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決定權在誰手中: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情緒崩潰引發安樂死熱議

  近日,北大漸凍症女博士情緒面臨崩潰的消息牽動着社會各界人士的心。曾口述“遺囑”希望在過世後捐獻器官的她,因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在一次情緒失控後稱:

  不治了,我真的太痛苦了,我受不了了,求求你們,把我呼吸機拔掉,讓我捐獻器官,剩餘的東西火化吧。

  自媒體曝光以來,北大女孩婁滔的病情除了引起人們對於漸凍症的廣泛關注外,更引發了網友對於安樂死合法化的激烈討論。

  一個人活着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得了這個病,活着對我是一種折磨和痛苦。我要有尊嚴地離開,爸爸和媽媽,你們要堅強地、微笑着生活,不要為我難過。

  這,是29歲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的口述“遺囑”。

  這個陽光開朗的土家族女孩是北京大學歷史系的一名在讀博士,從小到大成績優異的她,一直都是家人的希望和驕傲。

生命的決定權在誰手中: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情緒崩潰引發安樂死熱議

  據母親汪豔梅所説,考上北大的婁滔特別開心,放暑假回來後整個人也顯得特別不一樣,彷彿對未來的一切都充滿期待的樣子。

  而就在考上博士後的第一個暑假,婁滔突然發現自己左腳腳趾的腳尖沒有了知覺,墊不起腳了,很快,右手上的知覺也漸漸消失。經過一系列神經內科檢查,2016年1月,婁滔被確診為患有疑似運動神經元病,也就是人們常説的“漸凍症”(ALS)。

生命的決定權在誰手中: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情緒崩潰引發安樂死熱議

  “漸凍人”全身的肌肉會逐漸萎縮,直至吞嚥困難,呼吸衰竭。從發病到死亡,患者的平均生存期為3至4年。2014年,由美國ALS協會發起並風靡全球網絡的“冰桶挑戰”就是為了呼籲更多的人們關注“漸凍人”羣體,也就是從那時起,大多數人第一次接觸到了這個陌生的名詞。

生命的決定權在誰手中: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情緒崩潰引發安樂死熱議

  “冰桶挑戰”

  作為一個在醫學領域內仍未被攻克的難題,“漸凍症”給婁滔帶來的不僅是身體上的病痛,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摧殘和折磨。

  與阿茲海默症不同的是,“漸凍症”晚期病人雖失去行動能力,但仍可一直保持着清晰的思維能力,健全的智力和記憶,彷彿一個鮮活生動的靈魂被囚禁在一個逐漸僵化的軀殼內,就是這一特點讓“漸凍症”顯得更為可怕。

生命的決定權在誰手中: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情緒崩潰引發安樂死熱議

  著名物理學家霍金也是“漸凍人”

  因而,不堪病痛摧殘的婁滔請求父母,希望自己能帶着尊嚴離開。

  這一消息很快在微博上引發了關於生命決定權和安樂死合法化的熱議。

  有網友呼籲説,安樂死合法化是時候拿出來討論一下了。

  表示支持的網友大多出於尊重婁滔的個人選擇權,希望女孩保留支配自己生命的權利:

  也有網友表示反對:

  而婁滔的父親婁功餘表示:

  我對這個治療不抱多大希望,但沒放棄。不去堅持就會失去機會留下遺憾,如果有奇蹟出現呢?

  毫無疑問,婁父的堅持是出於對獨女深深的愛和不捨,然而也有網友質疑這種做法是不是違背了婁滔內心真正所想,抑或是另一種傷害呢?

