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娛樂新聞欄目為您提供最新娛樂新聞,讓您瞭解一手娛樂新聞、電影、電視、音樂等娛樂資訊,大陸港台明星八卦、明星緋聞、明星寫真和明星資料等娛樂信息。
世界上有兩種東西。別人日子好過的時候,它們悄無聲息、鮮人問津。但只要別人家裏出事,它們就會成為香餑餑,被追捧,被看好。
這兩樣東西,一個是黃金,一個是日元。
是不是感覺有點象掃帚星?
之所以與別人反着來,原因也很簡單。兩者都是經典的避險天堂。世界經濟順風順水的時候,大家顧不上它們。但世界經濟如果出了大事,到處風聲鶴唳的時候,全世界大大小小的資金都會躲進去避險。
黃金是最經典的避險天堂。一般觀點認為,大凡世界上爆發戰爭或經歷大的經濟危機,黃金就會迎來一輪爆漲,即所謂“盛世古董、亂世黃金”。
這背後的邏輯也容易理解。經濟好的時候,各種賺錢的機會海了去了,金融、地產、股票都能掙錢,即使投資製造業也會有不錯的回報,資金自然無暇顧及黃金。看好經濟前景,資金的風險偏好增強,在風險與回報的心理天平上,回報的那頭更重一些。投資的原則是增值。
但當經濟前景不好,特別是爆發戰爭或大的危機時,資金被風險厭惡情緒主導,風險與回報的心理天平向風險一端傾斜,就會撤離金融、地產、製造業,轉向黃金等傳統的避險品種。投資的原則是保值或減少損失。
中國人對黃金有一種特殊的情懷,也就容易理解黃金為什麼是一種經典的避險品種。
但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與黃金並列為避險天堂的還有日元。
日元成為避險品種,大體有兩個原因。一是日本經濟已經高度發達,無論是總量、人均還是結構,都已穩居世界一流。更重要的是,這種高度發達在過去20年裏大體穩定,雖沒有大的進步,也沒有大的退步。用“失去的二十年”甚至衰退、敗落來形容、概括日本經濟,未免失之於情緒化,過簡、過偏。對日本經濟的客觀評價,應該是“穩”。
正是這種在高位的“穩”,沒有大起,也無大落,波瀾不驚,成就了日元作為傳統避險天堂的地位。每當世界經濟前景堪憂、風險厭惡情緒上升,大量資金就會擁入日元,導致日元升值。
但也因為穩、因為沒有進步、因為沒有大起,在經濟好、遍地生金的時候,沒有人會想到日元。
黃金和日元,就是這樣的兩股逆流,逆世界大勢而動。
之所以説起黃金和日元,是因為在中國和日本,分別有兩個相關的人羣與其密切相關。一個是中國大媽,一個是日本的渡邊太太。
這兩個羣體如今在投資和理財的圈子裏都很有名了。中國大媽之有名,據説是2013年國際黃金市場爆跌的時候,中國大媽們抱着抄底的心態逆勢入市,其雖散户,但人數眾多,一時間,中國大媽掃貨的力量竟有改寫全球黃金市場走勢的氣勢,以至於驚着了一向在金融市場呼風喚雨、頤指氣使的華爾街。
中國大媽以抄底抄在半山腰、初生牛犢不怕虎、無知者無畏的勇氣一戰成名,但卻未能改變黃金此後的熊途。
但是,中國大媽們的勇氣卻未有絲毫折減,而是愈挫愈勇、屢敗屢戰,而其戰場,也從黃金、住房、股票無限擴大到比特幣、期貨。而其手法,也從單純的自掏腰包,升級到敢於藉助20、30倍的高槓杆。
比較中國經濟和日本經濟的時候,常常感到,這兩個經濟體走過的路何其相似。日本在1985年之前,是專心於製造的。因為廣場協議、日元升值,以出口為動力的製造業遇到困難,被迫以低利率應對,結果導致金融、地產投機泡沫。1990年泡沫破裂,日本的增長時代從此一去不復返。
日本是中國經濟的前車之鑑。中國在2008年之前,是專心於製造,金融地產並不是經濟的中心和重點。從2009年起,因為人民幣累積升值,更由於歐美等傳統出口目的地需求鋭減,中國以出口為動力的製造業受挫,金融、地產的風頭遠遠蓋過了製造業,投機泡沫越吹越大。
決策層是明智的。決不能讓2015年的中國經濟重蹈日本1990年泡沫破裂的覆轍。泡沫怎麼辦?一個字,擠;四個字,擠而不破。先擠的是樓市,房子是用來住的,還能炒到天上去?!
