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巨匠莫里康內去世 傳記片計劃於年內上映
莫里康內自我定位 首先是音樂作曲家
意大利電影配樂大師埃尼奧·莫里康內上週在羅馬摔傷了髖部,7月6日因併發症而離世,享年91歲。據後浪出版公司透露,《莫里康內:50年一瞬的魔幻時刻》一書在抓緊加印中,傳記片《50年一瞬間的魔幻時刻》也計劃於今年上映。
忠於自己 不要模仿他人
莫里康內與尼諾·羅塔並譽為“歐洲電影音樂領航者”。後浪出版公司曾在2016年出版《莫里康內:50年一瞬的魔幻時刻》。該書記錄了2009年至2010年作者安東尼奧·蒙達(意大利作家,莫里康內指定的訪談作者)對莫里康內的十五次採訪。
訪談中,莫里康內毫不掩飾自己的好惡,更不避諱敏感話題,坦誠陳述了很多不為外人所知的珍貴回憶以及電影界重要人物的逸聞趣事。
在接受蒙達的採訪時,莫里康內表示,父親對自己一生有非常大的影響,無論是最初的啓發或經驗分享都讓自己受益。
七年級考試結束後,莫里康內開始跟彼得拉西學習。師從這位偉大音樂家的過程中,莫里康內學到的是忠於自己,不要模仿他人,“我從他那裏學到了‘正當性’這個詞,要知道音樂也有‘不正當’的問題。他很重視工作、刻苦和書寫樂譜的清晰度。”
一生創作超500首電影音樂
蒙達曾問莫里康內,假設百年後,他的名字出現在一本百科全書上,他希望如何被定義?莫里康內回答説:“作曲家。”莫里康內常説:“我首先是一個音樂作曲家,然後,僅僅是然後,才是一個電影作曲家。”
雖然莫里康內是音樂天才,但對於影迷來説,認識莫里康內還是通過電影這個媒介。莫里康內與好友、著名意大利導演賽爾喬·萊昂內合作的“賞金三部曲”《荒野大鏢客》《黃昏雙鏢客》《黃金三鏢客》。萊昂內曾表示,他讓莫里康內在拍攝前就寫好音樂,他的音樂是作為劇本本身的一部分而出現的。
莫里康內一生創作超過500首電影音樂,風格橫跨古典、爵士、流行、搖滾、電子、世界音樂等。其中包括《海上鋼琴師》《美國往事》《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的美麗傳説》等。
莫里康內一共獲得過6次奧斯卡提名,其中,2016年,他憑藉與昆汀·塔倫蒂諾合作的《八惡人》,贏得第一座奧斯卡獎盃——第88屆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獎。他還是三屆格萊美獎得主,榮獲三次金球獎,六次英國電影電視藝術獎項,兩次歐洲電影大獎及威尼斯影展金獅榮譽獎等。
王家衞監製莫里康內傳記片
莫里康內去世後,意大利總理朱塞佩·孔特發推特表示悼念,“我們永遠會懷着無上的感激,記住埃尼奧·莫里康內大師的藝術精神。這樣的精神讓我們做夢,感到興奮。這些令人銘記的樂符,會在音樂和電影的歷史中永垂不朽。”
導演王家衞也是莫里康內的粉絲,他在微博發佈圖文悼念莫里康內:“往事長存,心中有過。”王家衞在《一代宗師》結尾就使用了長段的《美國往事》黛博拉主題“Deborah's Theme”的配樂。此外,他還參與監製了莫里康內的傳記電影《50年一瞬間的魔幻時刻》,該片由著名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編劇並執導,原本計劃於2020年公映,由王家衞的澤東電影擔任全球發行,吉亞尼·羅素、王家衞等擔任監製。影片拍攝歷時5年,導演託納多雷為此訪問了70餘位世界頂級電影、音樂大師。
文/本報記者 肖揚 統籌/劉江華
中國緣
曾在人民大會堂舉辦音樂會
對於中國的音樂愛好者和影迷而言,莫里康內是一個令人敬佩的奇蹟。莫里康內來過北京兩次,第一次是為電視劇《馬可·波羅》配樂來中國採風;第二次則是30年後的2009年5月,他率領匈牙利的樂團來到北京,在人民大會堂舉辦了他自己的電影配樂作品音樂會——《電影往事交響音樂會》。
在第二次訪問北京接受記者採訪時,他談起第一次來北京的記憶:“當時沒有這麼多的摩天大樓,沒有這麼多的汽車,沒有這麼現代化的城市,大街上我看到的都是成千上萬的自行車,我特別害怕給我開車的司機撞到街上的行人。”感慨北京變化之大的同時,他還對媒體回憶了一個有趣的細節,當時劇組為中國的工作人員準備了中餐,為意大利的工作人員準備了意大利菜。結果,中國人都跑去吃意大利菜,意大利人卻搶着吃中國菜。第二次來北京,莫里康內還表達了對電影《紅高粱》以及《卧虎藏龍》的電影音樂的喜歡。
2009年在人民大會堂上演的莫里康內電影往事音樂會,現場觀眾在音樂進行中極度安靜,生怕漏掉每一個音符。這樣的場面讓人真正領略到大師的魅力和藝術享受的幸福。
如今,那些經典影片中深情優美的旋律將會繼續流淌,成為人們對他永恆的記憶。
文/倫兵 【編輯:蘇亦瑜】
<script>window.FWBATH=1;