  不可否認的是,安樂死合法化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

  截止今年9月,已立法容許安樂死的國家僅有歐洲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北美洲的美國部分州和加拿大以及南美洲的哥倫比亞。

生命的決定權在誰手中: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情緒崩潰引發安樂死熱議

  而據韓國保健福祉部本月22號消息,韓國從10月23日至明年1月15日將試行《維持生命醫療決定法》(也稱《安樂死法》),臨終患者可以自己決定是否繼續接受維持生命的治療。

生命的決定權在誰手中: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情緒崩潰引發安樂死熱議

  而無論是“被動安樂死”(停止治療使病人自然死亡,也稱“尊嚴死”)還是“主動安樂死”(主動為病人結束生命,如注射藥物),其涉及到的道德倫理的爭議及高難度的執法和監管使得立法過程尤為棘手。

  安樂死合法化的支持者們往往立足於個體的基本選擇權利。晚期癌症、艾滋病、罕見遺傳疾病等患者在等待死亡的過程中需要忍受極大的肉體痛苦和精神折磨,因此,很多人認為,意識清醒的病患有支配自己生命的權利。

  79歲知名作家瓊瑤就曾在今年3月的公開信中力挺安樂死立法,並表示絕不當個“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卧牀老人。

生命的決定權在誰手中: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情緒崩潰引發安樂死熱議

  不論我生了什麼重病,不動大手術,讓我死得快最重要!在我能做主時讓我做主,萬一我不能做主時,照我的叮囑去做。

  幫助我沒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計讓我痛苦的活着,意義重大!千萬不要被“生死”的迷思給困惑住。

  除了像瓊瑤這樣未雨綢繆堅決提前安排好身後事的安樂死支持者,很多在生死線上苦苦掙扎的病患也都曾表示希望提前結束自己的生命。

  著名作家巴金從1999年到2005年離世這長達六年的時間裏,只能依靠食管和呼吸機維持生命。巨大的痛苦和折磨之下,巴金多次提及希望安樂死。然而,在“不惜一切代價搶救”的指令下,巴金不得不表示再痛苦也要配合治療。2005年10月17日,在家屬放棄搶救的堅決要求下,彌留之際的巴金終於得到了最後的安寧。

生命的決定權在誰手中: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情緒崩潰引發安樂死熱議

  而對比之下,“主動安樂死”所引發的爭議更遠遠超過道德倫理的範疇。

  2011年5月,中風20多年的李阿婆被兒子鄧某餵食農藥後死亡,因涉嫌故意殺人,鄧某被逮捕。據鄧某交代,自己是應母親要求為其實施安樂死。

  2009年11月,陝西農民何龍成為卧病在牀15年、飽受病痛折磨的妻子徐桂琴選擇了“安樂死”,被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3年。

  儘管聲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結束親人的痛苦,然而逝者已逝,人心難測,犯案人真實的動機確實無從考究。

  有專家坦言,一旦安樂死合法,雖然一小部分人的意願得以滿足,但或許會有更多的人以“安樂死”之名,行殺人之實。

生命的決定權在誰手中: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情緒崩潰引發安樂死熱議

  安樂死合法化之路之所以舉步維艱困難重重,很多時候是由於不同國家的國情不同,或是合法化的條件並不成熟。

  遊走在道德與法理邊緣的安樂死,本應用於緩解病人的痛苦,但若在整個社會仍未準備好的情況下施行,誰知會不會打開另一個潘多拉魔盒呢?


生命的決定權在誰手中: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情緒崩潰引發安樂死熱議

  “一個人活着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其他所有器官,凡是可以挽救他人生命的,儘可以捐給他人使用……”這不是什麼名人名言,這是一位29歲的年輕女孩在罹患重病後做出的決定。

  留下這份遺囑的是北大歷史系的一名在讀博士,她叫婁滔,2015年被檢查出患有“漸凍症”,近期已陷入昏迷。她在清醒的時候口述了這份遺囑,希望通過捐獻遺體用於醫學研究,讓那些因為“漸凍症”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脱痛苦。

  “漸凍症”目前在醫學上還屬於一個未被攻克的難題,主要臨牀表現就是全身肌肉漸次萎縮,這種病最可怕之處就在於患者大腦意識從頭到尾都是清醒的,但卻會慢慢感受到全身不受控制,最後連呼吸都無法自主,只有眼睜睜等死。也因此,這種病被描述為:靈魂被囚禁在身體裏。