現在擠的是金融。寧可讓發展的速度慢一些,不要讓投機、槓桿、風險藉着創新的名義肆意妄為。
只要能夠擠而不破,中國經濟就有望走出不同於日本經濟的路子。
農業文明很少有金融和地產泡沫,因為農業文明生產力低下,產生不了多少財富,自足之餘攢下來的一點小錢,是不足以吹生金融和地產的資產泡沫的,也就倖免了泡沫破裂的災難和後果。
工業文明就不同了。工業革命帶來的是人類生產力革命性的進步。有工則強,有商則富。現在的中國和早年的日本都因為製造業而積聚了巨大的財富,才有能力將金融和地產的資產泡沫吹到天大。從這個意義上,製造業其實是資產泡沫的基礎,而資產泡沫也象糖尿病和高血脂一樣,是一種富貴閒人的病。
中國大媽和渡邊太太現象,其實也是建立在製造業聚富、造富的基礎上。大媽和太太們有了閒錢,才有膽氣到高風險的金融市場闖蕩。從這個意義上,中國大媽和渡邊太太也是國力的一種體現。
渡邊太太是早在中國大媽之前就出現的一種現象。中國大媽吃過的虧,渡邊太太們早就吃過。但兩者有一個很大的不同:渡邊太太們比較活躍於外匯市場,做carry trade;而中國大媽因中國人民幣不可自由兑換,這方面只能望渡興嘆。
什麼是carry trade?大概可譯為一種利差交易。日本從九十年代後半期延續至今,為刺激增長、擺脱通縮,採取了全世界為時長之的低利率政策,對太太們來説,借日元如同白借,基本不用付利率。
在這20年間,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乃至俄羅斯、土耳其、印度、巴西等世界其他地方,利率卻經常保持高位甚至高得離譜。
如果在日本以近乎白借的方式借來日元,換成美元、英鎊、澳元、新元乃至盧布、里拉、里亞爾,存上一年,僅利息收入就有3%、5%乃至15%;期滿後再換回日元,還掉本金和低得微乎其微的一點日元利息,剩下的全是利潤。這錢,賺得太容易了。
如果這一年間,日元還貶值了,比如貶了10%,那麼,匯差加上利差,收入就是13%、15%、25%了。
而且,這樣想、這樣做的太太們越多,賣日元買澳元的人就越多,對日元就有下行的壓力。這個過程本身,就會讓日元進一步貶值。
渡邊太太們有沒有這樣的實力呢?有。因為在日本,丈夫掙錢,太太管錢。
太太們管的錢是什麼數量級呢?據不完全統計,日本全民儲蓄總額應該在17萬億美元。這個錢怎麼花,主要是太太們決定。
渡邊太太做這種carry trade歷史很長,但象中國大媽驚動華爾街那樣為金融界重視,也才是2007年的事。那一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先知先覺的機構投資者(carry trade的真正主力)立即拋售美元資產買日元,美元貶值、日元升值。這就象2013年華爾街拋售黃金、金價下跌一樣。
這時候,渡邊太太們抄底了(就像六年後的中國大媽一樣),大量賣出日元買美元,其力量之大,竟在一定程度上對沖了機構們的日元買壓、遏制了日元升值的勢頭。
正為日元升值、出口受抑而頭痛不已的日本央行對太太們感激涕零。羣眾的力量就是大呀!
但這一次,也是日元carry trade的最後一勃。此後,由於美聯儲實行量寬的貨幣政策,美日之間的利差消失殆盡,作為利差交易的carry trade也就失去了基礎,名存,實亡。
此後數年,美元走弱、歐元走弱,利率近乎零,全世界的機構投資者開始玩起了一種新的carry trade,以低利率借美元、歐元,換成新興市場的貨幣,存入新興市場銀行享受高利率或投入股市、樓市,期滿後換回弱勢的美元、歐元,坐享利差甚至匯率。
相比之下,這期間日元carry trade的風頭收斂了許多。一來,多了歐元、美元這樣的競爭者,二來,作為傳統的避險貨幣,日元相對堅挺。
風向再變,是2014年。美聯儲率先退出量寬,美元走強並步入加息通道,日元卻因日本通縮遲遲沒有起色、日本央行無限量寬而相對弱勢。渡邊太太們又開始故伎重演。
黃金、日元;中國大媽、渡邊太太。
後來者其實是幸福的。因為前面的人走對的路、犯過的錯,我們都可以看到並借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清朝的時候,英國人來犯,大臣出的主意,是用十丈長的竹竿打洋人的膝蓋處,因為洋人只會直着腿走路,腿被打彎,就不會走路了。
那個時候的大臣,是閉着眼睛不看世界。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是中國的戰勝日。但是不要忘了,為什麼四萬萬人口被人欺侮了八年?
因為那之前,有太多的人認為,只需要用竹竿,閉着眼睛就能贏得這個世界。
八十年過去了,我們還要那樣閉着眼睛嗎?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