬尼拉
(2017-09-13)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