  權威統計顯示,中國器官移植數量已位列世界第二,每年實現的器官移植手術有一萬多例,但現階段的器官供需比僅為1:30。作為人口大國,我們有世界上最大的器官捐獻資源,但人們囿於“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與“死者為大”的傳統觀念,認為捐獻器官是對死者的大不敬,視器官捐贈為畏途,再加上坊間對器官捐獻的一些誤解誤傳,種種原因導致我國的器官捐獻率遠遠低於其他國家。在這樣的現狀下來審視婁滔的選擇,就更讓人覺其人格之灼灼光華。

  “生活以痛吻我,我仍報之以歌”,婁滔用行動詮釋了這句話的內涵。人生正絢麗綻放的時候,卻遭遇滅頂之災,所謂人間悲劇,莫過如此。如果説人生實苦是一種悲的話,陷入絕境的婁滔更是悲上加悲。但她仍然做出了捐獻器官的決定,這就讓人在同情之外,更加感佩於她善良的心性與光輝的人格。罹患絕症仍不忘助益他人,回報社會,這是婁滔給我們的最大的感動,也是對社會良善氛圍的一次感召。她的生命配得上“有質量”“有厚度”的評價。

  “真正的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面對無解的病症,在體味人生與病痛之後,做出捐獻器官的決定,婁滔不僅讓人仰望,更讓人佩服她的勇氣。她在遺囑中説,“不要舉行任何治喪典禮,更不要收取親朋好友、任何人的慰問金。請讓我靜悄悄地脱離,不留任何痕跡,就如我從來沒來過。”這決絕的口吻,讓人讀出了她看淡生命的超脱,雖然字字滲透着泣淚的疼痛。

  死後捐出器官,於私,這是婁滔的心願,求仁得仁;於公,她的器官不僅將直接幫助需要的人,也將用於醫療實驗,這一行為本身,既是一種公益行為,也是對民間器官捐獻的號召。實際上,從姚貝娜捐獻眼角膜到婁滔捐獻全身可用器官,以及那些見諸與未見諸媒體報道的眾多器官捐贈行為,每一個人在做出這一決定、惠及另一個人的生命時,都不只是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接力,也是對捐贈意識的宣揚。社會的進步,也得益於這些願意傳遞生命傳遞善良的人。

  “寧可壯烈地閃爍/不要平淡的沉默/我是短暫的花朵/也是最長久的琥珀……我的心/就是火/燃燒在每一首我唱的歌/聽到的人為我證明了/這世界我來過”,最後,用姚貝娜的這首歌,向那些傳遞美好生命,做出捐獻器官行為的人,致敬!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廣州用户03xxxx359”:生活以痛吻我 我仍報之以歌

  網友“廊坊用户66xxxx658”:不會捐的話就不要在這bb了

  網友“小明”:什麼人有資格接受捐獻

  網友“廊坊用户66xxxx658”:小編你會捐嗎?

  網友“Z·J”:無知而刻薄,孩子這誰教你的?在這樣一篇文字面前,你居然表現出的是質疑而不是敬畏。不過至少你成功的做到了一件事,你用自己的無知和刻薄詮釋了什麼叫:天下之大,無奇不有!//@@玩白不玩: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這是什麼病,聞所未聞,就瞎扯,嚇唬大家,你長期不運動肯定萎縮,難不成肌肉發達。

  網友“忘川之上#三生之下”:曾經我看過這樣一篇報道,好像是東北地區一個女舉重運動員曾多次為國爭光,獎牌都不知道獲得幾多,可他們夫妻加兒女不得不蝸居在不足八十平米的房間,可不得不賣掉獎牌來醫治病魔,可不得不以賣燒餅而艱難的維持生計。所以,我不願意。

  網友“@玩白不玩”: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這是什麼病,聞所未聞,就瞎扯,嚇唬大家,你長期不運動肯定萎縮,難不成肌肉發達。

  (2017-10-17)


  家長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一,孩子在學校不聽老師的話、不接受老師的教導、常與老師頂嘴、和老師對着幹等現象。個別學生明知自己做錯了事,面對老師的批評、家長的指責、同學的勸告,不但聽不進,反而反感、牴觸甚至採取過激的言行。二,在家,孩子越來越不好管了,你説什麼他就偏不做什麼。有時候你剛要説話他就非常煩躁,不願意聽你説下去。

