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令》堪稱點睛之筆的細節,藍湛胸口的烙印,離別時的對話

什麼是優秀的電視劇?很多人都會説,演技精湛,劇情無尿點,可我想説,優秀的電視劇就是讓觀眾流連忘返的劇。然而《陳情令》便是這樣的一部劇,可能有些人不適合看這類型的電視劇,但是相反很多觀眾卻在看過一遍之後,還會重新再看一遍,那這是為何呢?

其實很簡單,看一遍《陳情令》只知道“忘羨情”的珍貴,可當你看第二遍、第三遍的時候你會發現,為了凸顯情感卻又不失格調,就會將這種凸顯的情感藏在暗處,也就是我們所説的細節,然而在《陳情令》中最具點睛之筆的細節,我認為有兩處。

《陳情令》堪稱點睛之筆的細節,藍湛胸口的烙印,離別時的對話

第一處:藍湛胸口的烙印

看到魏嬰跳崖後,藍湛就像失心瘋了一樣,甚至公然於百家為敵,甚至和自己最尊敬的叔父反駁,也正是這個原因讓藍湛多了戒鞭的傷痕。可當魏嬰看到的時候,卻發現藍湛胸口不只是戒鞭痕,還有一個和自己一樣的烙印,可全集也沒透露過為何留下。

《陳情令》堪稱點睛之筆的細節,藍湛胸口的烙印,離別時的對話

而這便是導演點睛之筆的操作,看過原著的都知道,因為藍湛喝酒後,才留下了這個烙印,可是劇中卻沒有提。

其實不提才是最正確的做法,因為提了之後,就少了一絲神秘和一絲“忘羨情”的珍貴。要知道“忘羨情”的珍貴之處就在於,我默默承擔你的痛苦,絕不會讓你擔心。可導演的做法,卻恰恰的不只是讓觀眾體會到了藍湛和魏嬰的友情,也讓觀眾看到了心裏,看似是觀眾的疑惑,為何不劇透實則心中早已經產生了共鳴,就是為了魏嬰而留。

《陳情令》堪稱點睛之筆的細節,藍湛胸口的烙印,離別時的對話

還有一個小原因,就是不想讓藍湛成為魏嬰的守護神,畢竟如果連烙印都公開的話,那麼在觀眾心中藍湛的形象就會更加偉大,這樣反而將魏嬰的形象變小不少。可要知道藍湛和魏嬰,本就是一樣的人,那麼自然在觀眾心中的形象也該如此。

《陳情令》堪稱點睛之筆的細節,藍湛胸口的烙印,離別時的對話

第二處:離別時的那句“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藍湛成為了仙督,魏嬰還是那個想繼續遊歷天下的魏無羨,離別的痛苦在於不能相見,在於不敢看彼此所以選擇背道而馳,而那句“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後會有期”卻不單單是説給藍湛聽的,而是藉着魏嬰的嘴,説給了那些喜歡“忘羨情”的觀眾。

《陳情令》堪稱點睛之筆的細節,藍湛胸口的烙印,離別時的對話

藍湛和魏嬰早晚會相見,哪怕不相見也總會相思,而這也便是導演對觀眾説的話,一部劇不只是有原著作者的情,也有導演的情,演員的情,而播出後就是觀眾對《陳情令》的情,而這離別的一句話,卻恰恰表達了這樣的一份情。

《陳情令》堪稱點睛之筆的細節,藍湛胸口的烙印,離別時的對話

有人説結局有點爛尾,但是細想的話,有沒有可能是導演在暗示,《陳情令》第二部還會和大家見面呢?所以我不覺得這是爛尾,這只是為了更好地表達整個劇組對作品和觀眾的感情。

而這兩點也正是感覺最有點睛之筆意境的地方,不知道你是否認同呢?哪怕不認同的話,你是否會期待第二部的出現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52 字。

轉載請註明: 《陳情令》堪稱點睛之筆的細節,藍湛胸口的烙印,離別時的對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