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卧底是誰,結局曝光實在意想不到。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隨着副市長的出逃,漢東省的貪腐也從孤案升級為窩案,一場反腐風暴就要打響。根據《人民的名義》之前的預告片花,漢東省反貪局長在打電話時就一輛卡車撞倒在地,似乎不久就要“領便當”。在《紙牌屋》第二季開篇,凱文史帕西扮演的副總統為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殘忍地將一位女調查記者推下地鐵。可見《人民的名義》的戲劇衝突一點也不比美劇温和。
人民的名義卧底是誰 結局曝光實在意想不到
那麼,究竟誰才是隱藏在漢東省委內部的“卧底”?是飛揚跋扈、心事重重的市委副書記李達康?還是看似公道、實則鑽營的公安廳廳長?甚至那個義正言辭、一臉正氣的省委副書記會不會也有問題?這些謎團必然會牢牢抓住觀眾的心。
但即便卧底就在這幾個人中間,最高也不過到了“副部級”,但《人民的名義》早就明確指出:反腐反到“副國級”。據瞭解,最開始反腐的級別也沒這麼高,周梅森透露:“做了一半我還在考慮,反腐到什麼程度,原中國作協黨組書記翟泰豐大為惱火。他就説,壞人只寫到一個公安廳長,‘十八大’後倒掉這麼多的貪官,反腐形勢這麼嚴峻,你能這麼輕描淡寫嗎?”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決心和勇氣,對“老虎”、“蒼蠅”等一切腐敗分子開火,倒下的“老虎”有正國級、副國級、正部級、副部級領導幹部一百多個。不管是紀錄片《永遠在路上》,還是日常的反腐新聞,都毫不迴避,但《人民的名義》究竟如何處理這個“副國級”腐敗分子,還是很令人期待。
在中國的文藝創作環境下,反腐劇至少有三個層面的理解。第一,是官方角度的教育官員、驚醒人心,這是一種政治宣教作用﹔第二,對於普通老百姓,可能是一種獵奇和情緒的宣泄,這是一種社會閥門的功能﹔第三,創作者得到了一次難得的表達機會,可以站在更高的高度來進行藝術創作。
人民的名義卧底是誰 結局曝光實在意想不到
一般而言,做到第一個層面很容易,做到第二個層面也不難,但只有做到第三個層面,這部作品才能傳世。就像《大明王朝》開播十週年,依然可以温故知新。從目前的兩集來看,《人民的名義》是高於筆者期待的,但至於它能否成為一部“藏之名山”的作品,有待繼續品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