  青春期階段的孩子,一方面是處在生理心理發育期,一方面是家長、老師和同學的批評、指責、勸告,給這些學生帶來的感覺是不被理解、不被尊重,甚至自尊心嚴重受到傷害,因此,他們也不願意理解和尊重別人,甚至會做出過激行為。當然,過激行為的發生,不僅僅是外界的刺激這一方面因素所能引起的,還有學生本身的心理健康程度,需要家長和學校的關注。

生命的決定權在誰手中: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情緒崩潰引發安樂死熱議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都有與別人不同的性格特徵,和不同的思維模式,也就有了不同的行為方式。家長該選擇合理的溝通方式,和孩子一起度過解決青春期困惑。青春期是個體由童年向成人過渡的時期,年齡範圍大約為11,12歲至15,16歲,是一個人生理心理發育的轉折期,也是關鍵期。在這個時期學生有逆反心理是正常現象。我們的家長需要多一些耐心。

  青春期屬於特殊時期。由於這個時期的發展非常複雜,充滿矛盾,又稱為“困難期”,“危險期”。其主要特點是身心發展不平衡,成人感與半成熟現狀之間的錯綜複雜及這些矛盾帶來的心理和行為的特殊變化。

生命的決定權在誰手中: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情緒崩潰引發安樂死熱議

  青春期是個體生長髮育的鼎盛時期,這個時期身體和生理機能都發生急劇變化。生理上的急劇變化衝擊着心理的發展,使身心發展在這個階段失去平衡。生理上的快速成熟使少年兒童產生成人感,心理發展的相對緩慢使他們仍處於半成熟狀態。成人感和半成熟狀態是造成青春期心理活動種種矛盾的根本原因。青春期心理活動的矛盾現象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生命的決定權在誰手中: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情緒崩潰引發安樂死熱議

  心理上的成人感與半成熟現狀之間的矛盾。身體的急速成長,性機能的快速成熟使他們從心理上產生自己已經發育成熟的體驗,認為自己已經是成人,也就是成人感。具有成人感,便以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就屬於成人水平,應該被社會,環境和周圍成人平等相待;有了成人感便要求與成人相應的社會地位,渴望社會,學校和家長給予他們成人式的信任與尊重。

生命的決定權在誰手中: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情緒崩潰引發安樂死熱議

  青春期兒童出現心理的閉鎖性,使他們往往會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封閉起來,不向外袒露,主要是不向成人袒露,這是因為成人感和獨立自主意識所致。另外的原因是這時的少年兒童認為成人不理解他們,而對成人產生不滿和不信任,又增加其閉鎖性的程度。

生命的決定權在誰手中: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情緒崩潰引發安樂死熱議

  青春期是一個過渡期,既屬於兒童,也屬於成人,身體發育和思維能力幾乎和成年人一樣,但在經濟和情感上還需依賴父母,同時又渴望獨立。青少年是“邊緣人”,意味着青少年想要回避成年人的責任時,言行舉止往往就像是一個兒童。有時候他們提出成年人的權利要求時,又像是成年人。

生命的決定權在誰手中: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情緒崩潰引發安樂死熱議

  青春期家長的任務是幫助孩子“找到自己”,幫助他們找到“我是誰”的答案。青少年的叛逆行為,也是他們尋找自我的一種方式。當然,這並不代表鼓勵青少年用暴力和激烈的言辭與父母相處,而是去理解他們行為背後渴望被尊重的心理。幫助青少年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給出建議而不代替他們決定,幫助他們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而不是給予家長認為重要的東西。

生命的決定權在誰手中: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情緒崩潰引發安樂死熱議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免不了有時罵人、打架、不完成作業、不遵守紀律等不良行為。當孩子有不良行為時,父母應採取什麼基本策略呢?走進孩子內心世界。我們知道這個時期的孩子心理上盼望獨立,但又很想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其實他們的內心還是很脆弱的,所以需要藉助父母的力量來強大自己的內心。因此父母應看到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信任孩子,積極去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生命的決定權在誰手中: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情緒崩潰引發安樂死熱議

