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時特別喜歡看印度的歌舞電影,當時天真的認為印度人都長得和電影裏一樣美,後來接觸印度越來越多,才知道原來印度顏值高的人就那麼一小撮。
寶萊塢的電影明星大部分都印度雅利安人種,他們與歐洲的雅利安人種有着共同的祖先。因樣貌與歐洲人已有了區別,所以他們被稱為印度雅利安人。
雅利安人是很多民族的祖先,公元前2500年,一部分人雅利安人越過興都庫什和喀喇崑崙山脈,進入伊朗高原和印度大陸。
雅利安人是好鬥的遊牧民族,他們進入印度後與當地的達羅毗荼人發生激烈衝突。達羅毗荼人一部分淪為雅利安人的奴隸,一部分人被迫向南遷徙。
雅利安人成了恆河流域的新主人,他們身材高大、膚色白皙,自認是高尚的民族。被征服的達羅毗荼人膚色為深褐色,因此膚色就成為區別高低貴賤的重要標誌。
當時的印度社會,按照膚色的不同分成兩個階層,可隨着後來種族間的不斷通婚,雅利安人的膚色開始不斷加深,也就再也無法通過膚色來做區分。
不過隨着社會分工不斷明顯化,印度人開始以職業劃分階層,於是就出現了“種姓制度”。
第一等級是婆羅門,他們掌管宗教;第二等級剎帝利掌管國家機器;第三等級是吠舍,即普通的雅利安人,沒有任何政治特權,負責供養前面兩個階層。第四等是首陀羅,被征服的印度土著,是前面三個等級的奴僕。
印度的種姓制度一開始並不是很嚴格,不同種姓之間可以隨意變動。後來種姓制度變得越來越複雜,種姓之間的隔離和歧視也變得越來越觸目驚心。
在政教合一的國家中,高種姓壓迫低種姓是宗教生活的一部分,也被視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婆羅門殺死一個首陀羅就像弄死一條狗一樣輕鬆。
印度獲得獨立後,雖然從法律層面廢除了種姓制度,但實行了幾千年的等級制度早已深入印度人心靈,不是説廢除就能廢除的。
種姓制度原本就與職業相關,至今仍影響着印度人的擇業觀念。在印度接受高等教育的門檻不是很高,但是絕大多數低種姓學生讀幾年書就不讀了。
低種姓的人認為沒必要讀這麼多書,做好高種姓人認為低賤的工作就好了。高種姓的人寧願餓死也不會去做清潔工、理髮師等職業。
印度很多大學只招收本種姓的學生,即便是招收低種姓學生的學校,很多專業也被高種姓老師和學生把持着。婆羅門把持着政治學和哲學專業,中種姓把持着工商管理和英語等專業。
儘管印度對種姓制度做出了種種限制,低種姓人也獲得了很多自由,但結果並不十分樂觀。
低種姓人就很難進入寶萊塢拍電影,這種名利雙收的職業永遠屬於那些身材高大的雅利安後裔。
挖掘歷史有意思的另一面,歡迎訂閲微信公眾號“史料不輯”(slbj001)長按可加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