  中學生階段,學生兩極分化趨勢明顯,與那些優秀的孩子相比,那些暫時落後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關心和教育。這時候,肯定、鼓勵和表揚顯得尤為重要。讓他們真正感覺到父母在關心他、幫助他,永遠不會放棄他,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消除他們的逆反心理,促使其轉變。要用積極、鼓勵的教育方式代替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

生命的決定權在誰手中: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情緒崩潰引發安樂死熱議

  多些理解和寬容。有時理解和寬容比訓斥和懲罰更有力量。孩子產生不良行為時,應在耐心批評教育後給予安慰,鼓勵他振作起來改正錯誤,在他有好行為時要及時給予表揚。給予愛撫和關心。成長中的兒童常需要父母的親暱和愛撫,對行為不良的孩子不能討厭,應該滿足其希望得到父母的撫摸、擁抱、親吻。心理需求,不僅能加深親子之情,也能使孩子變得聽話、懂事。

生命的決定權在誰手中: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情緒崩潰引發安樂死熱議

  與父母的隔閡往往也是從這一階段開始。有時父母會覺得無從下手。我們都知道有時候書面語更利於人們之間的情感表達和溝通,有些口頭表達説不出口的話,其實很容易在書信中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所以建議家長和孩子之間用書信交流的互動,我們會發現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命的決定權在誰手中: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情緒崩潰引發安樂死熱議

  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很多家長不太擅長方法,所以,經常與孩子發生衝突,尤其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他們常常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對此,家長們普遍感覺很頭痛。在與孩子溝通時,建議家長不要掩飾自己的真實心態,但要尊重孩子,要學會和孩子平等交流。

  總之,青春期孩子叛逆不能任其發展,或強制教育,可能會導致孩子心理發育受阻,將會形成人格發育不健全,即人格障礙。青春期孩子需要正確性引導,要給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要以孩子和家長都能接受的方式作有效溝通和教育。

  (2017-10-19)


  就在今日鹿晗公佈與關曉彤的戀情後,有網友發微博稱西南大學一位鹿晗粉絲在得知偶像戀愛後,一時情緒失控跳樓自盡。對此,西南大學官微晚上7點發布聲明稱,確有一男生意外墜樓,暫無生命危險,該事件與網傳“西南大學女生為鹿晗跳樓”事件毫無關係。

生命的決定權在誰手中: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情緒崩潰引發安樂死熱議

  西南大學官方微博稱,2017年10月8日14時20分左右,重慶某職業學院一男生到西南大學探訪朋友時意外墜樓。學校立即聯繫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進行搶救,目前暫無生命危險。北碚區公安機關正在對此事件進行調查。

  該事件與網傳“西南大學女生為鹿晗跳樓”事件真相不符、嚴重失實。請廣大網友停止傳播,西南大學將保留對造謠、傳謠者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生命的決定權在誰手中: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情緒崩潰引發安樂死熱議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時光獨留我ζ”:不是有人造謠就是官方掩蓋事實,民眾永遠不知道誰是對的。

  網友“蜀盪滌之聲”:為那個男女分不清的戲子跳樓,不要侮辱大學生的名號

  網友“一個捲心菜”:什麼你都信,你怎麼知道那是西南大學的學生,傻!!!

  網友“愛也無恨”:沒有的事,我是西南大學的

  網友“PC&牛✘的我”:我怎麼看見有人發視頻,還是個女的。難道我看錯了?

  網友“餘罪”:活的比你有價值

  網友“含笑半步癲”:這病,很深,跳樓,治癒。

  網友“我有800萬勇士大軍”:願天堂沒有鹿晗

  網友“田沐陽”:本人西南大學在讀生,西南大學沒有這種腦殘的學生,謝謝

  網友“.”:讀書 讀到牛屁眼兒裏面去了 別人和誰好 關你毛事 跳樓了 也是活該

  網友“核聚變”:呵呵

  網友“PC&牛✘的我”:我單純,我驕傲。

  網友“。。。”:男的最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820 字。

轉載請註明: 生命的決定權在誰手中: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情緒崩潰引發安樂死熱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